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献】资本论——马克思.doc
《【精品文献】资本论——马克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献】资本论——马克思.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资本论马克思内容简介、作者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四十年时间,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它的出现,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引发了深刻的革命,开辟了经济科学发展的新纪元。马克思所敲响的资本主义的“丧钟”不仅对无产阶级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资产阶级也有重大的“警示”意义。今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遇到了各种疑惑和问题,如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等。这些问题促使和决定了我们理应返回马克思及其资本论,重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分析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当年马克思关心的问题,现在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当年马克思阐明的规律
2、,现在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规律。岁月荏苒、沧海桑田,不知多少事物随风而去,不见踪,只有那些伟大的思想及其智慧之光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珍重和回味。马克思(Marx,Karl,18181883),革命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其代表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其中资本论的影响最为深广,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圣经”。目录编者的话(1)“丧钟为谁而鸣”资本论导读(1)卷一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
3、或商品流通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二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三章剩余价值率第四章工作日第五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三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二章协作第三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四章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四篇工资第一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二章计时工资第三章计件工资第四章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五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一章简单再生产第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四章所谓原始积累卷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
4、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五章流通时间第六章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一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二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三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的周期第四章劳动期间第五章生产时间第六章流通时间第七章可变资本的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一章前人的阐述第二章简单再生产第三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卷三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第二章利润率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一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
5、差别第二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三章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一章规律本身第二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第三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第一章商品经营资本第二章商业利润第三章商人资本的周转及价格第四章货币经营资本第五篇利润构成与生息资本第一章生息资本第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第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第四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第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第六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第七章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第九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第十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第
6、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级差地租第三章绝对地租第四章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及土地价格第五章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第一章三位一体的公式第二章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第三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马克思敲响了什么更新时间2009-7-8 10:57:31 字数:4562马克思敲响了什么当您翻开资本论的时候,您或许还未曾了解她的厚重与深刻,未曾领略她的瑰丽与丰润,但无论如何,都值得您对这本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巨著怀有基本的敬意与惊叹!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城,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卡尔•马克思(18181883)的故乡。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一个犹太
7、律师家庭。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在中学毕业时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马克思除研究法学外,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1841年4月,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土论文后,马克思于1842年4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并在10月担任了主编,使这份报纸日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3月,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1843年5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
8、斯特华伦结婚;从此,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参加工人运动,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1844年8月,马克思与恩格斯(18201895)在巴黎相见,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转到布鲁塞尔。此时,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1月至次年5月,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7年11
9、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转到巴黎;4月初,他又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并于6月创办了新莱茵报,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由于德国当局的迫害,1849年6月初,马克思和家人再次流亡,最终迁居英国伦敦。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和家人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苦难和艰辛的时期。贫困的生活压得马克思喘不过气来,一度濒于绝境。马克思没有退缩,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成年累月地研读
10、政治经济文献,进行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夫人曾经说:“请您相信我,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我大概可以就此写一部秘史,它将揭示出很多很多,多到无限的操心、忧虑和痛苦。”1857年至1858年5月期间,马克思写出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此后,他又写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一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
11、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马克思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还积极投入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之后,马克思为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深刻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认识。此后,马克思仍热心指导法国工人党、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等政治组织,帮助他们改正思想错误,进而成
12、为各国工人运动的灵魂。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修改、校订,并反复修改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但1883年3月14日,积劳成疾的马克思与世长辞。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面前书桌上还放着正在修改的资本论书稿。马克思被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夫人燕妮葬在一起。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出版了马克思计划中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史的资本论第四卷,但考茨基把它独立于资本论,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通常所说资本论是指前三卷。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
1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贯穿资本论全书的中心是剩余价值。具体而言:在第一卷里,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在第二卷里,马克思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在第三卷里,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此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开辟了经济科学发展的新
14、纪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马克思生活时代的主流经济学即后来西方经学中所谓的古典经济学,其代表人物都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系统地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论,从而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而剩余价值学说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5、的结合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资本论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更高级社会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从而得出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结论;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是劳工阶级的圣经”,它洞悉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工的全部秘密,指出了劳工阶级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正义性、合理性,从问世之日起就为全世界无产者的革命运动
16、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欧洲和世界的资本主义还处在青少年时期,而经过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当时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形势。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个别具体论断也显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例如,资本家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劳动,也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资本并不必定是坏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在讲“资本”运作。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所坚持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所提出的基本理论原理,仍然是正确的,并将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说,当年马克思关心的许多问题,现在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当年马克思阐明的基本规律,现在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规律。例如,我们今天在建设中
17、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遇到了多种疑惑和问题,如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等。这些问题促使和决定了我们理应返回马克思及其资本论,重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分析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态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许多光辉思想,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也多有体现。我们今天常说到的新制度经济学,其精神实质与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论断是相通的。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以自由看待发展”,而马克思一贯力倡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相信理性的力量能够有助于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在资本论中也有相当的体现;森是研究穷人经济学的卓然
18、大家,马克思最关注的也是如何帮助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和穷人即劳工阶级获得应有的权利,而且马克思永远是被压迫被剥削者的最忠实的朋友。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主要理论之一是经济增长黄金律,解答人们关于劳动和资本该如何搭配的问题,资本论对此也早有关切。一个著名的传统说法是,资本论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宣告了资本主义灭亡。其实,另一面也可以说,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出现敲响了庆钟(欢庆之钟)。沧海桑田,多少事物随风而去,但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和伟大智慧,仍然光芒万丈。资本论产生于欧洲工业经济勃兴和经济全球化之时,而今中国正在急速工业化和参与经济全球化,我们
19、至少还可以从资本论所敲响的洪钟声里,聆听到警钟和木钟(即教学之木铎)。资本论敲响了警钟:使用绑架奴工的黑砖窑、吃死孩童的毒食品、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这不是科学发展,也不是和谐社会,更不是社会主义!阅读资本论,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强烈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感受到马克思深刻的对人的劳动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而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资本论敲响了木钟:不但指导世界劳工运动,而且讲授了经国济世、经营管理企业之道。试看中国共产党史:1921年,几个信仰马克思学说的人在一条旧船上开会之时,世人看他们“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但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这时起开始改变;中国共
20、产党正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资本论也是商学院。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标的营利组织,企业里的人可分为劳资双方,而学习资本论,可以知道如何提高效率,提高利润。资本论的中文译本以中共中央编译局的译本最有影响,但仅前三卷就达二百多万字的篇幅,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我们以资本论前三卷的英文本、德文本为基础,参考中央编译局中译本,以提要、简洁、明了、普及为原则进行了重新编译。限于水平,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唯愿本书对大家了解资本论有所裨益。杨东柱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更新时间2009-7-8 10:58:56 字数:5304第一篇商品
21、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但是,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商品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应当首先从商品分析开始。商品是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外界物品,其有用性使之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物体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它不能脱离商品物体而存在。商品的有用性质,同人取得其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无关。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一定的量为前提,如几码布、几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22、。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庞大的商品堆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交换价值总是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以小麦和铁这两种商品为例,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如何,它们之间的交换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这个等式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因为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其成为使用
23、价值,而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却在于要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因而,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有质的差别,商品作为交换价值则只有量的差别。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劳动产品的属性。由于使用价值已被抽去,这里的劳动产品就不再表现为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不再具有任何可以感觉到的属性。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等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的产品。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一并消失,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就不复存在。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献 精品 文献 资本论 马克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