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 金融学 精编版 习题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达 金融学 精编版 习题解答.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黄达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隐藏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 (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 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 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 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 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
2、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 ,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 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 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 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 恶之源? 恶之源? 答: (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
3、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物物交换的 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 一般的等价物, 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 料。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 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 无体化、 扩张化、 电子化的趋势发展。 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 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 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 也是市场经 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
4、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 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交易成本上看, 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 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 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 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 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 社会成本的节约找到 解答。 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 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 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一般
5、 等价物,因此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一 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币 本身是中性的, 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 由于人们对其态度不同, 而被赋予了感情色彩。 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 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的必然? 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 (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 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 即分割
6、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 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 无须支付费用等; 四是便于携带, 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 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 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 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 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 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 的是信
7、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 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 动摇了自由铸造、 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 基础。 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 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 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 “黄金桎梏” 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 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
8、 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 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 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 1 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 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 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 (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9、、贮藏手段、支付手 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 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 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付 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 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 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
10、表现其价格, 然 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 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 能。 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 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 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 从历史和逻辑上讲, 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 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2)货币的职能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即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购买和支付手段、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现代的经济生活中, 作为交易的对象都具有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示的价格。
11、马克思把 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值尺度。 交易对象如果不具备用一定金额表示 的价格,则无从设想交易如何进行;或者说,没有价格的对象就不称其为交易对象。 在商品流通中, 起媒介作用的货币, 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 在赊买赊卖过程中, 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这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充 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 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 结束流通过 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当具备给出价格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 便立即具备了用来积累价值、 保存 价值、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职能。 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
12、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答:如何界定货币,由于时代背景、观察角度、观察深度、侧重于理论剖析与侧重于解 决处理实际问题的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不从不同视角、不同 深度来认识其性质,不可能有稍许全面的理解。 (1)马克思从职能角度给货币所做的界定较简明完整。那就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 统一是货币。 马克思论证货币起源的思路及有关行文, 可以归结出这样的界说: 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 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进行简化,则成为“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 现在的问题是, 各国的货币运动都与最后一个在
13、世界范围内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商 品黄金割断了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是把一般等价物拘泥地解释为某种商品, 而是解释为某种“等价形态” ,那么一般等价物的界说依然可以沿用下来。至于其不断深化 的内涵,无疑需要加以探讨。上面讲解了两条:其一,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 的手段(隐含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前提) ;其二,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 态。以此来回答货币的界说或定义的问题。综合以上两点,或许可以说达到起码的要求。 (2)自凯恩斯经济理论流行以来, “流动性”几乎成为货币的同义语。在凯恩斯那里, 流动性的概念则仅仅赋予货币。 如果就“流动”的性能来把握,与任何商品比,
