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高压回注井极限注入量及增注实验研究.doc
《川中高压回注井极限注入量及增注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中高压回注井极限注入量及增注实验研究.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川中高压回注井极限注入量及增注实验研究 委 托 单 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完 成 单 位:成都理工大学课 题 负 责:冯文光报 告 编 写:冯文光 郑 军 参 加 人: 冯文光 郑 军 罗陶涛 周瑞立 姚昌宇 胡艾国 李 俊 田禾茂刘 磊 陈万刚 刘登丽 曹 杰成都理工大学二零零九 年 六 月 目 录0 绪论30.1 研究目的及意义30.2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30.3 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40.4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50.5 致谢61 油气田概况71.1 区域概况71.2 勘探开发简况82 气田水回注概况112.1气田产水情况112.2气田水性质122.2 气田水回注情况
2、162.3 气田水回注层位概况173 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渗流理论183.1稳定渗流183.2拟稳定渗流213.3注入水渗流影响因素253.3.1注水弹性稳定渗流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3.2注水弹性不稳定渗流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 污水回注井渗流规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1视吸水指数曲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2 Hall曲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 极限回注量计算425.1容积法425.1.1数学模型425.1.2参数确定445.1.3极限回注量计算及结果分析535.2渗流规律预测法545.2.1模型建立546 酸化、降压增注实验研究706.1 增注机理分析706.1.1多孔
3、介质中水和油体系分析706.1.2活性水增注机理分析745.2.2表面活性剂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806.2 增注体系筛选906.2.1体系界面张力的测定906.2.2 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926.2.3低渗透油藏酸化增注技术94结论与建议980 绪论0.1 研究目的及意义川中油气矿,属于有水气藏,仅2007年年产水482539 m3,累产水2418183 m3。随着环保意识加强、防止水污染和产出水不断的增加压力,产出水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势在必行要解决的尖锐性问题。从1997年开始至今,对产出水已开展了回注的办法,解决环保的问题,防止水污染,为油气田节省不少资金。为即不影响注水井对邻井的生产
4、,又要最大限度地回注采出水,满足产水量急剧增加要求。这就要求对回注井回注层吸水能力分析,估算回注井回注量。随着气田的不断开采,气田水如何解决才能做到既不影响生产又能降低开采成本且有利于环保呢?本文倡导从那里来回那里去的理念,即气田水回注地层。污水回注作为一种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国外很早就采用了。如美国海德里凝析气田、黑湖气田、苏联奥伦堡凝析气田以及位于泰国海湾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的Unocal气田等【】。国内的四川气田采出水回注历史较长,1980年开始探索向地层回注采出水,1993年气田采出水回注率已达63%。0.2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02.1研究目标气田采出水回注是气田开采中应该考虑和研究的重
5、要问题,同时又是一项利于环保的系统工程。随着大量老井含水不断上升和新的生产井投入生产,产水量将会急剧增加,产出水回注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注入量与储层压力分布的关系及注水井的极限注水量为多少?(2)采取什么措施能增注、降低注入压力,减少地面设备高压的安全隐患?0.2.2研究技术路线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回注水资料地层水资料试井资料回注动态资料钻完录井资料生产动态资料地质资料方法调研、搜集整理资料注入能力分析储层地质研究降压增注能力分析储层性质研究流体性质研究吸水能力分析储层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分析降压原理分析回注效果评价及调整建议极限回注量
