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理论.doc
《外部性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部性理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外部性概念的溯源政府干预为主”还是“市场化交易为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两大问题,外部性概念提出后,在讨论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矫正时,新古典主义的“庇古税”方案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明晰产权进而引进排污费交易理论之间的争论凸现、折射了政府干预和市场化交易这两大学术思潮的交锋。1、 外部性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那里。 亚当斯密认为:“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人,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Smith,1776)。这
2、种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性的乐观态度导致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干预思想。2、外部性理论的提出,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奠基者西奇威克功不可没,拉丰(J.J.Laffont)把西奇威克(SidgrwiCk)作为“外部性”问题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西奇威克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87)一书中已经看到了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的不一致问题,他从“个人对财富拥有的权利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他对社会贡献的等价物”中认识到了外部性的存在。 他认为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并非经常一致,并举了灯塔问题的例子来说明之:假设某个人从个人利益出发建造灯塔,这同时也起到了为他人服务的作
3、用,得到免费服务的这些人并没对此付出成本。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会额外负担那些由于他人行为而产生的不能得到补偿的货币或精神成本。 不同于传统观点,西奇威克提出需要政府进行干涉,以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3、 一般认为,外部理论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Marshall,1890)首次提出的。 他在分析个别厂商和行业经济运行时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1890)中写道:“我们可以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该产业的一般发达所形成的经济;第二种是有赖于某产业的具体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把
4、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实际上是对柏拉图以来旧有的“组织能够增大效率”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充分意识到组织之所以作为第四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但是也有文献评价:马歇尔之所以提出“外部经济”,其目的是想要证明“看不见的手”这一经典理论具有瑕疵。马歇尔当时还没有提及“外部不经济”即“负的外部性”。应当说,他仅仅是对经济规模扩大的原因做了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提出“外部经济”仅仅是研究生产规模问题的一个副产品、并没有深入下去,只是一只“空盒子”。4、 在西奇威克和马歇尔的开创性研究之后,作为马歇尔的得意门徒,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
5、古(Pigou,1920)提出了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等概念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基本形成了静态技术外部性理论的基本理论。 庇古认为,由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差异(MPC和MPB并非任何时候都等于MSC和MSB),新古典经济学中认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形成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的。庇古用灯塔、交通、污染等例子来说明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的对第三者的经济影响,即外部性。 在庇古那里,市场并非万能,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外部性问题。5、1928年,阿温杨格(A.Young)将时间因素引入分析在著名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中系统地
6、阐述了动态的外部经济思想,完成了从庇古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的一种转化;同时将外部性问题扩展到经济普遍联系之中。 所谓动态的外部性有别于在产业内对厂商和产业的分析,是指产业增长产生的劳动分工的扩大,专门从事新活动的厂商的出现,其中一部分厂商专门为其他厂商开发资本设备或为之服务。该思想同技术的外在经济的非市场相互依赖性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同以货币外在经济相关,被称为金融外部性。杨格第一次论证了市场规模与劳动分工迂回生产与产业分工的相互作用、自我繁殖的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他把生产的重新组合看作是一个新发明或科技进步的应用、把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完全内生的、自我演进的因素, 以递增的
7、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杨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增长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开创一门“探讨收益递增的经济学”。后来发展成为欠发达国家的“平衡增长”学说和“联系效应”学说。6、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出版了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对他以前的外部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鲍莫尔不仅对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作了分析,还对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作了考察,他认为竞争条件下的外部经济问题与垄断条件下的外部经济问题是不一样的。他举例道:“当一个厂商扩大规模将会提高工业中一切厂商的运输效率时,这种扩大如果由一个厂商单独去做可能没有利益,但如果该工业为一个人所独占,那就仍然会获得利益。” 垄断的出现一方面可