14、与任何有价证券相比,货币的流动性都 是最高的。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 “流动性”有时指的就是货币,有时指的范围比较大,如 包括国家债券等,需注意区分。 (3)将货币看成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 。这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通常所说的 “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所给出的界说。 从劳动价值观的视角来看, 生产劳动是否是社会分工的有机构成部分, 从而是否为社会 所需要,必须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检验:假使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不能卖掉它,即不能用 它获得货币, 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不为社会所需要; 反之, 产品能够卖掉, 即能够换成货币, 则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的确是社会所需要。 正是这些货币信息, 使得不
15、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指挥着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列宁特别重视这一点,并把货币表述为“社会计算” 的表现形式。撇开是否遵循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西方经济学中,从货币信息指挥生产要素 配置的视角,把货币界定为“选票” 。一个社会生产什么东西,要取决于货币选票:形形色 色的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购买还是不购买, 这是投不投选票; 是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还是只 2 愿意出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选票。 (4)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通常是从能否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 角度出发来具体确定界限。但是在这个大框子里,有的可以立即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如现钞、支票存款,有的却不那么方便。由于存在着
16、区别,所以对能起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作用的货币也要划分为若干组。国际通用的是 M 1 ,M 2 ,M 3 ,系列。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把各国大多采用的 M 1 直接称之为货币, 它主要包含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 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 M 1 之外可构成 M 2 的称之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5)从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察货币。货币是根植于商品经济关系,体现并服务 于商品经济关系,但却不具有任何可能更改商品经济关系潜力的经济范畴。 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答:
17、(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 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 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 以便有效地 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 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 准备制度的规定。7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 理一理你的思路。答: 从古代开始有可以称之为货币制度的制度, 几千年来货币制度都是与国家的主权不 可分割地结合
18、在一起。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 建立能够符合自己政策目标, 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 一般说来, 有秩序的、 稳定的, 从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客观条件的货币制度, 是国家追求的目标。 要求能够有效地 操纵货币制度, 也包括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 控制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 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但这样的观念和准则却在 20 世 纪中受到严重的挑战。 先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但相当长的期间,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中,各国的货币主权依然还是得以保持;有的货币如德国马克等,还很
19、 有与美元分庭抗礼的态势。 在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还曾同时存在着社会主义世 界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货币制度。但到了 20 世纪的后十年,货币制度对主权的挑战却沿 着以下三个趋向而迅速强化: (1)欧洲货币制度的建立。欧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边界的货币,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必须放弃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 共同 使用欧元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 从而丧失了很大 部分货币主权。对于传统的货币制度观念,这是直接的挑战。 (2)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与其外汇储备挂钩 的货币制度。在该
20、制度下,基础货币要由百分之百的外汇储备来支持。货币局规定本币对某 一外币的固定汇率。货币局不是中央银行,它不能持有任何国内资产,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 政策。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3)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流通,放弃铸币税和发行银行在本 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时进行最后救助的可能。 本国货币让位于美元, 意味着货币主权的完全 丧失。这一进程,有可能进一步推进。 综上所述,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是与生俱来的。货币制度服务于国家主权;国家 主权为了实现其目的必须对货币制度进行有效的操纵。但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给这一 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欧元,
21、货币局制度,美元化等说明货币制度有可能独立于国家主权, 即国家主权对货币制度的有效控制不是必须的。 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 8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 答: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然会伴随着商品的消亡而 一起消亡。货币消亡之后,其核算社会劳动和媒介产品交换的任务,将由劳动券来承担。但 货币消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恩格斯曾指出,商品货币消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社 会占有生产资料, 一个是社会能够直接以社会化的形式将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源运用于生产之 中。 当然只有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才可能实现生产资料完全的社会占有和劳 动完全的直接社会性。这两个条件不能
22、同时实现,货币也就不可能消亡。 (2) “货币永恒论”的观点认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作为社会计算的工具和决定生 产行为的选票,始终是社会进步的车轮,货币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永恒存在,货币不会 消亡,所变换的只是其形态而已。当然这一论点是在社会经济条件稳定的前提下得出的。 实际上,货币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而客观存在的。货币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社 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 3 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币的 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交易成本上
23、看,节 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 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 演化的方向总是 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 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本的节约找到解答。人们不论怎样按 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 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 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只有出现了另外一种交易媒介, 能够以之更经济地解决整个社会庞大的交易需求, 货币才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但不管最终 货币是否消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守经济规律,不能人为强行取消货币,否则只会 导致经济
24、混乱。 第二章 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 答: (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 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 从逻辑上推论, 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 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 务。 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 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 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
25、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 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 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 有没有关系,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 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 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 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 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 是以还本付息 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 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