6、计算图1 研究技术思路0.3 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0.3.1主要研究内容(一)根据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学方法,并结合岩石、地层水、地下流体性质计算相应的压缩体积,由生产资料,估算地下亏空体积,提出了储层极限注水量计算方法,并得出了注入量与储层压力分布的关系,分析影响注水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川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注水工艺建议。通过回注过程中回注井静态和回注动态资料,包括回注层岩石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注水量、累积产液量、累积压力、吸水指数和油、套压等,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并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回注井动态资料和实验方法等较好地确定了回注量计算各参数的解决方法,计算回注井极限回注量。(二)总
7、结已有的配伍性分析,重点分析回注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回注水与储层的配伍性。采用气田水、储层岩心进行了粘弹性清洁酸化液酸化实验,粘弹性无润湿清洁降压增注液降压增注实验,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注入降压剂前后岩心注入压力变化来进行评价,为气田污水回注提出了合理可靠的方法。0.3.2完成的工作量本次研究完成的工作量如表1所示:表1 目前已完成的工作量研究内容完成内容工作量回注层地质研究区块回注层研究7个区块(2图)回注层储集性研究五个回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性质流体性质研究回注水水质情况(2表)吸水指数分析大安寨吸水指数分析11口次须二、东岳庙和沙溪庙回注层吸水指数分析各2个井次累积注水量分析
8、累积注水与累积压力直线关系1井次累积注水与累积压力类似直线关系2井次累积注水与累积压力曲线关系1井次公式推导稳定渗流模型1个公式弹性不稳定渗流模型1个公式和1个数值解模型极限空间计算1个公式计算极限注水量17口井次酸化、降压增注研究降压剂界面张力测定8组接触角测定5组酸化液粘弹性测定2组酸化岩心试验3个酸化液缓蚀性测定3组0.4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通过极限回注量和回注量与压力分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1、回注层吸水能力分析。根据回注井吸水指数变化趋势,分析储集层吸水能力变化影响因素;建立Hall曲线模型,研究累积注水量和累积压力呈线性关系,由Hall曲线数学拟合计算可回注量。2、回注
9、井极限回注量确定。根据储层物性情况,提出适合该地区注水井极限回注空间数学模型,储层物性计算储层孔隙空间,结合储层亏空量和岩石压缩性能,计算储层容纳水能力。根据注入水空间模型,预测单井注水压力分布以及极限注水量。并根据现有的注水井注水资料和邻井监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3、建立稳定、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稳定、不稳定渗流理论,分析注水井注入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降压增注实验研究,所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1.得出了粘弹性清洁酸化液酸化室内效果; 2.得出了粘弹性无润湿清洁降压增注剂的室内降压效果,实验室分析了注入降压剂前后在同等注入流量下泵注压力的降低情况。0.5 致谢在本项目的协作过程中,得到了
10、甲方单位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以及气田开发室和资料室的同志们积极配合与密切协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 油气田概况1.1 区域概况川中油气区地处四川省中部,以遂宁、南充两市为中心,东至巴东地区,南达重庆市的合川县,北至德阳市的中江县境内,西抵成都市龙泉山一带,地跨二十多个县市,勘探活动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图1-1),区内除东部小范围为山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带,活动区内雨量充沛,水系、植被发育、适宜农耕,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图1-1 川中油区地理位置图区域构造位置正处于四川盆地中心部位,即“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带”,东以华蓥山断裂为界与川东高陡断褶带连接,西以龙泉山
11、断褶与川西拗陷低陡带相隔,南抵川西南和川南褶皱区,北与川北古中拗陷渐变过渡。具有基底刚硬,褶皱平缓,方向散乱的特点(图1-2)。图1-2 四川盆地构造分区图1.2 勘探开发简况川中油气区地面地质调查始于54年,自56年在蓬莱构造首钻蓬基井,至今已经历了50多年滚动勘探开发,先后对40个构造进行了钻探,共完钻井1761口,自震旦系至侏罗系,发现了13套油气层,获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区块共25个,其中已投入开发的共21个。至2008年8月累计产油483.98万吨(原油456.06万吨,凝析油27.92万吨),累计产天然气175.33亿方。川中油气区因受油藏特低孔、渗,裂缝性高度非均质复杂地质条件所限
