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及仿真(含全套CAD图纸).doc
《毕业设计(论文)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及仿真(含全套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及仿真(含全套CAD图纸).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及仿真AUTOMATIC DESIGN OF RUBBING WASHING MACHINE AND SIMULATION由于部分原因,说明书已删除大部分,完整版说明书,CAD图纸等,联系153893706学生姓名:学 号:年级专业及班级: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及职称:学 部:理工学部提交日期:2012年5月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前言22 设计的目的与内容22.1 设计的目的22.2 设计内容32.2.1 旋转机构的设计42.2.2 升降揉搓机构的设计43 洗衣机的工作原理43.1 洗涤原理43.2 漂洗原理43.3 脱水原理5
2、4 洗衣机电动机的选择55 传动部分的设计及计算65.1 带轮的结构设计65.2 带传动设计(一)65.3 带轮传动的设计(二)85.4 螺纹轴的设计计算105.4.1 初步确定轴径105.4.2 螺纹轴的结构设计106 整机的设计156.1 波轮的选用156.2 波轮的参数及性能156.3 洗衣机的底座及外壳166.3.1 洗衣机的底座166.3.2 洗衣机的外壳166.4 桶的结构及其安装167 仿真177.1 绘制及装配177.1.1 双速变极电机的绘制177.1.2 电机的装配187.1.3 内筒、带轮2的绘制187.1.4 对内筒、带轮2、进行装配。197.1.5 升降机构的绘制19
3、7.1.6 升降机构装配207.1.7 总装配207.2 运动仿真的制作218 结论22参考文献22致谢23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及仿真 摘 要:现有的洗衣机中最为常见的为波轮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是依靠波轮的转动来带动衣物和洗涤液进行洗涤;而滚筒式洗衣机是依靠滚筒的连续转动或定时反向来洗涤衣物。由此可看出,这两种类型的洗衣机都是依靠单一的运动方式来洗涤衣物,而在此设计中将这两种洗涤方式揉和起来,将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衣物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使衣物既能象在波轮式洗衣机中那样由波轮带动衣物进行洗涤又能象滚筒式洗衣机那样依靠水流的力量洗涤衣物,并且还可以象手洗那样对衣物进行揉
4、搓,集各种洗涤方式于一身,对衣物进行更为彻底的洗涤。由于洗衣机的基本功能是对衣物的洗涤,关键在于进行洗衣程序的控制。所以,本文就洗衣机的机械设计和电器控制进行了探讨,实现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的设计。 关键词:波轮;滚筒;揉搓;全自动 Automatic Design Washing Machine And SimulationAbstract:Existing washing machine, the most common for top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and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The top loading was
5、hing machine pulsator rotation driven by the clothing and the washing liquid for washing;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rely on roller continuous rotation or timed reverse to wash clothes. This can be seen, these two types of washing machines rely on a single mode of motion to wash the clothes in the de
6、sign of these two washing rub together, will combine the two kinds of movement, increased the clothing in the movem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Clothing both like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as driven by the Washing clothes washing can rely on water as the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as the power of was
7、hing clothes, and also as hand wash the clothes rub, set all kinds of washing a more thorough washing of clothes. Sinc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of clothes, the key is the control of the laundry process. Therefore, the washing machine mechanical design and electrical contro
8、l discussed rub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designKey words:Wheel roller; Drum-type; The rubs; Automatic 1 前言从人类穿上衣服开始,洗衣这项工作变诞生,人类的发展伴随着机械逐渐替代手工,直到十九世纪洗衣机的初形在美国诞生。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托(Bill Black-stone)发明了木制洗衣机,这种洗衣机其实是一只木桶,只是在它的底部装上六只叶片,用手柄和齿轮来传动,使衣物在桶内的肥皂液中翻滚转动,达到洗衣的目的,然而这种洗衣方式并不能使当时的人们满足,人们有进一步对洗衣机加强研究
9、终于在1914年第一台电动洗衣机诞生。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洗衣机的发展也获得重大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洗衣机开始作为家用工具进入当时发达国家的家庭,洗衣机的种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时单一的搅拌式发展为滚筒式、喷流式和波轮式等样式。1953年,英国首先发明了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日本三洋公司在喷流式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波轮立桶式洗衣机。1956年,日本东芝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1960三洋公司推出了双缸波轮式洗衣机。现在,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家用洗衣机的普及率已达到99%,然而我国的洗衣机的发展起步虽晚,但发展却相当快。1979年,我国洗衣机开始投入大批量生产,产量约为一万台。1
10、985年,产量已达到800万台,跃居世界首位。1988年,产量超过1000万台,占世界洗衣机总量的三分之一。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家用洗衣机的普及率已达80%以上,农村已达10%以上。此次设计便是针对现有的洗衣机进行仔细的分类和研究,利用新的原理,并结合现代的控制理论和已有的洗衣机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洗衣机。这种洗衣机类似于传统洗衣机,但它应用了新的设计原理和控制方法,在其性能上又大大高于传统洗衣机。2 设计的目的与内容2.1 设计的目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出一台洗衣缸分上缸套和主缸套两部分,洗衣缸内有上、下两个搓揉盘,上搓揉盘与穿过机盖中央部位的压力调节器固定连接,下搓揉盘能随与电动机相连并
11、已经减速机减速的螺旋主轴做上下和旋转运动以搓揉衣物,本实用新型对衣物洗净度高,磨损率低,省时、省水、省电,制造成本低的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2.2 设计内容现有的洗衣机中最为常见的为波轮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是依靠波轮的转动来带动衣物和洗涤液进行洗涤;而滚筒式洗衣机是依靠滚筒的连续转动或定时反向来洗涤衣物。由此可看出,这两种类型的洗衣机都是依靠单一的运动方式来洗涤衣物,而在此设计中将这两种洗涤方式揉和起来,将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衣物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使衣物既能象在波轮式洗衣机中那样由波轮带动衣物进行洗涤又能象滚筒式洗衣机那样依靠水流的力量洗涤衣物,并且还可以象手洗那样对衣
12、物进行揉搓,集各种洗涤方式于一身,对衣物进行更为彻底的洗涤。由于洗衣机的基本功能是对衣物的洗涤,关键在于进行洗衣程序的控制。所以,本文就洗衣机的机械设计和电器控制进行了探讨,实现揉搓式全自动洗衣机的设计揉搓式洗衣机其结构简图如图1。图1 结构简图Fig 1 Structural diagram主要部件为螺纹轴,波轮轴,下波盘,上波盘,内筒,外桶,传感器,带轮及电机等。2.2.1 旋转机构的设计本次设计的洗衣机的旋转机构如结构简图所示,由电动机1带动小带轮1做旋转运动,带轮又与内筒为紧固连接,内筒与上波轮同样为紧固连接,所以当电动机的转动时就带动内筒和上波轮的转动从而实现旋转。2.2.2 升降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揉搓 全自动 洗衣机 设计 仿真 全套 CAD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