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二五反措.doc
《电力系统二五反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二五反措.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系统二十五项反措第1项 防止火灾事故 1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版)中防止火灾事故原文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1电缆防火1.1.1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l99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部分进行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1.1.2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1.1.3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
2、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1.1.4对于新建、扩建的火力发电机组主厂房、输煤、燃油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阻燃电缆。1.1.5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施工,做到布线整齐,各类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任意交叉并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1.1.6控制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通往电缆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1.1.7扩建工程敷设电缆时,应加强与运行单位密切配合,对贯穿在役机组产生的电缆孔洞和损伤的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1.1.
3、8电缆竖井和电缆沟应分段做防火隔离,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构架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措施。1.1.9靠近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1.1.10应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1.1.11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电缆中间接头定期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1.1.12电缆沟应保待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安全电压的照明充足,禁止堆放杂物。锅炉、燃煤储运车间内架空电缆上的粉尘应定期清扫。1.2汽机油系统防火1.2.1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
4、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1.2.2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1.2.3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坚固完整,并包好铁皮。1.2.4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时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1.2.5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保温层。1.2.6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1.2.7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
5、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1.2.8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1.2.9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1.2.10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1.3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防火1.3.1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四章的各项要求。1.3.2储油罐或油箱的加热温度必须根据燃油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1.3.3油区、输卸油管道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
6、,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1.3.4油区、油库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油区内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消防系统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试验。1.3.5油区内易着火的临时建筑要拆,禁止存放易燃物品。1.3.6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的防火还应遵守第1.2.4、l.2.6、l.2.7条的规定。1.3.7燃油系统的软管,应定期检查更换。1.4制粉系统防火1.4.1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有关锅炉制粉系统防爆的有关规定。1.4.2及时消除漏粉点,清除漏出的煤粉。清理煤粉时,应杜绝时火。1.4.3磨煤矿机出口温度和煤粉仓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内,出口风温不得超过煤种要
7、求的规定。1.5防止氢气系统爆炸着火1.5.1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中“氢冷设备和制氢、储氢装置运行与维护”的有关规定。1.5.2氢冷系统和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85)。A.1.5.3在氢站或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火作业的地点所测量空气含氢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1.5.4制氢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1.5.5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1.5.6空、氢侧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联动试验。1.6防止输煤皮带
8、着火1.6.1输煤皮带停止上煤期间,也应坚持巡视检查,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理。1.6.2煤垛发生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扑灭,不得将带有火种的煤送入输煤皮带。1.6.3燃用易自燃煤种的电厂应采用阻燃输煤皮带。1.6.4应经常清扫输煤系统、辅助设备、电缆排架等各处的积粉。1.6.5必须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建立训练有素的群众性消防组织,加强管理,力求在起火初期及时发现,及时扑灭;并使当地公安部门了解掌握电业部门火灾抢救的特点,以便及时扑救。1.6.6在新、扩建工程设计中,消防水系统应同工业水系统分开,以确保消防水量、水压不受其他系统影响;消防泵的备用电源应由保安电源供给。1.6.7发供电生产、施工企业应配
9、备必要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防止灭火中人员中毒和窒息。2修改及说明2.1.1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版) “防止火灾事故”中1.2.8、1.6.1、1.6.2、1.8条款不执行,其他条款仍继续执行。2.1.2为进一步加强系统各单位的防火安全管理,对原条款修改如下:.2.1.3原1.2.8条款修改为: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平时应加铅封,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2.1.4原1.6.1条款修改为:输煤皮带停止上煤期间,也应坚持巡视检查,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理,确保皮
10、不存煤。(删除)2.1.5原1.6.2条款修改为:煤场应配备成套的喷水装置,运行可靠,防止煤垛自燃。煤垛发生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扑灭,不得将带有火种的煤送入输煤皮带。2.1.6原1.8条款修改为:在新、扩建工程设计中,消防水系统应同工业水系统分开,以确保消防水量、水压不受其他系统影响;消防泵的备用电源应由保安电源供给。厂区重要道路应设为环形,或者设有回车道、回车场,确保畅通。3实施重点3.1.1采取可靠措施,杜绝因电缆着火造成两台及以上机组停运。3.1.2电缆应做防火措施,电缆沟井应设火灾防护系统,并进行分区;电缆孔洞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防止火灾扩大,杜绝火灾二次危害。3.1.3保安电源、直流电源
11、、润滑油泵、消防水泵、事故照明、盘车等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在危急情况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1.4高温管道、油系统、点火枪下部、制粉系统等易燃易爆附近电缆应做采取防火阻燃措施,制定定期检查制度。3.1.5加强电缆异动、运行管理和监视。3.1.6穿墙(或地板、铁板)等油管道应有套管,不允许在套管内有焊缝,加强对材质和焊缝的检查监督。3.1.7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特别是加强油系统、氢气系统、制粉系统、输煤系统的动火作业管理;油系统动火前要吹扫;氢气系统动火前后应置换排放合格;制粉系统、输煤系统动火工作前,清理积煤积粉,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火种。3.1.8汽轮机、发电机两端应设防腐油箱,
12、油系统严禁带压堵漏。3.1.9控制制氢设备、系统和空气中的含氢、含氧量;确保密封油系统完好运行。3.1.10加强电缆火灾防护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消缺工作。3.1.11确保消防水泵两路相互独立的电源,强化人员的消防培训。 第2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1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版)中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原文: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试行)(能源安保19901110号)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1.1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1.1.2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