26、的暂时让渡或转 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 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 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 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 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 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27、,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 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 (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 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信用关系无处不在。 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 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 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 币就是拥有债权, 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 不 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 于企业经营单位来说,借债与放债,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
28、国内的经济联系中是这样,在国 际经济联系中更是这样。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往往是既借 债又放债;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个人依靠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及房屋。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负债是不光彩的事情,现 在则相反,若能获取信贷,正说明有较高信誉。 信用规模日趋扩张,并加速扩张,这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主体拥有债权 债务的规模在年复一年的加速扩张,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财富积累的结果。债台高 筑是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已不是贬义词。 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
29、工 具应运而生, 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复杂化。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信用网络越来越复杂。 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易活动, 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关系的重新变动, 这种变化每时每刻都 在进行。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离不开信用。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调 控,而在调控过程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一般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财政 政策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有国债筹资作为基础, 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无不利用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作为传导。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 个人、 企业、 政府和有经济联系的国外各单位, 它们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有些是直接发生的, 但绝大部分都是
30、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形成 的。作为媒介要聚集资金,从而形成它们的债务;作为媒介要把聚集的资金通过诸如贷款等 方式分配出去,从而形成它们的债权。信用媒介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合理分工的表现,它的 出现使信用成为联结整个经济的网络。 因此,现代经济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而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使经济加速,使经济的 影响面很宽,信用对经济的渗透力很强。 (2)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论述,譬如,大学里的助学贷款、各 商业银行为在校大学生们办理的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 4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 答: (1)
31、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几个部门,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数量模型, 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称之为“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分析”。 经济生活中微观行为主体是由不同的类型构成的。 如果把不同类型的主体分别归入几个 部门,则每一个部门的活动结果,在货币收支对比上不是盈余,就是赤字,而很少是零。最 基本的部门划分是分为政府部门、个人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国外部门和作为中介的金融部 门。在这种分析体系中,是把部门内部的资金流动略去了。作为这个体系的特征是在分部门 的基础上建立起数量模型。其最简单的形式如下表: 资金差额: 部门 收入 消费 投资 进出口 盈余(+)/赤字(-) 1政府部门 Y1 -C 1
32、 -I 1 =F 1 2个人部门 Y2 -C 2 -I 2 =F 2 3工商企业部门 Y3 -I 3 =F 3 4金融部门 Y4 -I 4 =F 4 5国外部门 -X+M =F 5 合计 Y -C -I -X+M =0 模型中的 F 指资金的盈余或赤字,这是从通过信用调剂的资金流动角度所考察的差额, 通称为“金融盈余”或“金融赤字”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常的、大量的赤字是出现在企业 部门;政府部门也通常是资金的需求者。国外部门的 F 或为正,或为负;个人部门的 F 则多 为正;金融部门的 F 则有正有负。不论哪个部门,有盈余,如上面曾分析过的,在信用关系 存在的条件下,必然表现为债权,即实际上
33、必然已经“贷出” ;赤字之所以能够成立,实际 上是负有债务,即必然已经“借入” 。这就是说,一个部门的债权必然在另一个或另几个部 门中有对应的等额债务; 反之, 一个部门的债务也必然在另一个或另几个部门中有对应的等 额债权。所以,各部门的 F 相加应该等于零。但实际统计中,由于误差和遗漏,则很难等于 零。 在这种分析体系中,是把部门内部的资金流动略去了。事实上,有的部门内部的资金流 动也极重要,如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等 等。为此,需要在几个部门之下再划分亚部门。但统计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往往不易实现 过细的划分。 (2)资金流量的统计和分析对于实现经
34、济的宏观控制很有意义。通过对过去年份的统 计与分析,可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进而可以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 总结经验教训; 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 并 进而重新考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以便作适当的调整。 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 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 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 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规模上也受到
35、局限。 商业信用主要有以下特点: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业。商 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商 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服务,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 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给企业的信用。 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商业 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与商业信用比较,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债务人则是企业。 银行成为专门经营信用 的企业和信用中介。 银行信用在规模、 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
36、用。 由于银行一开始就是以借贷行为这一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出现,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制约,而且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 因此,银行信用彻底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中,货币资金可以自由地调剂, 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规模的限制。银行信用既可聚小额的、闲置的 货币为巨额的资本力量, 以满足社会再生产对大额资本的需求, 也可使大额的货币资金分散 满足较小数额的货币需求; 既可把短期资金集中起来利用其稳定的余额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 的需求, 也可以将长期的货币资本分散满足效益可观的、 短期的货币需求; 如此等等。 因此, 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有绝对优越的灵活调剂功能, 这也是银行信用
37、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主 要的信用形式的原因所在。 银行信用可以满足生产发展所引起的对于流通中追加货币的需求, 可使信用相对于社 会再生产而发生“膨胀” 。银行办理商业票据贴现靠的是它们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当这些货 币资金不能满足贴现业务的需求时, 银行发现可以签发自己的票据来代替企业家的票据, 银 行的票据即银行券。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券日益不限于用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而是 被更广泛地用于信用业务之中独立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和货币融为一体。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现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银行信用均居于主导地位,但却 并不否认商业信用的基础地位。两者之间有其固有联