12、,长期以来靠油藏原始自然能量消耗式开发,以滚动勘探开发方式寻找接替区块,实现产能接替。60年代主要是桂花、蓬莱、南充、龙女、一立场油田,70年代初获得八角场油气田,80年代初分别获得遂南油气田、中台山、金华油田区块接替,80年代末发现磨溪气田,在90年代获得莲池油田、公山庙油田,发现磨溪嘉二气藏和充西须家河气藏,进入21世纪川中油气区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在广安、潼南、合川区块发现须家河气藏。整个油气区勘探开发历程可大致划分为六个阶段。(表1-1)表1-1 川中油区勘探开发简表阶段年 限主要特点早期勘探起步认识19561973自蓬1、女2、充3等井连续喷油后,通过三次大会战,先后在16个区块
13、以大安寨、凉高山为目标,部署了378口井进行高密度钻探,发现蓬莱、桂花、南充、龙女、广安等油田。原油产量在1960年达到14.7万吨,受认识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其后快速递减到2万吨。滚动勘探开发19741988对浅湖滨浅湖和浅湖半深湖,储层相对发育、油气相对富集的有利相带,每年部署油井13口针对大安寨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发现并建成金华、八角、中台山油田,成功率提高到57%,原油产量上升并保持在8万吨以上,在磨溪雷一1气藏中部获探明储量253.87亿方。先导实验与油气上产19891999在综合地质研究、储层预测和工艺技术攻关试验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莲池、金西等大安寨富集区块。原油产量由9.5万吨
14、快速增长到21.6万吨。气田开发方面,8993年重点开展磨溪雷一1气藏开发先导试验,92年第一期产能建设工程简建成并投入试生产,94年气藏中区全面投产,矿区天然气年产量由不到2亿米上升到7亿米。原油调整稳定与天然气快速发展2000今重组改制以来,控制原油产量快速递减势头,原油年产量稳定在13万吨,实现天然气快速发展为目标,天然气年产量快速上升到16.98亿方。至2008年8月底,全油气区共完钻井1761口,累计产油483.98万吨(原油456.06万吨,凝析油27.92万吨),累计产天然气175.33亿方。2008年8月全油气区共有生产井659口,月产油10139.18吨,月产天然气 1789
15、4.12万方,月产水52863.39方。从层位上看,油产量仍主要分布在大安寨油藏,月产油6631.88吨,占矿区月产油量的65.41%,其次为凉高山和须家河的凝析油,月产量分别为1211.51吨和1133.61吨。气产量则以须家河为主,月产气8302.35104m3,占矿区月产气量的46.4%,其次为嘉陵江和雷一1气藏,月产气量分别为4340.96104m3和3959.67104m3。水产量最多的层位也为须家河气藏,月产水29064.93 m3,其次为嘉陵江气藏,月产水22381.32 m3,这两个层位的产水量占到整个矿区的97.32%,回注井回注的地层水主要是这两个层位的产出水。从区块上看,
16、油产量主要分布在公山庙、桂花、莲池、八角场、广安、秋林、金华等7个油气田,其中公山庙油田月产油3981吨,居川中各油气田之首。天然气产量主要来自磨溪、广安和八角场对外合作区块,其中磨溪气田是川中天然气生产的主力气田,月产气8451万方,占整个川中的47%以上,其次广安气田快速增长,月产气5923万方,占矿区的32.96%。此外即将投产的合川区块须家河气藏为矿区气产量的生力军。2 气田水回注概况2.1气田产水情况截止2008年8月底,川中油气矿投入生产的油气井659口,产水层位有7个,仅2008年8月月产水量就达53364.09m3(表2-1)。表2-1 川中油气田各区块产水统计表(2008.0
17、8)油气田类别气田名称出水井数开井数月产水(m3)年产水(m3)历年产水(m3)气田磨溪1078523665.7181693.541034163充西151016708.2396359.79466891广安56546860.4165573.82106136遂南542957.0623794.59935035潼南108965.737302.1413455金华11922.817673.1105936合川441471390.871474秋林121033.85236.35688八角场10929.94163.3317566其他116457.362859.2898166小计23119152748.093870
18、46.762784510油田小计6166021416978合计53364.09393067.763201488川中产出的地层水以气田水为主,主要产水气田有7个,即磨溪、充西、广安、遂南、潼南、金华、合川、秋林等,其中磨溪、充西、广安产水量较大,2008年8月产水量约占全部产水量的88.5%,月产水量均超过6000m3,金华、潼南的月产水量也接近1000m3。其次川中区块还产出少量油田水,约占总产量的1.2%。川中主要产水层位是须家河、嘉陵江、雷一1和大安寨等。其中须家河月产水量将近30000 m3,嘉陵江月产水量达到20000 m3以上。目前川中油气矿采用了高压回注的方式,基本能满足天然气生产
19、的需要,但随着川中油气勘探开发节奏的加快,潼南、合川区块须家河气藏的进一步开发,气田水势必还将大幅度增长;因此,寻求其他有效的地层水处理工艺和对气田水回注进行合理的动态评价势在必行(表2-2)。表2-2 川中油气田各层位产水统计表(2008.08)层位生产井数(口)水产量(m3)月产年产历年产沙溪庙2576.43596.26凉高山448.13125.414498.81大安寨375608.395790.64374882.65东岳庙535.134788.36珍珠冲934.77246.4210515.65须家河10729064.93206329.382058423.2雷二0175.99雷一163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压 回注井 极限 注入 实验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