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 去年以来,巴中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增长9个多亿,而各项贷款仅增3.7个亿,只占新增存款的41.1%。信用社资金闲置贷款难放出去,而个别地方又提出了难贷款的问题。贷款为什么放不出去?为什么又有人说难贷款?针对这一“两难”状况,近日,我们走访了部分村社和农户。 一、问题及原因 (一)传统服务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新的生产增长 一是农贷传统支持的业务空间在缩小。党的农村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农村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好转,如南江县元潭乡字库村,总人口1356人,366户农户,外出务工590人,学生320人,在家务农的仅为446人,95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
2、外出务工,全村在元潭分社贷款余额为56万元,主要用于种养业、建房、务工。由于农民工工资兑现,农村税费减免,种粮直补,转移支付,退耕还林等政策的落实,农民基本生活生产资金已能自給自足,一部分农民开始有了储蓄,农户贷款需求不旺。二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渴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由温饱型向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资金需求已向多用途、大额化发展,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也正处于面临如何逐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的调整过程中,还缺乏成熟的经验,还需要内外政策环境的配套。三是农村信用社承载政策与商业运营的双重功能,业务面相对不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手段局限,信贷空间延伸工作量大而基层人员偏紧,致使农村信
3、用社贷款业务发展趋缓。四是受科技、结算、环境、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加之商业银行推出贷款新业务,新品种,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方式已显得被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新的生产增长需求。 (二)信贷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从经营效益角度出发不敢贷。农民选择项目多受行政引导,信用社对投入的盲目性和投入产出的效果产生忧患,使有的信用分社闲置资金用不出去。如凉水乡熊家坝村,总人口1035人,776户农户,外出务工人员367人,223名学生,由于地处高山,条件环境恶劣,五保户有5户,贫困户127户,市多个部门先后对该村进行了挂扶,对五保户、贫困户、村小学无偿提供了物质和现金。但该村的面貌
4、没有得到较大改善。由于农民观念落后,意识淡薄,生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投入是高风险、低产出、见效慢。加之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信贷员怕承担风险责任,导致有的贷款合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惧贷”现象借贷双方均有体现。长期以来,边远村社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土地贫瘠,造成十分贫穷的局面,怕借贷怕无力偿还的思想在一部分农民的观念中还根深蒂固。一些信用社职工在贷款投入上过于谨慎,在支农服务上不够深入。如东垭乡中山寨村,总人口680人,170户农户,外出务工230人,学生150人,在信用社贷款仅16户余额19万元,由于该村毗邻元顶子山,山高路陡,乡上的干部一年也难得去上两次,致使该村还处于贫穷落后的面貌
5、。三是一些贷款难的问题仍然难解决。从机构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现状看,目前的局面一方面是从服务上难以满足方便偏僻山乡农民贷款,另一方面是从制度约束上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大额需求难以保证。四是借贷双方需求矛盾难协调。一些贷款需求量大的企业和个人因贷款风险防范“门槛”的严格难以达到贷款条件,而信用社又确实缺乏黄金客户群。这是“两难”问题的突出矛盾。 二、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贷款营销理念 农村信用社应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从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入手,制定贷款营销管理办法。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要提倡全员营销,使市场营销的观念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员工在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调研 报告 关于 贷款 问题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