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习题.doc
《机械设计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时,当截面尺寸增大,其疲劳极限将随之 。A.增高 B.不变 C.降低 2、在图1-1m-a所示某试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间夹角=45,则该试件受的是 。 A.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B.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C.脉动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3、发动机连杆横截面上的变应力变化规律如图1-2所示,则该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为 。A.0.24 B.-4.17 C.-0.24 D.4.174、由试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 有影响。A.应力幅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5、当三个相同的零
2、件甲、乙、丙承受的max是相同的,但应力的循环特性r分别为+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 。A.甲 B.乙 C.丙6、某零件的极限应力图如图1-3所示,M为零件的工作应力点,若零件加载过程中,保持m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 。 A.M1 B.M2 C.M3 D.M4二、填空题1、机械零件受载时,在 处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程度通常随材料强度的增加而 。2、在静强度条件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而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3、运用Miner理论分析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时,若零件的疲劳极限为-1c,计算时所考虑的等效应力i应当是整个工作寿命期限内 的应力。4、某
3、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1=350 MPa,屈服极限s=550 MPa,抗拉强度B=750 MPa,循环基数N0=5106,m=9,当对称循环次数N分别为5104,5105,5107次时,极限应力分别为 、 、 。5、若一零件的应力循环特性r=0.5, a=70 MPa,则此时,m= ;max= ;min= 。6、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除材料的性能、应力循环特性r和应力循环次数N之外,主要有 、 和 。7、等效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三、分析与计算题1、某合金结构钢制成的轴类零件受弯曲稳定变应力作用,最大工作应力max=400 MPa,循环特性r=-0.25,已知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B=1
4、000 MPa,屈服强度极限s=800 MPa,对称循环疲劳强度极限-1=450 MPa,脉动循环疲劳强度极限0=700 MPa,试求:(1)绘制材料的简化疲劳极限图;(2)在简化疲劳极限线图上标明工作应力点;(3)分析说明零件在简单加载情况下可能的主要失效形式。第二章 螺纹联接及轴毂联接一、选择题1、在常用螺纹中,效率低、自锁性最好的是 ,效率高、牙根强度较大、制造方便的是 ;联接螺纹常用 ,传动螺纹常用 。A.三角螺纹 B.矩形螺纹 C.梯形螺纹 2、当螺纹的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 A.好 B.差 C.相同 D.不一定3、一箱体与箱盖采
5、用螺纹联接,箱体被联接处厚度较大,且需要经常装拆箱盖进行修理,则一般宜采用 。A.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C.双头螺柱联接 4、在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螺栓组联接中,若采用普通螺栓联接,螺栓杆 作用;若采用铰制孔螺栓联接,螺栓杆 作用。 A.受切应力 B.受拉应力 C.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 D.受剪切应力和挤压应力5、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 A.1.1 B.1.3 C.0.3 6、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 A.提高强度 B.提高刚度 C.防松 D.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应力7、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成6.
6、8级,其数字6.8代表 。A.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C.对螺栓的制造要求 D.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8、预紧力为F0的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到工作载荷F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Q F0 + F。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9、普通螺栓联接受横向载荷作用时,主要靠 来承受横向载荷。A.螺栓杆的抗剪能力 B.螺栓杆的抗挤压能力C.接合面的摩擦力 D.螺栓杆的抗挤压能力和抗剪切能力10、铰制孔螺栓联接受横向载荷作用时,主要靠 来承受横向载荷。A.螺栓杆的抗剪能力 B.螺栓杆的抗挤压能力C.接合面的摩擦力 D.螺栓杆的抗挤压能力和抗剪切能力11、受轴向载荷的紧螺
7、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 。A.残余预紧力应小于零 B.残余预紧力应大于零C.残余预紧力应等于零 D.预紧力应大于零12、普通螺栓联接所受的预紧力为Qp,在受轴向工作载荷F时,残余预紧力为Qp,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Q为 。A.Q= Qp+ F B.Q= Qp+ FC.Q= Qp + Qp D.Q= Qp+ Qp+ F13、有一单个紧螺栓联接,要求联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与被联接件的刚度相等,螺栓的预紧力为F0,当螺栓所受轴向工作载荷F等于F0时,则 。A.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接失效 B.被联接件即将分离,联接不可靠C.联接可靠,但不能继续再加载 D.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
