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习题答案.doc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习题答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HE染色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使用了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故称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使细胞核和胞质内的嗜碱性结构着蓝紫色,伊红使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内的嗜酸性结构着红色。2PAS染色是过碘酸希夫反应的简称,是显示组织内多糖和蛋白多糖的常用染色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过碘酸将糖分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为乙二醛基,后者与希夫试剂(无色亚硫酸品红复合物)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颜色的深浅取决于组织内多糖乙二醇基的多少。3免疫电镜技术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用以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对某一化学物质(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
2、。常用酶标记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蛋白A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等技术方法。问答题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显示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抗体或抗原成分。这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广泛,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通常需对已知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用相应的显色和观察方法检测目的抗体或抗原。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素、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等。用标记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中最常用的是PAP法。生物素、亲合素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即标记亲合素生物素法(LAB法)、桥连亲合素生物素法(BAB法)和亲合素生物素过氧
3、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第2章 上 皮 组 织1被覆上皮是覆盖于体表或衬贴于体内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的上皮。根据其细胞的层数和垂直切面上的形态特征可分多种类型。2基膜:又称基底膜,为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薄膜,是由糖胺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均质状膜,有支持和连接作用,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3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和男性睾丸固有鞘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湿润光滑,利于内脏运动。4相邻上皮细胞的侧面有四种连接,即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这四种连接一般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在一起即称“连接复合体”。5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
4、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物质的透过。6中间连接为形状不一,长短不等的带状;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上皮和心肌间;常见电镜结构有间隙、丝状物、致密物质和细丝;其功能是黏着、保持形状、传递收缩。7终末网是上皮细胞顶部微绒毛的基部胞质中与细胞表面平行的微丝网,其边缘部附着于细胞侧面的中间连接处胞质内面薄层致密物质上。微丝为肌动蛋白丝,终末网中还有肌球蛋白,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选择题【A型题】1 C 2 A 3 C4 B 5 C 6 C 7 C 8 B 9 B 10 D 1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
5、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 (六) 问答题2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层数可随功能状态不同而发生改变,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当尿液排空时,上皮收缩变厚,细胞层数达67层,表层细胞呈立方形,有的有双核,称盖细胞,细胞游离面胞质浓密,染色较深,形成壳层,有防止尿液侵蚀作用。中间为多边形细胞,有的呈倒置梨形。基底层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当尿液充盈时,上皮扩张变薄,细胞只有23层,表层细胞变扁平。3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在上皮的垂直切面上,细胞形态不一。紧贴基膜的一层基底细胞为矮柱状,细胞较幼稚。基底层以上是数层多边形细
6、胞,在后者以上为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最表层细胞已退化而逐渐脱落。复层扁平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凹凸不平,以增加两者的连接面积,既保证上皮组织的营养供应,又使上皮和结缔组织的连接更加牢固。位于皮肤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而干硬,并不断脱落,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衬贴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有核,含角蛋白少,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等作用,并且受损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但所有细胞基底面都附在基膜上,只有柱状细胞
7、和杯状细胞的顶端到达游离面;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杯状细胞分泌黏液附在纤毛上;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可黏附尘粒、细菌、异物等,起着保护和净化气体的作用。5 外分泌腺的结构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由一层腺上皮细胞围成,中央有腔。泡状和管泡状的分泌部又称腺泡。腺细胞多呈锥形,由于分泌物不同而形态各异。导管部: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有的外分泌腺只有一条导管,有的外分泌腺导管有多级分支。导管主要是排除分泌物。有些腺的导管还有收水和电解质及排泄作用。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某些外分泌腺又可分为浆液性腺、黏液性腺和混合性腺。第三章1蛋白多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8、多糖部分为氨基己糖多糖,又称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透明质酸等。透明质酸是构成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呈盘绕的长链大分子,其他糖胺多糖与核心蛋白的结合,形成以核心蛋白为中心的蛋白多糖亚单位,再通过结合蛋白连接在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这种蛋白多糖聚合体的立体构型形成许多微孔,称分子筛,小于微孔的水和营养物质、代谢物质、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微孔的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如细菌则不能通过,从而形成一道重要的屏障。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可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这道防御屏障。2固有结缔组织即狭义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3浆细胞
9、是疏松结缔组织内的细胞之一,胞质嗜碱性,核呈车轮状,能合成免疫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4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位于疏松结缔组织,由胶原原纤维集合而成,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较差。5网状纤维是指嗜银纤维,由型胶原蛋白构成。网状纤维上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因纤维表面覆盖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而具有嗜银性,可被银染法染成黑色。网状纤维多分布在基膜的网板,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等处。6组织液是细胞外基质中流动的液体,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含有水、电解质、单糖、气体分子等小分子等物质,在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血液,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最后也回流入血。组织液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
10、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 选择题【A型题】1 A 2 D 3 D 4 B 5 C6 E 7 D 8 A 9 A10 C 问答题1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细胞扁平多突,胞核较大,扁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富于粗面内质网、游离的多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既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也能合成和分泌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胶原纤维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前胶原蛋白分子并转入高尔基复合体,加入糖基,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外,前胶原蛋白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原
11、胶原蛋白,再经重排聚合,形成具有64nm周期横纹的胶原原纤维;若干胶原原纤维由糖蛋白黏合成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2疏松结缔组织中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是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钝圆形突起,功能活跃时,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状不规则。胞核较小,卵圆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和残余体。细胞膜附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巨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具有趋化运动、吞噬和清除异物及衰老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在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方面,巨噬细胞能捕捉、加工、处理和
