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李贵明课题: 正数和负数(1)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 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正数和负数内容分析: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入中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
2、产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5.教学过程: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
3、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4、(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
5、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6、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7、课后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
6、考题)8、教学反思:(1.1 正数和负数(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正数和负数内容分析:本科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 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
7、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生合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5、教学过程: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
8、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备课时间:上课时间:2、 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相反数内容分析: 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他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举例想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教学引入以开放式的问题入手,拍样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
9、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 能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 了解相反数的意义.2.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 给出一个数,能说出他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1.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5、教学过程: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 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上册 集体 备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