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学生姓名院系名称工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2008 级 2 班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2年 5 月 14 日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学生姓名:龚林 指导老师:周震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PLC的信号采集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文介绍的重点是信号采集系统,而该系统硬件部分的重心在于PLC。信号采集与通信控制采用了LM3107来实现,硬件部分是以PLC为核心,包括4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LM3310和串行接口部分。4路被测信号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然后经过PLC的处理,再通过串行口
2、RS232传输到上位机,由上位机负责信号的显示。软件部分应用POWERPRO编写梯形图程序实现信号的采集,转换和显示。关键词:PLC 上位机 模拟信号 信号采集 The design of muti-channel signal sampling experimental device based on PLC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LC signal collect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signal sampling
3、system, the system hardware part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lies in the PLC. Signal sampling and communic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LM3107 to the hardware part is based on the PLC as the core of to including 4-channel analog input module LM3310, and serial interface part. 4-channel analog to digital c
4、onversion the signal through the analog input module, and then after the PLC processing, and then to the PC via serial port RS232 transmission from the host computer is responsible for signal display. 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the POWERPRO to write ladder program to achieve signal samplin
5、g, conversion and display.Keywords: PLC the host computer analog signal signal sampling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及其目的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2方案拟定32.1信号采集系统32.2系统原理框图33硬件设计43.1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43.1.1传感器概述43.1.2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的选择63.2 PLC的选取93.2.1 PLC概述93.2.2 PLC的选取124软件设计144.1 POWERPRO简介144.2 算法设计154.2.1信号采集的程序设计154.2.2软
6、件滤波的程序设计164.2.3数据显示的程序设计18结语20参考文献21致谢22 基于PLC的多路信号采集实验装置研制1绪论1.1研究背景及其目的意义信号采集又称数据采集,近年来,数据采集及其应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采集系统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成熟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概在60年代
7、后期,国内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用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微型机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为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动检测仪表和专用数据采集系统,因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从70年代起,数据采集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一类是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系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通用的数据采集与自动测试系统。该阶段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以仪表仪器和采集器、通用接口总线和计算机组成。这类系统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在工业生产现场也有一定的应用。第二
8、类以数据采集卡、标准总线和计算机构成,这一类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是系统的成本减低,体积变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理能力大大加强。11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系统已成功的运用到军事、航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DAS)。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
9、展或修改系统,迅速组成一个新的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P L C ) 以其控制能力强, 安全可靠, 编程简单, 使用方便, 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上位机(P C )/ 下位机(P LC )控制模式, 上位机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 对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下位机对输入数据进行采集、处理, 完成对输出设备的控制。现在以微机为核心的可编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信号采集系统是通过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传输、显示、存储和显示。它起始于20世纪中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领域各种技
10、术的发展,在信号采集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集数据的信息化是目前社会的发展主流方向。各种领域都用到了信号采集,在石油勘探、科学实验、飞机飞行、地震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得到应用。我国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采用TDE-124C型TDE-224C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近年来,又成功研制了动态范围更大、线性度更高、兼容性更强、低功耗可靠性的TDE-324C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对拾震计输出的电信号模拟放大后送至A/D数字化,A/D采用同时采样,采样数据经DSP数字滤波处理后,变成数字地震信号。该数据采集系统具备24位A/D转化位数,采样率有50HZ、100HZ、200HZ。11由美国PASC
11、O公司生产的“科学工作室”是将数据采集应用于物理实验的崭新系统,它由3部分组成:(1)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可实时采集技术可实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各物理量的数据;(2)计算机接口: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输入计算机,采样速率最高为25万次/S;(3)软件:中文及英文的应用软件。11受需求牵引,新一代机载数据采集系统为满足飞行实验应用也在快速地发展。如爱尔兰ACRA公司2000年研发推出的新一代KAM500机载数据采集系统到了2006年。本系统采用16位(A/D)模拟数字变换,总采样率达500K/S,同步时间为+/-250ns,可以利用方式组成高达1000通道的大容量的分布式采集系统。1.3该课题
12、研究的主要内容信号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研究信息信号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问题。它是对传感器信号的测量与处理, 以微型计算机等高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信号采集也是从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号采集监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需要同时监控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场合。信号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PLC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信号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现在以微机为核心的可编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作为信号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方案拟定2.1信号采
13、集系统信号采集,又称信号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信号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信号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7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及高速A/D转换器的出现,信号采集系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原来由小规模集成的数字逻辑电路及硬件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采集系统被微处理器控制的采集系统所代替。由微处理器去完成程序控制,信号处理及大部分逻辑操作,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地提高,系统硬件成本和系统的重建费用大大地降低。在该系统中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而模拟量输入模块中的 A/D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关键,他需要考虑的指标有:分辨率、转换时间、转换
14、误差等等。而CPU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数据读取、处理及逻辑控制,数据传输等一系列的任务。在该系统中CPU模块采用的是LM3107,模拟量输入模块采用的是LM3310。通信的串行口采用RS232标准接口。数据由上位机显示。2.2系统原理框图图1 系统原理框图3硬件设计3.1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3.1.1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
15、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在新韦式大词典中定义为:“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的器件”。根据这个定义,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学者也用“换能器Transducer”来称谓“传感器Sensor”。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情况,就需要传感器。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
16、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具有突出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例如在宏观上要观察上千光年的茫茫宇宙,微观上要观察小到 cm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 s的瞬间反应。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极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
17、磁场等等。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感器是不可能的。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首先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
18、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敏感元件的分类: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敏感元件分46类)。新型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
19、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目前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
20、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1)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定义为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值之比。(2)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为输出量的增量与引起该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之比。用S表示灵敏度。(3)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成为迟滞。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4)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
21、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5)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
22、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 拟合直线的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y对输入量变化x的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1mm时
23、,输出电压变化为200mV,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200mV/mm。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率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 率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 值作为衡量分辨率的指标。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
24、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分辨率与传感器的稳定性有负相相关性。3.1.2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的选择3.1.2.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集成温度传感器是把温度传感器电路(如单晶硅温度传感器)与放大电路等等后继电路,利用集成化技术制作在同一芯片上的功能器件。这种传感器输出信号大,与温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具有小型化、低成本、使用方便、测温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集成温度传感器按输出量不同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其中,电压型的灵敏度一般为10mV/,电流型的灵敏度为1uA/。这种传感器还具有绝对零度时输出为零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绝对温度测量仪。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范围是-50+150,其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PLC 信号 采集 实验 装置 研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