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doc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实质的钥匙,是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19世纪后西方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由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工厂后,生产力空前提高,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伴随着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出现了劳工问题和其他新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无数个体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佣劳动力。在机器生产环境里,劳动强度增加,工伤事故不断,失业威胁增多,疾病治疗和老年生计等问题使雇佣劳动力忧心忡忡。加之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社会保
2、障制度,马克思是如何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呢? 一、批判资产阶级只顾资本增值不保障工人的利益观,从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立场上阐述了社会保障供给的必要性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的时候,他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中得出结论的。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时,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及其代言人从自己狭隘的利益出发,只是关心他们的不变资本的保值,只是从意外事故对不变资本:生产资料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角度来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关心可变资本:劳动力所带来的损失的保障问题。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生产资
3、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而劳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资本家“外在”的东西,而且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产业后备军,所以用来购买工人的可变资本即活劳动的损失对资本主义再生产构不成现实的威胁。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灾害和意外事故,对资本家来说,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对不变资本的保障。马克思在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后,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在工业制度条件中,可变资本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大。他认为“大工业在瓦解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劳动的同时,也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本身”。而且工业生产相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对于工人健康的损害更大
4、。因此,为了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有责任向全社会供给社会保障制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生活和发展的,制度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带有根本性。作为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谋求发展、谋求福利,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社会保障就是无产阶级谋求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要内容。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生活资料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就是社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两种生产”理论,其中论及社会
5、保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写道:“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的生产劳动过程是一个消耗自身体力和智力的过程,是把自身的体力和智力凝结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首先就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为了实现创造价值过程的延续,就必须运用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系列手段来延续劳动力,满足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社会保障的补偿机制和保险机制显然十分重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即
6、使在同样的社会制度下,由于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其社会保障也具有不同的“面孔”,甚至在同一国家同一制度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简单再生产时期,劳动者遇到丧失生活来源的风险时,主要依靠家庭保障来度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包括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医疗等费用支出,劳动者所经受的多种风险,家庭保障已不能承受, 这时候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不至于中断和受阻,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劳动力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延续和提高。由于劳动力再生产还存在一个代际延续问题,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到了养老保障
7、和生育保险的需求。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论述对于我们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具有指导意义。三、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社会保障费用既可防范风险,也是在财富再分配上体现真正的公平社会保障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且社会保障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后指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是社会保障资金的唯一来源。在发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后,马克思进一步对剩余价值的补偿和保险功能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资本家为了对实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连续不断的追求,“在不变资本的
8、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于各种使他遭到损失的意外和危险中,因此,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必须充当社会保障基金”。(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900页)这部分基金“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也是必须继续存在的一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958页)恩格斯也说:“防止损失的保险费确实是从剩余价值中提取的,但它算在利润之外。”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
9、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9-10页)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而且还要设立“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对社会总产品的一种必要的扣除,而这部分扣除是包
10、含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之中的。从剩余价值的角度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指明工人的保障资金并不是资本家的“慈善”基金,而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和应有的。马克思认为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时,应首先扣除社会保障费用的论断也说明: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扣除社会保障费用是在财富的二次分配问题上体现真正的公平。这种公平性在于维护和延续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力,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对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减少社会成员的风险,起到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四、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当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占据着政策、经济
11、的统治地位之后,新兴的无产阶级也在成长和壮大起来。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热情地指出,“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96页。)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曾经采取过直接破坏机器的行动。科学社会主义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无产阶级贫困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必然结果,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工人受剥削造成的贫困才能消灭。马克思社会贫困的原因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资产阶级统治者当然本能地仇视这一理论;但在其理论威力震慑之下和无产阶级的坚决斗争下,又不得不作出一定的退让,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论文 关于 社会保障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