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论文马克思签发过资本主义“死亡证书”吗?.doc
《资本主义论文马克思签发过资本主义“死亡证书”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论文马克思签发过资本主义“死亡证书”吗?.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签发过资本主义“死亡证书”吗? 【内容提要】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并未断定资本主义就要灭亡。“第2大发现”后他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后,资本生产力发展到极限前进行革命的。革命成功既取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又取决于无产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程度。革命胜利后还要在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1阶段中完成资本尚未完成的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而后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意识到资本自在必然性的主体自为必然性即历史主动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依据。【关键词】“第2大发现”资本历史使命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资本自在必然性主体自为
2、必然性资产阶级代言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自不待言,就是在自以为是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也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的判断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被证实?”事实上,马克思并未作出过这样的判断,只是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因此,合理的提问方式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判断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被证实?”可是,这在马克思那里,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日,不仅在于资本自在必然性,还在于意识到资本自在必然性的主体自为必然性即人及其活动的必然性。1、马克思只是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论第1卷写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3、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人们由此得出结论说,马克思在1867 年断定资本主义就要灭亡了,可是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却如日中天。对于资本论的这段话,我国已有学者指出:这段话同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段落1样,其德文原文的“动词既非过去时态,也非将来时态,而全是现在时态”;而“按德语语法,现在时态除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外,还有1种含意,就是表示1种普遍真理,1种反复进行的动作,1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这段话的汉语译文应该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不再能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相容。这个外壳必将被炸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必将敲响。剥夺者必将被剥夺。” 可见,马
4、克思只是断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同时,就在资本论上述引文的下1页,马克思写道:“在西欧,政治经济学的故乡,原始积累的过程多少已经完成。在这里,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已经直接征服整个国民生产,或者在这种关系还不很发达的地方,它也至少间接地控制着那些与它并存的、属于旧生产方式的、腐朽的社会阶层。”这里说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直接征服整个国民生产”的国家是指英国,”在所有国家中,英格兰又是1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它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首位,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这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的具体涵义,马克思写道:“只有当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
5、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或者说,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是指“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其标志是“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即“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是说“只有到这个时候”,才确立起了“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进行“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或者说,“只是现在才表现为特殊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物质生产的形态”,而“物质形态的这种变化构
6、成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基础”,即产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在英国才确立起“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这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只是表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1旦工厂制度达到1定的广度和1定的成熟程度,特别是1旦它自己的技术基础即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1旦煤和铁的采掘、金属加工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发生革命,总之,1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1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1种弹力,1种突然地跳跃式地扩展的能力,只有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直接
7、征服整个国民生产”的英国,只不过表明“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发展”。而“原始积累的过程多少已经完成”的其它西欧国家,则“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即原始积累刚刚完成。不难理解,以上马克思关于“在西欧”“原始积累的过程多少已经完成”的论述,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的论断是相矛盾的。因此,徐博涵先生的理解和译文是正确的。由此可见,认为“马克思做出过资本主义灭亡的判断”,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对马克思的误解。那么,在“第2大发现”前,如从共产党宣言开始,马克思多次企盼无产阶级革命在德国或法国等取得
8、胜利,这该如何理解呢?笔者以为,在“第2大发现”前,虽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但由于还没有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因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还停留在1般性的层面上,从而,对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认识还是抽象的。例如他说:“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而作为”第2大发现”基本完成标志的1857 - 1858 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 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矛盾中运动的,这些矛盾不断地被克服,但又不断地产生出来。”作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资本论第3 卷则概括道:
