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三章 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34第五章 主城区城市结构与用地布局34第六章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38第七章 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八章 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3第九章 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十章 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十一章 主城区城乡统一规划 56第十二章 主城区给水工程规划58第十三章 主城区排水工程规划59第十四章 主城区电力网规划60第十五章 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60第十六章 主城区燃气工程规划61第十七章 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64第十八章 主城区生态保护规划65第十九章 主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66
2、第二十章 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66第二十一章 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第二十二章 主城区远景构想69第二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70附表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72第一章 总则1.0.1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1.0.2条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片、七里片的范围,总面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面积为1400km2。1.0.3条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
3、发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1.0.4条 本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 2000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 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进一步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温州市区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对外的辐射作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和辐射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是温州市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作为温
4、州中心城市功能延伸的发展区。市域南部的鳌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2.1.2条 点轴开发,分片均衡: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是今后城镇重点开发区域,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内陆山区的城镇在健全区域基础设施和改善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2.1.3条 深入改革,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将临近的一般建制镇并入区域中心城市;对那些镇与镇之间距离过近甚至已经连成一片,密度过高,且人口、面积规模过小的一般建制镇进行合并;对那些不适应区
5、域整体发展,既无产业支撑又无发展前景的一般建制镇,在方便群众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重组,以形成分布合理,区域中心地位突出的小城市(重点镇)分布格局。第二节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2.2.1条 市域总人口:2010年约为830万人,2020年约为890万人。2.2.2条 城市化水平:2010年约为60,2020年约为73.5%左右。第三节 经济区划分2.3.1条 温州市市域城镇和经济布局将形成四大经济功能区:温州中心经济区(含温州城区、乐清经济区、瑞安经济区);鳌江流域经济区;山区-半山区经济区;海洋经济区。第四节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2.4.1条 温州城镇体系划分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
6、镇)、一般建制镇四个不同等级。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优化小城市布局,集中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控制一般建制镇,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副中心,小城市(或重点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结构体系。第五节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2.5.1条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以市域东部沿海交通线为主发展轴;沿瓯江、飞云江、鳌江为次发展轴;以省道仙清线、分泰线为第三发展轴。主发展轴联通温州市区、乐清、瑞安、龙港鳌江四个城镇密集区,其轴线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二、三级发展轴则通过水运,公路交通带动内陆山区的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2.5.2条 在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上,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城区为中心的,包括乐城
