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地球科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地球科学概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目录摘要3关键词3地球的构造3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3二 地球外部结构31大气圈32水圈43生物圈44岩石圈5地球的环境问题5一地球环境问题的发展5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5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53.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6二地球的环境现状61. 森林面积减少62. 生物多样性减少63. 水资源枯竭74. 核污染75海洋污染7保护地球措施81. 建立保护区限制破坏性活动82. 替代能源得到推广83. 电动车和绿色驱动技术94. 发现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9结论9参考文献10 地球我们的家园摘要: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这里还生存着50
2、00万种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资源都是宝贵的,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地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英气了全人类的关注。关键词 环境,结构,保护,家园,污染。 地球的构造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美国学家于1
3、914年发现,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二 地球外部结构1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高层大
4、气等。2 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3 生物圈由于存在大气圈、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
5、,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比,其不同点:首先,其他圈层是由无机物组成的,而生物则构成了生物圈的主体,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其次,其他圈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而生物圈则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4 岩石圈对于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
6、一直延伸到软流圈。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地球的环境问题一地球环境问题的发展如今,地球的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地球已经满目疮痍。环境问题不是一日造成的,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在该阶段,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随着种植、养殖和渔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学会自觉利用土地、生 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种群开始迅速扩大,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资源
7、来扩大物质生产规模,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问题。但此时的人类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长远后果,一些地区因而发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退化。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2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此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工业革命是 世界史的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此后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新的特点并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系列发明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高
8、度城市化。这一阶段的环境问题跟工业和城市同步发展。先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剧增,发达国家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苦,后来这些国家的城市周围又出现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更是加剧了这些污染公害的程度。在后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普遍花大力气对这些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状况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却开始步入发达国家的后尘,重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城市环境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 3.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科学 概论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