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盘江矿区八号井采区设计 学 院: 矿业学院 专 业: 安全工程 姓 名: 朱松 学 号: 0908010083年 级: 2009级 任课教师: 潘棋 易汉华 2012年 元 月6日目 录设计说明第一章 采区地质特征 1.1 采区概况 1.2 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1.3 采取储量 第二章 采取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采取生产能力的确定 2.2 采取服务年限 第三章 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3.1 采煤方法选择 3.2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 4.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4.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4.3 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
2、力验算 4.4 开采顺序 4.5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第五章 回采工艺5.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5.2 回采工艺的确定 5.3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第六章 采区设计概算及工作面成本计算6.1 采区概算6.2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示表参考文献设计说明一、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二、当煤层倾角为近水平时,“采区”名称可称为“盘区”或“分区”(倾斜长壁法)第一章 采区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盘江矿区位于贵州省盘县县城(红果镇)以北30km的断江镇境内,界于老屋基矿
3、和月亮田矿之间。矿区内有内昆铁路(红果至水城)及盘水公路通过,煤矿办公楼距盘关火车站0.51.0km,交通方便。煤层主要赋存二叠系地层中,分布广,层数较多,主要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其它矿产目前尚不具工业价值。表1.1.1盘江矿区八号井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直角坐标拐点编号xy13010385356000001230113033560029523301250035601664343011402356045474530087633560065551.2 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盘县煤田位于杨子陆块黔北隆起六盘水断陷内,煤田内的构造大致有北西向、北东向两组,盘关向斜是其中北
4、东向构造之一。盘江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北段,为一向东倾伏的背斜构造,两翼倾角较平缓,一般612,区内发育有南西、北东向的断层数条,并有小型褶曲和较多的小断层分布。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3层可采煤层,采用总厚度平均9.96m;局部可采3层,厚度3.90m,分述如下。(1)15煤层:为结构简单煤层,距12煤层34.4942.24m,平均间距36m,煤层厚度2.483.91m,平均厚度3.55m,含夹矸04层,一般02层,煤层存在分叉、合并现象,煤层对比可靠,全区30多个钻孔和数条石门巷道控制,为较稳定煤层,全区大部分地区可采。煤层有伪顶,为0.4m的泥岩夹煤,直接顶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老顶为细砂岩
5、,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老底为砂岩。(2)18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距15煤层42.2463.48m,平均间距50m,煤层厚度2.303.66m,平均厚度3.43m,含夹矸03层,一般01层,全区有30多个钻孔和部分石门巷道控制,煤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煤层,全区大部可采。煤层有伪顶,为0.30m左右厚的黑色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老顶为砂岩,直接底为泥岩,老底为泥质粉砂岩。(3)19煤层:为简单结构煤层,距18煤层42.7954.30m,平均间距48m,煤层厚度2.152.8m,平均厚度2.51m,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全区有较多个钻孔和部分石门巷道控制,煤层对比可靠,局部地区
6、与18、18-1煤层合并。属较稳定煤层,南井全区可采,北井大部可采。煤层有伪顶为0.30m的泥岩夹炭屑,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老底为粉砂岩和菱铁质粉砂岩。 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间 距(m)全层厚度(m)夹石层数可采情况倾角()结构复杂程 度稳定程度顶界74.15152.483.913.55 04 02大部可采9简单较稳定42.2463.4850.00182.303.663.43 03 01大部可采9简单较稳定42.7954.3048.00192.152.82.51 02 01大部可采9简单较稳定84.00底界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产字【2007】425号文件对盘江煤电(集团)公
7、司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盘江矿区矿井属高瓦斯矿井(见表5-3)。因相邻的火铺矿、土城矿和老屋基矿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公司有关文件规定:盘江矿区12、19二煤层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管理。矿井在生产中对各煤层应做好瓦斯的监测及抽放等预防工作,防止瓦斯爆炸和瓦斯突出。表5-3 2007年度盘江矿区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名称气体名称三旬中最大一天的的涌出量m3/min月实际工作天数 d月产煤量t相对涌出量m3/t矿井瓦斯等级上年度瓦斯等级上年度矿井瓦斯涌出量风排量抽采量总量绝对量m3/t相对量m3/t盘江矿区CH448.0273.93121.953110731250.71高瓦斯
8、高瓦斯88.1139.14CO23.250.003.251.351.870.83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的1987年12月7日对盘江矿区井10、12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结果,10、12煤层有爆炸性危险,其余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虽然未作煤层尘爆炸性试验,但是由于该矿区煤中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在27.4038.03%之间,平均产率33.80%(136),其煤中爆炸指数均大于10,应确定本矿区可采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各均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对盘江矿区井10、12煤层燃倾向性试验结果,10煤层为自燃煤层,其自燃倾向性为三类
9、;12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其自燃倾向性为四类。其余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均未煤层作自燃倾向性试验。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年最高气温27C32C,最低温度1C2C,全年降雨充沛,分旱季和雨季,旱季多集中于十一月至次年四月,雨季集中于69月。有时在五月、十月也出现多雨现象。年降水量10291700mm,日最大降水量为221.4mm,因冷暖气流接触频繁,故降雨量远远大于蒸气发育,因为该采区煤岩属于二叠系上统的龙潭组所以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和煤组成。底部有一层25m的铝土质泥岩,全组厚为220260m。龙潭组含裂隙水,含水性极弱,泉水流量一般
10、小于0.5l/s,受降雨影响,雨季流量较大,接近露头赋存风化带裂隙水。为弱含水层,矿区内断层发育,这些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的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与上部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矿床开采中人工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可能沿裂隙带进入矿井,矿区内有大小不一的小煤矿和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由于小窑多分布在浅部,因此,大多出现滴水、淋水现象。涌水量一般不大,且目前盘江矿区已掘进至+1350m+1250m水
11、平,对矿井充水无大的影响。 1.3 采区储量采区工业储量:Zg=S(m1+m2) (公式1-1) 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S- 采区实际面积,m2;- 煤的容重,单位t/m3;m1-15#煤层煤的平均厚度,单位m;m2-18#煤层煤的平均厚度,单位m; 可采储量:ZK=(Zg-P)C (公式1-2)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P永久性煤柱损失量,由于该采区上部工业场地、井筒、建筑、河流、湖泊等,故该P值为0;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这里C =75%。采区储量计算表煤层编号投影面积(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