12、呈递抗原。它将抗原处理加工后,与抗原呈递分子,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类抗原基因产物结合并形成抗原MHC类分子复合物,运送到巨噬细胞表面并呈递给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巨噬细胞本身也是免疫效应细胞,活的巨噬细胞能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此外,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等也参与调节免疫应答。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为粗块状,沿核膜内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多位于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浆细胞能
13、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调节炎症反应。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3骨组织由数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组成。(1) 骨基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有机成分包括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无机成主要为钙盐。成熟骨组织的骨基质均以骨板形式存在。(2)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骨细胞:在相邻两层骨板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在骨小管内。骨原细胞: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成骨细胞:由骨原细胞分而来,在骨组织表面排列。破骨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4疏松结缔组织是由3种纤维、7种细胞和基质组成的。(1) 3种纤维包括:胶原纤维:是由胶原原纤维构成,韧性
14、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也称黄纤维,具有弹性;网状纤维:很细,互相交织成网。(2) 7种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细胞呈扁平星形,能合成基质和纤维;脂肪细胞:细胞质内含有脂滴,能储存脂肪;巨噬细胞:胞质内含有很多溶酶体,能游走和吞噬异物;浆细胞:胞质嗜碱性,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抗体);肥大细胞:胞质中有粗大颗粒,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白细胞: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5 吞噬作用:可分为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特异性吞噬是巨噬细胞通过识别被吞噬物表面的识别因子(如抗体等)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如细菌
15、和病毒等。非特异性吞噬是巨噬细胞不需要识别因子的受体来识别和结合识别因子而直接黏附和吞噬异物,如碳粒、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和某些细菌等。抗原提呈作用:当巨噬细胞吞噬了蛋白质性抗原、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时,能够将其最特征性的分子基团,即抗原决定基予以保留,后者与抗原提呈分子,即巨噬细胞自身的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运输到细胞表面。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发生免疫应答。分泌功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补体、多种细胞因子等,发挥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作用。6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细胞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巨噬细胞: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
16、、吞饮小泡与残余体;细胞膜上有各种识别因子的受体,如抗体受体等;细胞膜上还有抗原提呈分子。巨噬细胞通过其识别因子的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物质,后者在次级溶酶体内被酶消化,处理时,保留其抗原决定基,后者与抗原提呈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运输到细胞表面。当T淋巴细胞接触到抗原肽后,便受到激活,从而发生免疫应答。浆细胞: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可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肥大细胞:细胞膜上有IgE受体,它们可通过结合IgE而结合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白三烯,引起过敏反应。7局部创伤并伴有炎症时,既要消除炎症,又要进行组织修复。消除炎症需要巨噬细胞
17、和浆细胞发挥作用;组织修复需要成纤维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在局部创伤并伴有炎症处,巨噬细胞在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质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作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细菌、细菌产物和炎症变性蛋白质等,并将其消化分解,将其中的抗原物质提呈给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将增殖分化 为浆细胞,后者合成和分泌抗体,中和消除抗原物质的有害作用,参与消炎过程。同时,成纤维细胞进入分裂增殖状态,纤维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外基质,参与创伤处修复。名词解释1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也称定向干细胞,包括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粒细
18、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和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等,它们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分别分化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种血细胞。2造血组织是产生血细胞的组织,存在于骨髓腔内,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网孔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3造血诱导微环境为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环境。骨髓内的网状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等细胞统称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它们起支持作用,并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二) 填空题1 (1)血栓细胞 (2)巨核细胞 (3)开放小管系 (4)致密小
19、管系2 (1)7.58.5m (2)双面凹圆盘状 (3)薄 (4)厚 (5)细胞核 (6)细胞器 (7)血红蛋白3 (1)3.01012个/L (2)100g/L4 (1)120 (2)肝 (3)脾 (4)骨髓 (5)巨噬细胞(三) 选择题【A型题】1D 2 D 3 D4 B 5 B 问答题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有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类。有粒细胞又依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正常数值是:红细胞男性为(4.25.5)1012个/L;女性为(3.55.0)101
20、2个/L。血红蛋白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白细胞为(410)109个/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粒细胞占0.53%;嗜碱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30%;单核细胞占38%。血小板为(100300)109个/L。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主要成分是水(占90%),并含有血浆蛋白、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无机盐等。2血小板的来源、结构和功能。来源: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块;结构: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或呈不规则形,无细胞核,血小板中央部称颗粒区,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周边部称透明区,呈均质的浅蓝色。电镜下,血小板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
21、其中有多种凝血因子;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参与血小板形状的维持和变形;颗粒区有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特殊颗粒内含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等。致密颗粒内含5羟色胺、钙离子、肾上腺素等;功能: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当血管内皮破裂,血小板迅速释放颗粒内容物,黏附、聚集于破损处,形成血栓,堵塞破口,甚至小血管管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修复。3 (1) 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2) 发育过程中其形态演变有一定的规律:胞体由大变小。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
22、变成杆状乃至分叶;核染色质由稀疏变粗密,核的着色由浅变深,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胞质由少变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最后消失;胞质内的蛋白成分或特殊结构(在红细胞为血红蛋白,在粒细胞为特殊颗粒)均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于晚幼阶段消失。4 (1) 相同点:来源,均来源于骨髓中的同种造血祖细胞。光镜结构,细胞质内均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均含有肝素、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浆基质内均含有白三烯。功能,均参与过敏反应。(2) 不同点:嗜碱粒细胞为血细胞,位于血液内;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细胞,位于结缔组织内,常沿小血管分布。嗜碱粒细胞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肥大细胞核小而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学 胚胎学 笔记 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