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习题student.doc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习题studen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习题student.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习题一、选择题1.1、在发酵液中常加入B,以除去发酵液中的钙离子。A. 硫酸B. 草酸C. 盐酸D. 硝酸1.2、在发酵液中加入草酸,其作用是ABCD。A. 去除钙离子B. 去除部分镁离子C. 改善发酵液的过滤性能D. 有助于目标产物转入液相。1.3、在发酵液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B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可消除对离子交换的影响。A. Ca2+B. Mg2+C.Zn2+D. Fe3+1.4、环丝氨酸的发酵液中,加入磷酸盐的主要目的是去除AD。A. Ca2+B. Fe3+C. Zn2+D. Mg2+1.5、在发酵液中加入黄血盐,可去除C,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A. Ca2+B. Zn2
2、+C. Fe3+D. Mg2+1.6、发酵液中,细胞絮凝机理是A。A. 胶体理论B. 高聚物架桥理论C. 双电层理论D. 盐析理论1.7、在生物产品分离中,C技术可代替或改善离心和过滤方法,富集或除去发酵液中的细胞或细胞碎片。A. 凝聚B. 双水相萃取C. 絮凝D. 色谱1.8、高压匀浆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ABC 。A. 适当地增加压力 B. 增加通过匀浆器的次数C. 适当地增加温度 D. 提高搅拌器的转速1.9、下列 AB 可采用高压匀浆法进行细胞破碎。A. 大多数细菌 B. 酵母 C. 放线菌和霉菌 D.包涵体1.10、珠磨法提高细胞破碎率的方法有 BCD 。A. 适当的增加压力 B
3、. 增加装珠量C. 延长破碎时间 D. 提高转速1.11、下列 ABCD 可采用珠磨法进行细胞破碎。A. 大多数细菌 B. 酵母菌 C. 放线菌和霉菌 D. 含有亚细胞器(如包涵体)的微生物细胞1.12、下列 AC 可采用渗透压冲击法进行破碎。A. 动物细胞 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 D. 革兰阳性细菌1.13、下列 AC 可采用冷冻融化法进行破碎。A. 动物细胞 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 D. 革兰阳性细菌1.14、下列 C 可采用EDTA法进行破壁。A. 动物细胞 B. 酵母菌C. 革兰氏阴性细菌 D. 革兰阳性细菌1.15、关于用化学渗透法破壁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BC 。A. 对产物释放具有一定的选择性B. 细胞外形保持完整、碎片少,有利于后分离C. 核酸释出量少,浆液粘度低,可简化后处理步骤D. 化学试剂不影响产物活性1.16、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已烷、四氯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B。A. 改良剂B. 稀释剂C. 助溶剂D. 带溶剂1.17、根据萃取目标产物的A,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是溶剂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A. 介电常数B. 表面特性系数C. 波尔兹曼常数D. 活度系数1.18、在溶剂萃取中,在水相中加入无机盐,其目的是 ABC 。A. 由于盐析作用,使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而有利于
5、转入有机相B. 增加两相间密度差,减少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互溶度C. 减轻乳化现象,使其容易分离D. 沉淀杂质1.19、在溶剂萃取中,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C 。A. 料液pHB. 料液中的无机盐C. 料液中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D. 有机溶剂过量1.20、关于pH对双水相萃取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 ABC 。A. 影响蛋白质解离度,改变蛋白质的表面电荷数B. 影响缓冲物质磷酸盐的解离程度,从而影响相间的电位差C. 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影响蛋白质分配系数D. 实际上对于许多蛋白质而言,相间电位为零时,分配系数不受pH影响1.21、在反胶团萃取中,对于某些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加适量的助溶剂,其目的
6、是 ABC 。A. 降低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阳离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B. 促进反胶团形成C. 增加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D. 增大反胶团萃取的操作pH范围1.22、在有机相中添加 D ,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反胶团尺寸,增大反胶团萃取的操作pH范围。A. 助溶剂B. 带溶剂C. 稀释剂D. 助表面活性剂1.23、应用反胶团萃取蛋白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C 。A. 蛋白分子量越大,萃取率越高B. 蛋白分子量越大,萃取率越低C. 蛋白浓度越高,萃取率越低D. 蛋白浓度越高,萃取率越高1.24、下列膜分离技术中,截留物质为菌体、大病毒、细胞、微粒是D。A. ROB. UFC
7、. NFD. MF 1.25、下列膜分离技术中,截留物质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病毒),胶体物质的是B。A. ROB. UFC. NFD. MF1.26、下列膜分离技术中,透过物质仅为水的是A。A. ROB. UFC. NFD. MF1.27、液膜分离中的液膜是由 ABCD 构成。A. 膜溶剂B. 表面活性剂C. 流动载体(萃取剂)D. 膜增强剂1.28、在液膜分离技术中, C 对目标物质具有选择性输送作用,是实现分离传质的关键因素。A. 膜溶剂B. 表面活性剂C. 流动载体D. 膜增强剂1.29、在液膜分离技术中,关于内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分离具有选择性B.