8、以诱发外部性,另一方面又是对外部性内在化的一个自发解。市场的拓展除了在规模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不断的细分化、差异化,通过制造差异消除有害的外部性,此时垄断是效率的代表,而由此获得的垄断利润也可以看作是消解外部性的报酬。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部性理论的研究呈现日渐繁荣之势,主要沿着以下三条路径向前推进:(1)遵循庇古的研究思想,对众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挤(1968,Mishan的经济增长的代价)、石油和捕鱼区相互依赖的生产者的共同联营问题以及日益受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环境外部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如英国环境经济学家鲍莫尔在环境政策的理论分析
9、中建立了一般分析模型以解释外部性内部化方法之一的“庇古税”的正确性(1988),戴维皮尔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了英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Pearce and Warford,1993)。 (2)针对外部性(尤其是外在不经济)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内在化”途径。除传统的政府干预方式外,1960年罗纳德科斯提出了明晰产权的思路。科斯(Coase,1960)的长篇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他提出了产权界定和产权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认为对于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干预经济交易,市场是最有效的。此外,英国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E米德曾于1972年提出了
10、尔后为阿罗(K.Arrow)进一步发展了的另一种方式,即认为外在性的存在内在地等同于竞争性市场的缺乏。阿罗(1969)在经济活动的组织一文中解释了通过创造附加市场使外部性内在化。 (3)沿着马歇尔,尤其是杨格,关于“规模经济”(动态的外部经济)思路进行发展。1970年齐普曼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规模的外在经济与竞争均衡一文,再次继承了这一思想。1986年芝加哥大学保尔罗默(Paul Romer)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一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一个具有外部性效应的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1988年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在货币经济杂志上发表了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明确地把
11、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效应存在当作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斯塔雷特(1972)曾研究了与外部性相关的经济非凸性的有关问题;沙谱利(1972)和舒贝克(1969)研究了具有外部性的“核”;布坎南(Buchanan,1969)、黄有光(1991)和桑德目(1975)等研究了同外部性有关的各种次优问题。二、外部性的分类为了清晰的表述问题,引进一个简单的两人外部性模型 Ra=R(X1a,X2a,X3a,Xna,Cnb) (2.1)在2.1式中,2.1式是以米德、鲍默尔和奥茨对外部性的表达,行为人A、B是两个独立决策的主体。Ra表示行为人A的成本一收益函数,X1a,X2a,X3a,Xna,表示A为了增
12、加自身的收益而消耗的各种经济资源,Cnb表示经济主体B的行为对A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看作是B对A的成本的影响,而且Cnb不受A的控制,即B的行为对A产生了外部性。1、 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借助2.1式,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是根据此式中作为外部性结果接受者A的成本一收益情况进行区分的。当B的行为增加了A的成本时,我们就说B对A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如果用微积分表示,则可以说,当d(Ra)/d(Cnb)0,B对A具有正外部性效应,因为B的行为降低了A的成本,增加了A的收益。例子:如果B是一家发电厂,A是该地区的居民,由于B所排放的烟尘对本地区居民的衣服具有污染性,因此增加了A清洗衣服的难度,即增加
13、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据此,我们认为B对A具有负外部性影响;如果B不是一家发电厂,而是一家公园,这时,A从B那里获得赏心悦目的机会增多了,即增加了A的效用,因此,我们说B对A具有正外部性影响。正: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负: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2、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当外部性行为的实施者是生产者时,叫做生产外部性,即外部性源于生产领域;当外部性行为的实施者是消费者时,叫做消费外部性,即外部性源于消费领域。无论是生产外部性,还是消费外部性,其影响对于接受者A而言,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负”的,而A本身,也许是生产者,
14、也许是消费者,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进一步划分为以下8个类别。3、瓦伊纳(Viner,1931)首先区分了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其标准在于外部性是否对社会总产出这一真实变量具有影响,即外部性是否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货币外部性是由价格体系引起的,但并不是市场故障的原因,并不影响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的性质,因此和福利经济学不相关。例如,个人增加威士忌酒的消费,结果会提高该酒的价格,由此会影响你的福利,这个事实并不危及竞争性均衡的帕累托最优性。 当帕累托最优的竞争均衡要求的所有假设都得到满足时,货币外部性与福利经济学不相关,价格只会使供求相等,资源配置会自动达到帕累
15、托最优均衡。例外的情况是在不完全偶发市场和在有不对称信息的经济中,货币外部性就会影响经济行为者的福利。 而技术外部性是我们一般所研究的外部性问题,即某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消费者效用函数或生产者的生产函数的间接的非价格的系统的影响。技术外部性的影响并不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得到反映,在市场经济中,影响资源分配的行为如果不能被价格机制所调节,那么此行为将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假定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系统中,B是一家化工厂,A是本地区的工人,此外还有一家企业C,B生产时排放的有害气体损伤了A的体能,此时雇佣了A的所有企业(包括B和C)的产量将因A的劳动生产率的降低而减少。 货币外部性是受价格机制调节的,不会降影
16、响产出;技术外部性不受价格机制调节(如有害气体),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运动,从而影响产出。4、1962年戴维斯与惠因斯顿发表了外部因素、福利与对策论一文,把外部性分为可分的外部性和不可分的外部性可分的外部性是指:假定B的生产活动影响A的总福利,但A的边际收益并非取决于B的影响,而是取决于A本身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厂商的成本函数并不受另一厂商的产量的影响,而是受厂商本身的产量水平的影响。不可分的外部性是指:A的边际收益不仅取决于A本身的生产活动,而且也取决于B的生产活动。于是,成本函数不能分作两个分开的函数,它应包含A、B两个生产单位的产品,也就是说,A的边际成本不仅是它自己的产量的函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部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