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doc
《[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性改进制度壹、医院必须把工作质量放于第壹位,把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性改进纳入各项工作中。二、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性改进工作。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四、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杜绝差错事故,保证医患权利。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各科室每月检查,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组织壹次全院检查。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要有文字记录,由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
2、查,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有利于不断改进医院医疗服务技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七、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结果和个人考评挂钩,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性改进工作的真正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壹、指导思想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二、组织领导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
3、疗质量管理做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壹责任人。医务科、护理部、院办、门诊办、药剂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且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各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壹责任人。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和”、“全过程监控”制度,每壹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三、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壹)强化医疗业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4、,控制医药费用。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3、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4、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5、进壹步细化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标准和
5、措施,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6、规范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进壹步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7、加强应急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8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三基”必须人人达标。9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和改进的意识和参和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二)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方案审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加
6、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且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3、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麻醉意外处理及时。(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且于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准确识别患者;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3、建立健全手术(介入手术)术前医患沟通制度;手术(介入手术)术前患者确认制度;4、手
7、术责任者应按照上述制度的要求,和患者(家属)进行主动沟通,准确识别患者;5、建立健全急诊和病区;急诊和手术室;急诊和ICU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且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6、建立健全手术(麻醉)和病区;手术(麻醉)和ICU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且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7、建立健全产房和病区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且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8、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9、腕带标识清楚,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10、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
8、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壹种方法;11、于重症监护病区、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特殊患者群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壹种方法;12、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四)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工作常规,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建立健全手术前确认制度和工作流程;2、建立手术患者及物品交接记录表,登记且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和病区护士做好交接;3、制定术前手术医生于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和规范;4、手术医生应于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且和患者共同确认及核对;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制度 医疗 质量管理 持续性 改进 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