8、可继续加大F至接近但小于F0的两倍14、螺母的螺纹圈数不宜大于10圈,其主要原因是 。A.制造困难 B.避面螺母过厚,增加机器重量C.采用圈数过多的厚螺母并不能提高联接的强度 D.防止螺母回松15、确定普通平键剖面尺寸的依据是 。A.轴的转矩 B.轴的直径 C.轴的材料16、普通平键的长度主要依据 来选择。 A.传递转矩的大小 B.轮毂的长度 C.轴的直径二、填空题1、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按防松原理可分为):_,_,_。2、用4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两个半凸缘联轴器,螺栓均布在直径为200mm的圆周上,轴上转距为100N.M,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力为_N。3、受预紧力F0和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联接,
9、如螺栓和被联接件的钢度相等,预紧力F0=800N,在保证结合面不产生缝隙的条件下,允许是最大工作拉力F=_N。4、在一定的变载荷作用下,承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是随着螺栓刚度的增加而_;且随着被联接件刚度的增加而_。5、双头螺栓联接的两被联接件之一是_孔,另一个是_孔。6、普通螺栓联接承受横向外载荷时,依靠_承载,螺栓本身受_作用,该螺栓联接可能的失效形式为_ _。铰制孔螺栓联接承受横向外载荷时,依靠_承载,螺栓本身受_ _和_ _作用,螺栓可能的失效形式为_和_ _。7、螺纹联接防松的实质是_ _。8、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是_。三、简答题1、螺纹联接有那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
10、适用于什么场合?2、为什么螺纹联接常需要防松?3、为什么螺母的螺纹圈数不宜大于10?4、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5、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有那些?四、分析计算题1、有一受预紧力F0和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的紧螺栓联接,已知:F=F0=1000N,螺栓的刚度CL有等于被联接件的钢度CF,试计算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Q和剩余预紧力F0。在预紧力F0不变的情况下,若保证被连接件间不出现缝隙,该螺栓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max为多少?2、图示为普通螺栓组联接,载荷R=5000N,L=280mm,l=100mm,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f=0.3。试确定预紧力。 3、如图所示,用六个M16的普通螺栓联接的钢制液
11、压油缸,螺栓8.8级,安全系数S=3,缸内油压p=2.5,为保证紧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F01.5F。求预紧力的取值范围。(缸盖与油缸结合面处采用金属垫片)4、图示为GZ5刚性联轴器,材料为ZG270500,用六个8.8级螺栓联接。已知该联轴器允许的最大转矩为16000Nm,两个半联轴器间的摩擦系数f=0.16,载荷平稳。(1)采用普通螺栓联接,求螺栓直径;(2)若该用铰制孔螺栓联接,计算螺栓直径。第三章 带传动一、选择题1、带传动不能保证精确传动比的原因是( )。A带传动易变形的磨损 B带在传动上打滑C 带的弹性滑动 D带的材料不遵守胡克定律2、V带轮槽角与带角之间的关系是( )。A、= B、
12、 C、3、设计V带传动是发现V带根数过多,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 ( )。A、增大传动比 B、加大传动中心距 C、选用更大的截面型号的孔带4、带传动中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则其传递的有效圆周力为 ( )。A、F1+F2 B、F1F22 C、F1+F22 D、F1F25、要求单根V带所传递的功率不超过该单根V带允许传递的功率P0,这样传动就不会产生( )失效。A、弹性滑动 B、疲劳断裂 C、打滑 D、打滑和疲劳断裂6、带传动的滑动率随所传递载荷的增加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设计V传动时,如小带轮包角1过小(1120),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 )。A、增大中心距 B、减小中
13、心距 C、减小带轮直径8、V带轮槽与带的三种安装情况如图下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9、与链传动相比较,带传动的优点是( )。A、工作平稳,噪声小 B、承载能力大C、传动效率大 D、 使用寿命长10、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带传动的功率和小带轮传动转速 B、带的线速度C、带的紧边拉力 D、带的松边拉力11、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带传动效率低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少12、带传动中心距过大会导致( )。A、带的寿命缩短 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13、设计V带传动时,为防止( ),应
14、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A、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 B、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C、带的离心力过大 D、带的长度过长14、一定型号V带中的离心拉应力与线速度( )。A、的平方成正比 B、的平方成反比C、成正比 D、成反比15、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 )。A、进入大带轮处 B、紧边进入小带轮处C、离开大带轮处 D、离开小带轮处16、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 )。A、带的截面尺寸 B、传递功率C、带轮的线速度 D、带轮的直径二、填空题.1、带传动是依靠_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2、带张紧的目的是_ 。3、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_决定。4、若忽略离心
15、力的影响,即将打滑时,带传动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与初拉力之间的关系是_。5、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_,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_、_和_。6、常见的带传动张紧装置有_、_和_等。7、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是_避免的,打滑是_避免的。8、当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采用张紧轮将带张紧,张紧轮一般放在_的内侧,这样可以使带只受_弯曲,为避免过分影响_带轮上的包角,张紧轮应尽量靠近_带轮。9、带传动中,传动带受的三种应力是_、_ 和 _。10、带传动中,打滑是指_。它首先发生在_轮上。11、控制适当的预紧力是保证带传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预紧力不足,则_,预紧力过大,则_。三、简答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习题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