8、分离速率取决内相化学试剂与溶质反应速率C. 推动力为浓度差D. 无浓缩效应1.30、在液膜分离技术中,关于膜相载体促进反向迁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载体常用离子交换剂,如季铵盐、磷酸烃脂等B. 内相为水,供能离子存在于外相C. 供能离子与目标产物电性相同D. 运输单一离子1.31、在液膜分离技术中,关于膜相载体促进正向迁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载体常用大环多元醚和叔胺B. 内相为水,供能离子存在于外相C. 供能离子与目标产物电性相同D. 运输中性盐1.32、关于溶质的过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 是指溶质过饱和溶液的浓度B. 是指溶质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饱和溶液
9、的浓度之比C. 过饱和溶液可维持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无晶体析出D. 当过饱和度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过饱和溶液中就会自发形成大量晶核1.33、在饱和与过饱和温度曲线上,为了产品质量控制和提高晶体回收率,工业结晶操作应在B进行。A. 稳定区B. 第一介稳区C. 第二介稳区D. 不稳定区1.34、结晶过程中,溶质过饱和度大小 A 。A. 不仅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而且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B. 只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C. 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D. 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而且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1.35、根据结晶动力学理论,工业结晶操作时选择过饱和
10、度的原则是AD。A. 不影响结晶密度(质量)B. 结晶成核速率C. 结晶生长速率D. 不易产生晶垢1.36、结晶溶液中,杂质对结晶的影响有C。A. 杂质浓度低,对结晶无明显影响B. 杂质浓度高,影响结晶纯度C. 杂质浓度高,改变晶习D. 杂质浓度高,影响结晶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1.37、在蛋白质盐析中,无机盐的作用是BD。A. 降低蛋白质表面双电层中的紧密层B. 中和蛋白质的电性C. 增加蛋白质表面双电层中的扩散层D. 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1.38、在蛋白质盐析时,有关蛋白质溶液的pH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 盐析时pH多采用pI值B. 盐析时pH多采用远离pI值C. 在保证蛋白质
11、不变性情况下,适当降低温度,加快沉淀进行 D. 在保证蛋白质不变性情况下,适当提高温度,加快沉淀进行1.39、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等电点沉淀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离子强度对等电点基本无影响B. 离子强度增大,蛋白质的最低溶解度增大C. 离子强度增降低,蛋白质的最低溶解度增大 D. 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的最低溶解度基无影响1.40、关于蛋白质等电点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适合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B. 适合于亲水性较大的蛋白质C. 适合于球状蛋白质 D. 适合于纤维状蛋白质1.41、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的机理是ABD。A. 聚合物与被分离物质共沉B. 被分离物质在水相和聚合物间分配系数
12、的差异C. 聚合物与被分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 被分离物与聚合物形成复合物1.42、在用PEG沉淀技术中,离子强度和pH对PEG浓度的影响有AC。A. 在固定pH下,溶液的盐离子强度高,所需的PEG浓度低B. 在固定pH下,溶液的盐离子强度高,所需的PEG浓度高C. 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溶液的pH越接近等电点,所需的PEG浓度越低D. 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溶液的pH越接近等电点,所需的PEG浓度越高1.43、关于毛细管电泳(C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电渗流的速度约一般小于离子电泳速度B. 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可改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C. 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两种速度的和D
13、. 可一次完成阳离子、阴离子、中性粒子的分离,而对同一种离子无法分离1.44、C是分离效率最高的一种毛细管电泳(CE)模式。A. CECB. MECCC. CGED. CZE1.45、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毛细管电泳模式是B。A. CITPB. CECC. CIEFD. CGE1.46、属于连续电泳的选项是BC。A. 样品先经浓缩胶,再经分离胶分离B. pH恒定C. 样品、凝胶、电极缓冲液相同D. 有浓缩效应1.47、可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以及未知蛋白质分子量的凝胶电泳技术有D。A. CEB. HPLCC. IEFD. SDS-PAGE1.48、下列哪些蛋白分子量测定,不
14、适合用SDS-PAGEABD。A. 糖蛋白B. 组蛋白C. 免疫球蛋白D. 极端酸性蛋白质1.49、下列哪些蛋白分子量测定,适合用SDS-PAGEC。A. 胃蛋白酶B. 木瓜蛋白酶C. 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D. 葡萄糖氧化酶1.50、可用于了解蛋白组成,蛋白分子和等电点的电泳技术是D。A. 凝胶电泳B. 等电点聚焦电泳C. 毛细管电泳D. 双向电泳1.51、工业上使用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时,为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C。A. 钠型和磺酸型B. 铵型和磺酸型C.钠型和氯型 D. 铵型和氯型1.52、钠型强酸性树脂常用 B 再生。A. NaOH溶液B. NaCl溶液C. Na2SO4溶液
15、D. NaNO3溶液1.53、氢型强酸性树脂常用 C 再生。A. NaOH溶液B. NaCl溶液C. H2SO4溶液D. CH3COOH溶液1.54、氯型强碱性树脂常用 C 再生。A. NaOH溶液B. HCl溶液C. NaCl溶液D. MgCl溶液1.55、羟型强碱性树脂常用 A 再生。A. NaOH溶液B. HCl溶液C. H2SO4溶液D. (NH4)2SO4溶液1.56、在采用离子交换技术时,对弱酸性树脂pH应选择B。A. pHpK产物pK树脂B. pK产物pHpK树脂C. pK产物pK树脂pHD. pK树脂pHpK物质1.57、在采用离子交换技术时,对弱碱性树脂pH应选择D。A. p
16、HpK产物pK树脂B. pK产物pHpK树脂C. pK树脂pK产物pHD. pK树脂pHpK物质1.58、在吸附分离技术中,无机盐对吸附的影响有BC。A. 低浓度无机盐干扰吸附B. 低浓度无机盐不会干扰吸附C. 高浓度无机盐有利于吸附D. 高浓度无机盐有不利于吸附1.59、吸附色谱分离的依据是A。A. 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B. 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C. 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D. 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1.60、分配色谱分离的依据是C。A. 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B. 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C. 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D. 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工程 下游 技术 习题 studen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