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人教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
2、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
3、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
4、,要用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观看图片,领悟进入新课。欣赏图片,激发学习的兴趣。探究新知(授新课)造纸术的发明过渡: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纸的发明展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片,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提出问题: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它有什么缺点?()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后来,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展示蔡伦的图片)。提出问题: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些?展示原材料的图片: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蔡伦改进
5、后的纸有什么优点?意义总结: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展示造纸术传播图。造纸术的发明对我国及世界产生极大的作用,那造纸术工艺有哪些步骤?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造纸工艺流程图,并展示造纸工艺流程图。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现代人将废旧纸或纸制品回收作为造纸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这种纸叫做再生纸。今天人们大力提倡再生纸有什么意义?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易刻写;笨重、昂贵;不易保存。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回答问题:树皮、破布、麻
6、头、旧鱼网做原材料。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高。观看图片,理解造纸术的意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漂洗、浸泡原料。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把原料切碎、煮烂。把原料捣成细纤维,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明平滑。可以用于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理解纸发明的重要性。培养识图能力,了解早期纸的缺点。了解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张仲景
7、和华佗()张仲景哪位同学来讲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是什么,后世尊称他为什么?讲述:伤寒杂病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诸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了各种杂病药方,记录了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华佗提出问题:我们经常用“华佗再世”来形容一个人医术的高超,那么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是什么?总结:“麻沸散”是全身麻醉药剂,用于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不一会,药剂发生作用。等
8、到病人失去知觉之后,他切开病人的腹腔,把“积聚”(肿瘤之类的东西)切掉,然后再把腹腔缝合起来。这个手术即使在现在,也是一个大手术。华佗成功地使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药剂来做外科手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华佗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因为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叫做“五禽戏”。华佗认为,人应当经常活动,血脉才会畅通,才不会生病。(展示“导引图”)哪位同学能讲述华佗的故事?讲故事:张仲景做了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按当时规定,他这一级别的官,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个办法,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圣
9、称为“坐堂先生”。回答问题:伤寒杂病论、“医圣”。()回答问题:制成“麻沸散”;医学体操“五禽戏”。讲述故事。锻炼语言能力。理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了解华佗的主要成就。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的生平提出问题:同学们概述司马迁的故事。()史记史记的内容提出问题:史记是一部什么样体裁的书?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它的历史地位怎样?教师解释:史学体裁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等。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
10、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活动探究朗读史记的片段,谈谈史记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材料一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材料二 然羽非有尺寸,乘起陇亩之
11、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材料三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 科技 文化 教学 设计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