13、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防误闭锁装置。1.1.3应结合实际制定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及检修规程,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1.1.4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值长或变电所所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入运行。使用万能钥匙解锁操作时,应由工区主任及以上人员批准。1.1.5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1.1.6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
14、,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1.1.7对已投产尚未装设防误闭锁装置的发、变电设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确保在1年内全部完成装设工作。1.1.8新、扩建的发、变电工程,防误闭锁装置应与主设备同时投运。1.1.9成套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应良好。1.1.10应配备充足的经过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作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为防止误登室外带电设备,应采用全封闭(包括网状)的检修临时围栏。1.1.11 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持证上岗。2修改及说明2.1.1原国电公司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关于
15、”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各项要求现阶段仍然适用。2.2结合集团公司内部安全管理要求,增加两项2.2.1检修工作和运行操作应使用标准工作票、操作票,实行运行操作标准化;2.2.2 检修人员、运行人员工作前要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切实做好防止误操作发生的措施。3实施重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保证设备特别是防误闭锁装置的可靠运行入手。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重点,一是检修和运行人员严格执行“两票”管理制度并认真使用标准票,二是防误闭锁装置要完善可靠。第3项: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1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原文为了防止
16、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以及其他有关规定,把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破泄漏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和检验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并重点要求如下:1.1新建锅炉在安装阶段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新建锅炉投运1年后要结合检查性大修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在役锅炉结合每次大修开展锅炉定期检验。锅炉检验项目和程序按有关规定进行。1.2防止超压
17、超温1.2.1严防锅炉缺水和超温超压运行,严禁在水位表数量不足(指能正确指示水位的水位表数量)、安全阀解列的状况下运行。1.2.2参加电网调峰的锅炉,运行规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按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性能应与汽轮机性能相匹配;非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负荷的下限应由水动力计算、试验及燃烧稳定性试验确定,并在运行规程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1.2.3对直流锅炉的蒸发段、分离器、过热器、再热器出口导汽管等应有完整的管壁温度测点,以便监视各导汽管间的温度偏差,防止超温爆管。1.2.4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安全阀整定应严格按规程执行。1.2.5大容量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热态安全阀校验工作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
18、措施,防止升压速度过快或压力、汽温失控造成超压超温现象。1.2.6锅炉在超压水压试验和热态安全阀整定时,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现场。1.3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1.3.1严格执行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12145-1999)、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561-1995)、关于防止火力发电厂凝汽器铜管结垢腐蚀的意见(81)生技字52号和防止电厂锅炉结垢腐蚀的改进措施和要求(88)电生字81号、基火字75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化学监督工作。1.3.2凝结水的精处理设备严禁退出运行。在凝结器铜管发生泄漏凝结水品质超标时,应及时查找、堵漏。1.3.3品质不合格的给水严禁进入锅炉、蒸汽
19、品质不合格严禁并汽。水冷壁结垢超标时,要及时进行酸洗,防止发生垢下腐蚀及氢脆。1.3.4按照火力发电厂停(备)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SD223-87)进行锅炉停用保护,防止炉管停用腐蚀。1.3.5加强凝结器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安装或更新凝汽器铜管前,要对铜管全面进行探伤检查。1.3.6加强锅炉燃烧调整,改善贴壁气氛,避免高温腐蚀。1.4防止炉外管道爆破1.4.1加强对炉外管道的巡视,对管系振动、水击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当炉外管道有漏汽、漏水现象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立即停炉。1.4.2定期对导汽管、汽连络管、水连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道以及弯管
20、、弯头、联箱封头等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如表面裂纹、冲刷减薄或材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1.4.3加强对汽水系统中的高中压疏水、排污、减温水等小径管的管座焊缝、内壁冲刷和外表腐蚀现象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1.4.4按照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对汽包、集中下降管、联箱、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其焊缝进行检查。1.4.5按照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616-1997)的要求,对支吊架进行定期检查。对运行100kh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支吊架要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必要时应进行应力核算。1.4.6对于易引起汽
21、水两相流的疏水、空气等管道,应重点检查其与母管相连的角焊缝、母管开孔的内孔周围、弯头等部位的裂纹和冲刷,其管道、弯头、三通和阀门,运行100kh后,宜结合检修全部更换。1.4.7要加强锅炉及大口径管道制造和安装质量监督、检查。电站管件制造单位应持有有关的资质证书。1.4.8要认真进行锅炉监造、安全性能检验和竣工验收的检验工作。1.4.9加强焊工管理及完善焊接工艺质量和评定。杜绝无证(含过期证)上岗和超合格证允许范围施焊现象。焊接工艺、质量、热处理及焊接检验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7-1992)有关规定。1.4.10在检修中,应重点检查可能因膨胀和机械原因
22、引起的承压部件爆漏的缺陷。1.4.11定期对喷水减温器检查,防止减温器喷头及套筒断裂造成过热器联箱裂纹。1.4.12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第一次投入使用前应及时填写锅炉登录簿,并必须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1.5防止锅炉四管漏泄1.5.1严格执行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能源电19921069号)。1.5.2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管发生爆漏时,应及时停运,防止扩大冲刷损坏其他管段。大型锅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漏泄监测装置。1.5.3定期检查水冷壁刚性梁四角连接及燃烧器悬吊机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因水冷壁晃动或燃烧器与水冷壁鳍片处焊缝受力过载拉裂而造成水冷壁泄漏。1.
23、5.4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机组和设备,必须按规定对主设备特别是承压管路进行全面检查和试验,组织专家进行全面安全性评估,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1.5.5按照电力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要求,加强司炉工的培训,持证上岗;200MW及以上机组的司炉须经模拟机培训,并考试合格。1.5.6 火电厂、火电安装单位应配备锅炉压力容器监督工程师,并持证上岗。2修改及说明2.1.1上述重点要求自提出以来对火力发电厂防止大容量锅炉爆漏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仍然符合电力行业、国家的有关条例、标准、规程和规范,因此,上述全部条款仍然适用于中国大唐发电集团公司。2.2对以下部分进行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系统 五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