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理论 .doc
《艾灸理论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理论 .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灸疗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 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
2、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
3、元、足三里、八髎穴.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
4、、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艾灸的新应用1.美体灸针灸减肥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认为,肥胖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瘀血充塞肌肤所致。当人体阳气虚弱,血行失畅,脂浊痰浊,因而堆积体内,通过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肠蠕动和抑制胃酸和其它消化液的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限,针灸还可以增强肥 胖者下丘垂体,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针刺耳穴可激起饥饿中枢人为变化影响其营养状态,从而控制饮食达到减肥目的。艾灸取穴:主穴是阳
5、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2.美容灸* 去除双下巴一部分脸面轮廓实际上是皮肤构成的,在长时间的不良刺激中,这些轮廓会变形,它告诉你,你的年龄不小了。美化轮廓是美容重要的一项,采用针灸的方法反复刺激,能够恢复美好的脸部轮廓。同时,女性也应保持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眼袋的形成,与枕头太高,伏案工作过长都有关联。* 消除假性皱纹所谓假性皱纹的概念实际上是真性皱纹的前期阶段,如果不注意改善假性皱纹,将很快向真性皱纹方向发展。女性因为减肥,皮下脂肪减少所产生的皱纹和皮肤水分所产生的小皱纹,都属于暂时性的假性皱纹,针灸穴位刺激皮肤功能活化,增加和
6、保持皮肤水分与脂肪,它的物理机制是弱电流导入皱纹皮下,引起组织肿胀产生纤维化,消除皱纹。* 减轻眼袋所谓眼袋,就是眼眶四周的韧带松驰,脂肪组织向皮下膨胀,形成的病状突起,往往会渚留水分。后天性的眼袋是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如不正确按摩,常画眼线,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驰并萎缩。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接通电源引起眼睑肌肉明显跳动,加速局部分解,从而收紧松驰的眼袋。* 瘦脸美化面部轮廓针灸美容可以增加面部血液循环,排出废物与二氧化碳,清除死细胞与垢物,使皮肤组织迅速获得养分,防止皮肤组织层内脂肪细胞的松弛老化,重整面部轮廓,强化面部肌肉,令瘦脸效果明显,持久。针灸美容法的作用机理
7、是通过针刺、艾灸、耳针等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法,增强面部皮肤和肌肉的弹性,加快新陈代谢,促使头面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通畅,使面部气色红润光泽,皱纹减少,衰老延缓。针灸还能调整能量系统和内分泌的功能,使皮脂腺分泌协调,皮肤变得光滑细嫩;针灸美容法除改善面色,消除皱纹之外,还可以治疗痤疮、面部黑斑、黄褐斑以及肥胖症等疾病。针灸美容法对机体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机体功能亢进时,针灸可使亢进平抑;机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时,针灸可使抑 制变为兴奋,所以针灸可调和阴阳,可使机体从平衡失调状态恢复正常。针灸美容术还能标本兼治,在美容的同时,又能增强体质。针刺消除面部皱纹,局部取穴可选头维(双)、印堂、太阳(双
8、)、阳白(双)、四白(双)、瞳子髎(双)、丝竹空(双)、颊画(双)、地仓(双)、迎香(双)、承浆等穴位。根据中医“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的理论,可配合选用肺俞、脾俞、太白、三阴交等肺经、脾经穴位,也可配合神门、内分泌、肺等耳穴作耳针或王不留行籽压贴治疗。香港地区的针灸美容医师认为面部三角形取穴,对消除面部皱纹的疗效较好,如印堂、左头维、右头维三角形取穴可消除和防止额部抬头纹;太阳、丝竹空、瞳子髎三角形取穴,可治疗和预防眼角鱼尾纹的发生;下关、颊车、迎香三角形取穴,可消除和防止耳前皱纹、口角皱纹。针刺“阿是穴”(即在面部皮肤皱纹较深的地方浅刺,针尖需透进真皮层,下针可密一些,针距约5分),对消
9、除面部皱纹有良好疗效。针刺美容采用的针宜用特制的毫针。这样的针有几个好处:针锋尖而细、针柄短、进针无痛感,不易出血,不遗留瘢痕。目前 市场上供应的半寸长或2寸长的毫针也可使用。如能够买到36毫幼小毫针、日本式奈良短针、南朝鲜套管小毫针、日本38-42号针则更适合于面部针刺。此外,特制的电梅花针及问世不久的磁针(不刺入体内,采用按压方式治病的一种针)对面部美容也有较好疗效。针刺时间,每次需留针15分钟左右,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灸法美容可单独运用,也可与针刺配合使用。灸法美容宜采用悬灸法,即用药物艾条间接灸,忌用直接灸法,如艾柱灸、隔姜灸等等。灸法有消除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美化
10、肌肤,增强体质的作用。除面部穴位间接灸以外,还可配合保健灸,可选用肺俞、合谷、曲池、肝俞、膈俞、脾俞、肾俞、神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穴位。3.保健灸法保健灸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则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这一养生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借其温热性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灸、药各具特点,各有其局限性,而灸法的特点在于
11、弥补针、药之所不及。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脓灸,有“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的谚语。灸此穴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2)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
12、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3)气海穴: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5)身柱灸:清心宁神,降逆止呕之效。多采用温和灸法,用烟卷大小的艾条,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过10次。(6)风门灸: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一切
13、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间,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连灸10天。(7)中脘灸:中脘为任脉经穴,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常用隔姜灸、温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59壮,连灸10天。临床上保健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及“伏天穴”等。从保健灸的几个主要腧穴来看,足三里一穴属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及助消化的作用。如中藏经曰:“三里主五劳羸瘦,七伤虚寒空”。其次如关元、气海穴,不少文献认为有强壮作用,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类经图翼:“关元主诸虚百损”。可见长期施灸上述穴位,能健