9、“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对立中运动的。”由此可见,根据“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并不能准确判断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第2大发现”完成后,马克思在1870 年的1封信中说:“英国作为资本的大本营,作为至今统治着世界市场的强国,在目前对工人革命来说是最重要的国家,同时它还是这种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业已成熟的唯1国家。”这是马克思关于“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最明确的论述。当然,在马克思看来, “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业已成熟的唯1国家”的英国,当时并不具备革命的主观条件。早在1858 年,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就曾说过:“英国无产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
10、。”后来马克思在1863 年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英国工人能够多快地摆脱资产阶级对他们的腐蚀,还要等着瞧。”而在上述1870 年的信中马克思分析道:由于“英国所有的工商业中心的工人阶级现在都分裂为英国无产者和爱尔兰无产者这样两个敌对阵营”, “这种对立就是英国工人阶级虽有自己的组织但没有力量的秘密所在”,因此,要“加速英国的社会革命”,就必须“唤醒英国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1书摘要中指出:“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1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这些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因此只有在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
11、革命才有可能。”这是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历史经验得出的最重要的新结论。它在坚持“第2大发现”后把握到的“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指出,如果还没有像英国那样“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直接征服整个国民生产”,但只要“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占有重要地位”时,也可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后来的俄国“10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证实了这1点。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在“第1大发现”期间,过高地估计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过高地估计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危机,从而对无产阶级革命时机的判断失误,是没有完成“第2大发现”从而没有完全把握住资本主义社会特殊发展规律的结果。这也
12、表明, “第1大发现”本身就要求思想进程继续向前行进完成“第2大发现”。2、资本生产力发展到极限是资本自在必然性马克思发现的资本自行增殖“自然过程的必然性”,即资本自在必然性,集中展现在手稿中。这就是资本的历史使命和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理论。手稿指出:“资本的伟大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剩余劳动,即从单纯使用价值的观点,从单纯生存的观点来看的多余劳动,而1旦到了那样的时候,即1方面,需要发展到这种程度,以致超过必要劳动的剩余劳动本身成了从个人需要本身产生的普遍需要,另1方面,普遍的勤劳,由于世世代代所经历的资本的严格纪律,发展成为新的1代的普遍财产,最后,这种普遍的勤劳,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
13、其唯1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1方面整个社会只需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就能占有并保持普遍财富,另1方面劳动的社会将科学地对待自己的不断发展的再生产过程,对待自己的越来越丰富的再生产过程,从而,人不再从事那种可以让物来替人从事的劳动,1旦到了那样的时候,资本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资本历史使命理论又蕴涵着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的思想。所谓资本生产力的发展极限,是指资本生产力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的边界,它包括资本生产力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极限和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极限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资本本身在其历史发展中所造
14、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在达到1定点以后,就会不是造成而是消除资本的自行增殖。”“超过1定点,生产力的发展就变成对资本的1种限制;因此,超过1定点,资本关系就变成对劳动生产力发展的1种限制。1旦达到这1点,资本即雇佣劳动同社会财富和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发生象行会制度、农奴制、奴隶制同这种发展所发生的同样的关系,就必然会作为桎梏被打碎。”这里说的“1定点”,就是资本生产力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极限,也就是资本生产力作为劳动生产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具体说来就是:在直接生产过程由“简单的劳动过程”转变成“科学过程”以后,“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在质的方面,虽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却变成1种从属的要
15、素”。总之,“直接劳动本身不再是生产的基础”,从而“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另1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是资本生产力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极限,也就是资本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分而又普遍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1切空间界限。”所以,资本“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1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而“资本的普遍趋势是在1切成为流通的前提,成为流通的生产中心的地点,把这些地点加以同化,也就是把他们变为进行资本化生产的地点或生产资本的地点”。或者说,“资本的必然趋势是在1切地方使生产方式服
16、从自己,使它们受资本的统治”。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的普遍趋势就是:在所有生产部门中用机器代替人的劳动”。资本历史使命和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理论,揭示了资本的自在必然性:当资本“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时,资本造就的“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1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即资本获得的“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因此,“在资本的进1步发展中”,“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剩余劳动的创造是资本的价值增加或资本的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资本作为无限制地追求发财致富的欲望,力图无限制地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且使之成为现实”。由于“固定资本的规模表示资本主
17、义生产的水平”,即资本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固定资本的规模”即物化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是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例”,因此,当资本生产力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展到极限时,即推动物化生产力的活劳动“已经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时,资本主义生产就再也不能给资本家提供剩余劳动即利润,结果,也就“消除资本的自行增殖”。“于是,资本也就促使自身这1统治生产的形式发生解体。”但是,必须全面地把握资本生产力的发展极限理论,即决不能忽略资本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发展极限。例如,当某1国家或地区的资本生产力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并不1定“消除资本的自行增殖”,因为这里的资本可以向别处转移而继续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主义 论文 马克思 签发 死亡 证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