7、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都市区;在市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2.5.3条 沿瓯江、飞云江、鳌江的次发展轴,仙清线、分泰线的第三发展轴,形成沿发展轴的“城镇点轴发展区”。第六节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2.6.1条 2020年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等级范围职能一温州都市区鹿城片鹿城区、蒲州、状元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辐射浙西南、闽东北的外向型区域中心城市。瓯海片瓯海区龙湾永强片永强、沙城、天河、灵昆、龙湾、龙水、梅头、瑶溪瑞云片安阳、飞云、莘塍、汀田、塘下乐柳片乐城、柳市、
8、北白象、七里片七里、黄华、磐石上塘瓯北片上塘、黄田、瓯北洞头片洞头二温州南部城镇群龙鳌片龙港鳌江、萧江、湖前、钱仓浙南、闽北的重要商贸、港口城市,温州南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阳片昆阳江南片宜山、金乡、钱库、巴艚三三其它地区小城市灵溪灵溪、观美综合虹桥虹桥、石帆工贸大峃大峃综合罗阳罗阳综合水头水头综合桥头桥头商贸雁荡雁荡、大荆旅游四重点镇马屿马屿、篁社工贸珊溪珊溪旅游岩头岩头、枫林旅游龙湖(寨寮溪)龙湖、营前乡、高楼乡、宁益乡旅游雅阳雅阳旅游第七节 主要城市发展规划2.7.1条 温州市区温州市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也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充分体现温州辐射浙西
9、南、闽东北的区域地位与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将通过铁路、公路、航运等多种途径加强中心与腹地的联系,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树立中心城市地位,带动区域发展,成为联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纽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产业专门化。实现第三产业多样化,以观光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向高档次、高产值方向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层次,形成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2020年,温州市区城市人口将发展到250万人。2020年,温州市区将同乐清、瑞安、上塘组成温州都市区,都市区人口规模420450万人。2
10、.7.2条 乐清组合城市乐清组合城市包括乐成、柳市两个片区。乐清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发展金融和商贸业,充分利用旅游、港口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港口运输产业,成为集工业、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到2010年,乐清市城市人口将发展到约38万人。规划的远期,乐清组合城市作为乐柳片纳入温州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城市人口将发展到48万人左右。2.7.3条 瑞安中等城市瑞安中等城市由城关和塘下两个片区组成。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强化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移,依靠飞云江的港口条件,建设具有较强实力的区域性工业基地,成为带动飞云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瑞安的
11、城市性质确定为浙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贸、港口城市。瑞安市城市人口发展到约36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瑞安市和塘下连成一体,纳入温州都市区,是组成温州都市区的瑞云片区,片区的城市人口将发展到70万人左右。2.7.4条 龙港鳌江中等城市龙港鳌江强化工业基础,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重点发展以印刷、编织、机械等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应注重龙、鳌的协调发展,结合港口资源优势,使龙港鳌江城市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的协调发展,成为浙南、闽北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温州市域南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镇的统一
12、规划和各类设施的统一协调。龙港鳌江发展到约35万人。2020年,龙港鳌江城市人口将发展到约50-55万人左右。2.7.5条 上塘上塘规划发展加工工业,加强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为带动永嘉发展的综合职能小城市。2010年,上塘城市人口规模为13万人。2020年上塘和瓯北、黄田,作为上塘瓯北片区成为温州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540万人。2.7.6条 昆阳昆阳作为龙港鳌江城市的外围城市,是南部城镇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阳的发展应在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完善塑编、服装等轻工产业,加快产业科技化步伐。规划昆阳城市人口规模约10万人,2020年,作为温州南部城
13、镇群的组成城市,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2.7.7条 灵溪灵溪交通条件优越,是苍南县域政治中心、交通枢纽。今后发展应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及已有工商业基础,建立以机械制造、塑料工业、石化仪表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和大运输量的工业生产基地,并开发多功能、高层次的市场体系,使之成为带动苍南发展的综合职能城市。规划近期2010年,灵溪城市人口规模约为达到18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25万人。2.7.8条 虹桥虹桥是该区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镇。虹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充分发挥其商贸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轻工、仪表制造等工业,使之成为乐清中部工贸中心和物资流通中心,带动乐清中部地区腾飞。2010年,虹桥将发
