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doc
《银行系统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除具有一般工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外,还具有其特殊的经营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开始逐渐认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应对激烈竞争的需要,加强和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风险管理作为商业
2、银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商业银行纷纷制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细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轨道。同时,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和完善,银监会的成立,更是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在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上做文章。而我国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取得外部评级,且国内银行尚不具备内部评级的客观条件,不能对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规模的途径就是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一些优质客户
3、的信贷业务。2.风险计量方法落后,风险计量技术达不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尚未进行公司、国家、银行、零售贷款、专项贷款、股权投资方面等的细分;评级体系仍实行一逾双呆四级分类法和五级分类法,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信用评价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客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较差;内部评级尚未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资本资源配置机制。3.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岗位轮换制度没有得到普遍推行
4、,未能很好地造就业务的多面手和综合管理人才,也难以避免因为岗位人员老化而产生的各种弊端。4.风险预警信号滞后,缺乏先进的预警技术。风险监管工作还基本局限在风险形成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划分上,缺乏对风险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分析预测,缺乏先进预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的制度化管理。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特质及必要性分析(一) 传统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指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风险管理组织流程、风险管理技术、风险文化三大部分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具体说来,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制度规范、政策导向、风险度量、风险文化等方面,建立有效的
5、具备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功能的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使风险管理机制在长时期内发挥稳固效用。(二)西方的风险管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商业银行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提供一种相互制衡的结构,并提供充分精确的信息。西方商业银行认为,要使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良好地运作,并使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必须建立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员工拥有风险管理理念,是执行制度的保证。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设立有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
6、重要组成部门。西方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管理有具体办法,有对市场风险采用限额管理办法、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数据模块,集风险控制、业务经营于一体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业务操作的质量和效率。西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电子化管理,对客户通过分析和采取评级办法,和通过风险的早期预警工具,以规避贷款风险。西方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普遍运用风险值(VaR)方法量化和测算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有贷款定价计算机模型,量化贷款风险成本。风险的定量化测算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三)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特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特质具有战略性,稳定性,能动性。所谓战略性就是着眼于银行的长远发展。风险管理必
7、须从长远,战略上考虑问题,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所谓稳定性是指长期内发挥有效作用。一是风险管理的战略机制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二是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所谓能动性是指具备内在自我完善功能。长效机制要求风险管理自身具有自我完善功能,能够跟剧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增强风险管理的生命力,促进风险管理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性。而我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8、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操作风险管控失败导致的案例,在我国金融机构中不断出现,而且大要案多数涉业内知名度较高的银行,而这些银行的管理部门在事发前却毫无知晓,甚至在监管和被监管者之间,出现“胁迫”和“共谋”的情形。此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局部的,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很大缺陷。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
9、差距,主要是内控薄弱和存在诸多缺陷,如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缺乏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间断,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缺乏对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信贷管理的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影响信贷效率和容易发生道德风险等;经济资本管理、量化风险管理模型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处于最基本的如何控制和化解风险的阶段。一个行业的成功与否前提在于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为此,借鉴国际上活跃银行严格风险管理的经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对策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风险管理动态化和效果最优化,
10、使其在长时期内发挥稳固的效用。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改革。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经营理念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政府出于稳定经济的目的,必然要求银行稳健经营,安全性是对银行的首要要求。从银行内部看,银行是负债企业,高杠杆率要求银行不应该承担过高的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重组改制过程中,应树立理性、稳健、审慎的风险理念。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就是要调整过去多年来一直推行的以贷款规模连年大幅扩张为追求目标的发展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增加规模,实现
11、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是要认识到“银行是置身风险管理行业中,其价值的创造是要透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从贷款获得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或利润,它只不过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等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把“风险补偿”这一关键理念贯彻到整个信贷审批和管理过程。同时,处理好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要认识到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采取措施去防范风险,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创造效益。(二)建立稳健的风险管理组织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系统 论文 我国 商业银行 风险 管理 长效机制 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