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
《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路非信贷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量是“三分资产有其一”,非信贷资产管理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沿革、政策规定及管理习惯等原因,与信贷资产的“称谓统一、管理规范”相比,信贷资产以外总量巨大、科目众多、形态各异、内容繁杂的如此大一块资产,无统一、准确的概念称谓,无明确、清晰的管理职责,无全面、合理的集中管理,也无规范、系统的风险管理。就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状况和水平而言,既与其总量、地位不相符,也与监管部门的要求相差较远,更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现就如何规范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
2、路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一、非信贷资产的概念非信贷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除信贷资产及呆账准备之外的其他所有资产项目。按照中国银监会规定的统计报表,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贵金属;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存放联行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垫款;买入返售证券;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非信贷资产(含待处理抵债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未弥补亏损、待处理房改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及其他类资产等项目)。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指在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工
3、作。二、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现状(一)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现状。总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状况明显落后于信贷管理,其管理现状归结为“乱、散、差”三方面:1、认识比较“乱”。概念乱,提法多,称谓不统一。信贷资产之外,“其它资产”、“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非生息资产”、“接收资产”、“投资性资产”、“抵债资产”等各种概念和提法都有,难以区分,容易混淆;内容乱,项目多,种类杂。非信贷资产犹如一个大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全口径统计项目有二十类,高风险统计项目有十二类;资产形态乱。现金、贵金属、银行存款、存放款项、应收账款、投资、买入返售证券、抵债资产、固定资产、无
4、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清理资产等各种形态均有,且有形和无形、实有和递延兼备。2、管理比较“散”。业务散。存放类、拆借类、应收类、投资类、回购类、以资抵债类、接收类、待清理类等各种业务均有,且涉及多个部门;科目散。业务散必导致科目散,如按去年银监会要求核查统计,非信贷全口径十八类及高风险十二类所归属之一、二级会计科目分别多达百个以上,境外科目更多更散,业务散乱及科目零乱可见一斑;信息“散”。业务散、资产散、科目散必带来信息散,因为无统一、规范的会计科目体系,无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必缺少强有力的电子化支撑,必造成信息采集方式差、处理成本高、使用效益低的不利局面;管理散。职责散则必带来业务散,必
5、导致“群龙戏水、各司其务”的局面,必带来“资产散”的结果。非信贷资产既有认识上的“迷点”、“乱点”,必存管理上的“盲点”、“盲区”。一是从管理现状看,缺乏集中、统一。其既似信贷业务以外其他业务的“散落处”,又像信贷资产以外其他资产的“集散地”,更如一些“问题资产”的“迷踪地”,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确是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加强的内控部位;二是从操作方式看,需要严格、规范。对损失类资产,犹如“冷冻间”,只待核销处理;对挂账类资产,犹如“储藏室”,有应收预付之分;对经停类资产,犹如“中转站”,如龙门客栈之匆匆过客;对错放类资产,犹如“防空洞”,需重点整改归位。3、质量比较“差”。非信贷
6、不良资产余额及占比较高,非信贷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及诸多的“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等项目;非信贷资产中非生息资产占比较高;非信贷资产损失较大,其中待处理抵债资产、待处理房改资产及待清理接收资产损失较大,有的项目损失高达100。(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我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目前存在“重信贷资产管理,轻非信贷资产管理;重部门分散负责,轻全行统一管理;重正常资产的常规管理,轻风险资产的清理处置;重境内管理,轻境外管理”等“四重四轻”现象。1、缺乏明确的政策、制度及统一管理。由于监管部门及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缺失及管理不到位,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水平
7、、清理摸底、监测分析、有效处置及评价考核方面普遍存在不足。2、风险管理比较薄弱。由于2003年底前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缺乏统一管理,缺乏对非信贷资产风险预警及化解意识,缺乏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缺乏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及风险形态认定、调整的申报、审批机制,非信贷不良资产的系统清理和清收处置明显滞后,历史遗留问题积累较多。3、会计核算有待规范。由于非信贷资产项目多,对应会计核算科目多,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4、电子化建设滞后。与发展较快、支持有力的信贷电子化建设相比,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电子化建设差距较大,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等常规管理的电子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还为真
8、正起步,科技支持亟待加强。5、内控机制有待完善。主要是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和内控机制的薄弱,也集中反映了非信贷资产的审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非信贷资产的专项审计的密度、频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三、非信贷资产风险的成因分析(一)宏观层面分析。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农业银行体制改革看,非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历史原因和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影响形成的风险。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并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历了重大角色转变,即从国家计划经济的政策调控枢纽之一,转变为承担宏观调控重要杠杠作用的国
9、有专业银行,又逐渐转化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每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都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留下一道又一道深刻的历史痕迹,形成越来越沉重的历史包袱,多年积淀下来各种政策性风险必然在国有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中得到集中反映。如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前及作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发放的不少政策性支农贷款形成不良,农业发展银行及人民银行划转的专项贷款几乎全额形成不良,人民银行资金市场及融资中心撤销后未归还的会员基金及未偿还的农业银行拆借款形成一些风险,因国家整顿金融秩序而关闭的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给农业银行造成较多不良,职工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后承担了待处理房改损失,上述因素不仅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系统 论文 浅析 国有 商业银行 信贷 资产 风险 管理 思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