14、运脾阳、补中益气、培肾固本、强壮全身,从而达到保健延年的效果。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下四指宽处。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拍打足三里,可以刺激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由于人体的衰 老与微血管闭塞、微循环障碍有关,因此拍打足三里还能起到防止衰老的作用。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
15、”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三十而立要艾灸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养生保健灸哪里来源:( 艾炙疗法汇总(1)_靈芝仙草_新浪博客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再多的穴
16、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 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艾条灸: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直接熏灸相关的穴位,这种方法优点是疗效快,每次施灸时间短;缺点是烟气大,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施灸穴位多的话,会十分疲劳。优点: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边施灸,边看电视、看书,使用电脑。适用于家庭自我保健。马氏温灸法辨病施灸(整体同步调节)1.三焦俞(双) 脾俞(双) 环跳(双) 阳陵泉(双) 中
17、脘、足三里(双) 脐2.肝俞(双) 胆俞(双) 章门(双) 期门(双) 太冲(双) 患处 脐3.三焦俞(双) 脾俞(双)风市(双)关元、曲骨、申脉(双) 患处 脐4.肺俞(双) 神道 命门、大肠俞(双) 尺泽(双) 昆俞(双) 患处 脐5.三焦俞(双) 脾俞(双) 肩隅(双)曲池(双)三阴交(双) 患处 脐6.心俞(双) 膈俞(双) 风池(双) 檀中、巨阙 神门(双) 患处 脐7.三焦俞(双) 脾俞(双) 风池(双) 下脘、气海 绝骨(双) 患处 脐8.厥阴俞(双) 胃俞(双) 气海俞(双) 不容(双) 少海(双) 患处 脐9.三焦俞(双) 脾俞(双) 委中(双) 天枢(双) 照海(双) 患处
18、 脐 10.肾俞(双) 膀胱俞(双)督俞(双)内关(双)涌泉(双) (1) 患处 脐 11.肾俞(双) 膀胱俞(双) 百会哑门列缺(双)涌泉(双) (2) 患处 脐 12.心俞(双) 膈俞(双) 肝俞(双)天池(双)间使(双)患处 脐每日灸一组穴,十二天为一个疗程。必须严格按拟方穴位排列的前后顺序施灸,不得随意改动。先阳后阴的灸规,先灸背部每次25分钟,再灸胸腹部穴,每穴灸30分钟,再灸四肢穴灸25分钟(足三里(双)穴、涌泉(双)穴应各灸30分钟)。头部穴 灸30分钟。根据具体病情:第十组穴初灸15个疗程可灸上边(1)五穴,待下肢腿部气血已开始活动时即可改灸下边(2)六穴。每个疗程完之后可休息
19、12天。也可不休息,再从第一组开始循环灸治,直到病愈为止。该拟方的具体适应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率失常,风心病,肺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溢血及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脑栓塞等的温灸治疗,本拟方都适用。常用灸法及技巧一、直接灸法 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约达70。此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化脓灸,一为非化脓灸。 化脓灸 也称瘢痕灸、着肤灸、打脓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枣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发灸疮,致皮焦肉烂,痛苦不堪,人多畏惧,不愿接受。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烧灼,致令成疮,
20、称为打脓灸。效果虽好,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见功。 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也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或用笔点个小点 ,打个记号,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 (比麦粒稍大也可以)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按灭;第二壮不去艾灰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即按灭。第三壮燃至将尽,知大痛时即迅速按灭;同时医生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痛苦。如灸数次,然后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
21、至十余壮后感觉一热即过,却无甚痛苦了,连灸多次,不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或不化脓只要这样长期施灸,也同样收效,可免炮烙之苦,现在都采用此法。 临床上灸关元穴可治缩阳症,或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粒。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厘米5厘米皮肤起红晕,3厘米3厘米组织变硬,2厘米2厘米(即中心部)被烧黑。初灸时尚觉灼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每次少灸几壮,只要长灸,照样有效。用这种灸法,初灸之后,局部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复盖,等结痂后再灸。至于灸疮化脓,多属无菌性,勿须顾虑,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
22、同,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只要溃疡面不弥漫扩大,就可连续施灸。如果化脓过多,溃疡不断发展,脓色由淡白稀薄,变为黄绿色的脓液,或疼痛流血,而且有臭味,即为继发性感染,可以用外科方法处理,很快就会痊愈。一般说灸疮化脓,是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加治疗,约30天左右就自然痊愈了。但化脓灸后要用敷料保护,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化脓灸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尤其适宜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非化脓灸 取麦粒大
23、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穴一般灸三、五壮,局部发红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脓,不须处理。如果施灸过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如需连续施灸,可在原处再灸,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必须常灸,每次多灸几穴 ,才能收效。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应用很广,凡是灸法之适应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无需严格区别。(未完待续)二、间接灸法 也叫隔物灸,间隔灸,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灸理论 艾灸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