14、展为人口规模约12万人的小城市。202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17万人。2.7.9条 大峃大峃今后应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及珊溪水电站建成带来的电力资源优势,发展农、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并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及科教文卫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带动文成县发展的中心城市。2010年,大峃人口规模约为6万人。2020年大峃发展成为1012万人的小城市。2.7.10条 罗阳罗阳应加强与区域其它地区的联系,侧重发展农林副产品加工及矿产资源开发,成为以开发农林产品、生态旅游、矿产资源、水电为主的工贸城镇。同时,应注重学校、科研、通讯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之成为带动泰顺发展的具有综合职能的重点城镇,在远期条件成
15、熟的时候发展成为小城市。2010年罗阳城镇人口规模约为6-8万人。2020年发展成为小城市,城市人口1012万人。2.7.11条 雁荡雁荡是国家级雁荡山风景旅游区的中心城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雁荡在今后的发展中可大力发展商业和服务业。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新景点,加强污染治理和景观资源的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工业将适度发展旅游制品工业。2010年雁荡将发展为人口规模约5万人。2020年,雁荡和大荆共同组成新的旅游小城市,人口规模发展15万人。2.7.12条 水头水头是辐射现有的平阳县域中西部的核心城镇。应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枢纽的建设,加快壮大城镇规模和经济
16、实力,担负起平阳西部中心的作用。工业发展依托区域专业市场发展传统工业,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同时继续发展南雁荡风景区旅游业。规划建设成为平阳中西部的小城市。2010年水头城市人口规模约为6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810万人。第八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2.8.1条 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建成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各种交通方式相协调的,以主干线、主通道、主枢纽为主体的,快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温州市区至市域内其他城镇实现2小时可达。在温州都市区内部实现0.51小时可达。2.8.2条 铁路规划规划期内建设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福铁路、甬温铁路和金温铁路共同组成温州市域的铁路网,建设温
17、州成为华东铁路网的枢纽之一。1.温福铁路:规划中的全国沿海铁路通道,温福铁路北起温州市区、往南经过瑞安、平阳、苍南,过分水关后进入福建,规划按国家铁路级干线标准修建。2.甬温铁路:规划中的全国沿海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甬温铁路北起宁波,途径台州并从乐清、永嘉至温州市区,按国家铁路级干线标准修建。3.温州市铁路枢纽:规划温州铁路枢纽由温州西站、双屿站和温州客站组成。温州西站为区段站兼货运站,双屿站是甬温线同金温线的接轨站,温州西客站与温州客站为客运站。2.8.3条 市域港口水运规划总体目标建设温州港为我国沿海20个枢纽港之一,为浙南、闽北的沿海地区和浙赣、金温铁路沿线的地区服务。规划以温州港为中心
18、,以洞头港、鳌江(龙江)港、瑞安港为骨干,组成大小配套的港口群,沟通内河和四江(瓯江、飞云江、鳌江、楠溪江),形成江、河、海贯通的航运网络。充分利用骨干港的集散、分流、中转作用,发挥港口群体优势;对老港区以航道整治、港区改造、道路疏通和设施更新为重点,对建港条件较好的港口及新建港区,根据需要增建新泊位,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2.8.4条 主要港口规划温州港:发展目标是以国际集装箱、能源、外贸物资为主的沿海主枢纽港,规划形成三个主要港区:杨府山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洞头港:对建设温州大型深水港有重要意义,远期以三盘港为中心,逐步形成洞头深水港区,将逐步成为温州港深水港区推进的方向瑞安港:是为瑞
19、安市及周边地区服务的重要地方性港口。远景逐步开发飞云江口外的海岛资源,建设货物中转产品加工基地,鳌江(龙江)港:规划加强航道的整治,进行合理的港口布局。在改造老港区的同时,考虑开辟新港区。2.8.5条 内河航运规划规划以沟通铁路温州货站与温州新港区和各条江河的联系为重点,将内河南北主航线和四江(瓯江、飞云江、楠溪江、鳌江)航线联网,形成内河主干道和四江互相通达的航运网。内河南北主航线规划从乐成开始经柳市进入瓯江,过龙湾、蒲州经温州市区杨府山港区后方,再沿温瑞塘河往南至瑞安市区东山入飞云江,在南岸浦口进入内河至昆阳,再在鳌江南北两岸的亲美洲和下厂分别建过船建筑,经鳌江、龙港至金乡。2.8.6条
20、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温州公路交通规划网络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沿海高速公路、金丽温一级汽车专用道组成公路主骨架,道路等级为一级;第二层次由104国道、330国道、环城快速路、仙清线、瑞东线、分泰线组成,道路等级为二级及二级以上;第三层次由省道和主要县道构成,道路等级在三级以上。第一、第二层次共同构成公路主网络,即“二纵、二横、一环、三连”的结构。二纵: 1.沿海高速公路:南北贯穿温州东部沿海地区,由北至南分别设雁荡、虹桥、乐城、白鹭屿、七都岛、状元镇、南白象、罗凤、西岙、平阳、钱仓、沪山、观美十三个立交。2.104国道:贯穿温州东部沿海地区,改建的重点是提高路面等级,改善路况。二横:1.金丽温一
21、级汽车专用路:温州西向陆路对外通达丽水、金华市并转接沪杭衢及沪昆高速公路的高等级公路。2.330国道:温州西向陆路重要出口公路。规划继续向东延伸,经半岛工程到达洞头。一环:温州市区绕城快速道:疏解市区过境交通的快速通道。三连: 1.仙清线:是连接高速公路和国家级风景区,贯穿永嘉县南北重要公路。2.瑞东线:是温州市域南部贯穿瑞安、文成的重要公路。3.分泰线:横贯温州最南部的省道,是泰顺县对外交通的重要公路。2.8.7条 公路站场和枢纽规划1.温州公路主枢纽:由公路主枢纽服务管理中心;五个客运站(温州西站、新南站、龙湾客运站、机场客运站和白鹭客运站);五个货运站(温州双屿货运站、温州龙湾运配载中心
22、、横塘货运站、七里货运中转站和蛟尾堡货运中心站);两个客、货运综合站(南白象客货综合站和瓯北客货综合站)组成。2.各县(市、区)站场布局市域其他各县(市、区)设:35个客运站,14个货运站,16个客、货运综合站。客运一级站为:乐清新站、虹桥站、上塘新站、瑞安站、平阳客运中心、灵溪汽车站、龙港客运中心、永强客运中心、文成县城站、泰顺站;二级站为:洞头站、雁荡站、岩头站、巨溪客运中心。货运二级站为:白象、虹桥、乐城、乌牛、上塘、瑞安商城货运交易中心、温福铁路瑞安物资集散中心、江溪货运交易中心、萧江货运配载中心、苍南、龙港、文成货运配载中心、泰顺县货运中心。客货综合一级站为:柳市、桥头、鳌江站;二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温州 城市 总体规划 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