38、系。 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 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并且与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 没有商品经济就不会有商业 信用,而没有商业信用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 在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单位之间, 它的发 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银行信用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 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 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 到进一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 则成了部分银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据贴
39、现、票据抵押贷款等等。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 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从 而促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也进一步融合渗透。 总之,两种信用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应充分利用两种信用,相 互配合,以促进经济发展。 6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 务奴隶的境地? 务奴隶的境地? 答: (1) 外资, 是与本国资本相对而言的, 即在本国境内使用, 但所有权属于外国人 (包 括外国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国直接 投资、对外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
40、四种。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指非居民对我国的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企业投资,并由此获得 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形式。其具体方式包括:在我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我国 企业、与我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通常为 10 以上) 、利润再投资。 我国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经营 企业和合作开发。此外,还有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形式。 对外借款主要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一般将外国政 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统称为优惠贷款。外国政府贷款也称为“双边政府贷款” ,具有 一定的援助性质,期限长,利率低
41、。但是债权人对贷款的投向有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外 国政府贷款主要投向城市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等非营利项目。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由国际 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向我国政府或企业提供的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则 是我国从境外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券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筹资渠道。 国际金融市 场上发行的债券种类繁多。 如我国发行的在美国市场上以美元计值的扬基债券, 在日本市场 上以日元计值的武士债券等。除债券外,还包括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等。 股票融资是指境内的企业以现有资产或以新设立的公司的名义在境外发行股票并在 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融资活动
42、。 最近几年, 境外股票融资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利用外资手段。 此外,还有项目融资、国际金融租赁等利用外资的方式。 (2)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并不必然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 外资、外债规模都会影响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借用外债,迟早要还本付息,并且要支 付外汇。利用外债的规模过大,势必增加以后平衡外汇收支的难度,甚至于陷入债务陷阱, 失去信誉。利用外债,要求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偿债时还需筹措还本付息的外汇资金。如果 外债规模过大,可能迫使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收支失衡,带来需求膨胀的后果。因此,需要 结合各国国情, 对利用外资情况进行管理。 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利用外资的规模使之处于偿 6 还能力之下,
43、并引导外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 资本并不必然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 利用外国资本对发展本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 措施。它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吸收 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家财税收入。 实践也已充分 证明,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系在一起? 7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股份公司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 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 答
44、: (1)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股份公司的资本是靠发行股票集聚的。 而股票能够发行出去, 其前提是必须存在巨大的 货币资金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使持有货币的公众极大地增加;与此同时,信用关系 的迅速发展使那些只有少量剩余货币的公众改变了只把它们存在箱子底的习惯, 而是寻找有 利的投放场所。于是,一个不仅有大额货币资金进入,也有为数众多的小额货币资金进入的 信用市场形成了。 有了这个市场, 以票面金额不大为特征的股票就可成为小额货币持有者的 投资对象,当然,也不妨碍它们成为大额货币资金的投放对象。信用关系的发展,还使得只 是短暂不用的货币进入信用市场
45、,通过灵活的信用调剂,得到利用。以小面额为特征的股票 还具有可以方便转让的特点,这就使得短期资金也成为支持股份公司发展的力量。 股票能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 还有一个重要前提, 即股票持有者对公司的行为只负有限 责任。当开发一个巨大的事业时,有可能进行投资的一般公众,事实上无法掌握甚至无法了 解事业进行的状况。 如果还要求任何投资者都负无限责任, 则无法利用进入信用市场的大量 分散的小额、 短期的资金。 然而, 在一般信用关系中, 贷者对借者的经营活动不负任何责任: 如果借者无力归还, 贷者的损失也不过是贷出的金额。 当信用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日益成为不 可缺少的因素时, 信用关系中的原则就会在客观
46、需要时移入投资领域, 于是就有了既是投资 又只负有限责任的股份制。 并从而克服了大事业必须由分散的小额资金来支持, 而小额资金 所有者如果要他们负无限责任就不可能投资的矛盾。 (2)资本,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资本的所有权,即资本属于谁;二是资本的 职能,即赚取利润的职能,这个职能只有通过资本的运用才能实现。这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 起的,即资本家本人运用自己的资本,实现资本的职能;也可能是分离的,如资本家委托旁 人经营, 而实现的资本收益由资本家分一部分给经营者。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关系出现了具有本质意义的发展。 从所有权来说,一个股份公司的资本不仅不是一个人的资本,也不是几
47、个人的资本,而 是很多人的资本,因而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资本。在这种形势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 必然要分离的。如果说,一个资本家独资或几个资本家合伙,他们可以选择是自己经营还是 请人经营,那么在股份制下,众多的股东是一般不可能自己直接经营的。 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他们不是资本的所有者,而只是 执行资本的职能。在这里,资本的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 ,资本的所有权必然要与经营权分离,经营也不再以所有 权为前提,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所有权制度,即从私有变为真正的公有,并不会对经 营组织的过程产生不可克服的障碍。所以,对于股份制
48、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这是作为私人 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 需的过渡点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 渡点” 。 81997 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 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 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 答: (1)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是 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信用形式。 它是与商品, 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 在我
49、国消费信用开始较晚,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在现阶段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也表现 出其特别的积极意义: 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1997 年到 2000 年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 遇到了一定困难, 表现在物价指数上是相当一段时期的持平甚至负增长, 加之整个国际经济 形势不佳, 出口难以有太大作为, 因此必须扩大内需。 而当时在短期内收入无法有大的增长, 消费信贷便成了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较快,但是国际收支极度不平 衡,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启动新的消费热点, 改善人民生活。 目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已经 基本满足,但又难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对汽车住房等奢侈品的消费。因此必须借助消费信贷, 形成消费能力,加快启动消费热点,提前进入下一个消费阶段,提高生活水平。 配合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当前我国陆续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个人生活形成冲击。例 7 如住房改革取消了实物分房;教育产业化要求每个享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必须交纳学费等等。 商业银行适时推出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贷款起到了很好效果。 如果没有消费信贷作为各项改革 的润滑剂,改革就很难平稳进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9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