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面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doc
《银行柜面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柜面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doc(1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不断推进、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客户金融需求的不断升级,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营业网点是银行对外服务最重要的窗口,一线柜员则是银行服务的最直接的提供者,柜员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服务的整体水平。为有效提升一线柜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我行制定了柜员岗前培训管理办法,要求柜员岗位序列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使其具备相应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后才能上岗,并要求切实把一线柜员“先培训,后上岗”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为在全行范围内全面、规范地推行柜员岗前培训制度,总行教育部在对柜员
2、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近年行内有关业务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力量编写了柜员岗位培训系列教材。此套系列教材包括银行柜面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教程()和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标准()。本系列教材本着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编写。银行柜面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教程()系统介绍了工商银行概况、柜面主要业务、内控制度等方面基础知识;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教程()系统介绍了柜面主要业务操作技能,并将服务规范和风险控制要点融入每项业务操作之中,使学员在学习业务操作技能的同时,反复强化规范服务和风险防控技能练习,改变了以往柜员培训中业务知识与服务、风险防控技能分
3、开学习所造成的业务与服务、风险防控相脱节的不足;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在深入研究柜员业务技能操作特点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为培训部门在柜员培训后和岗位实习阶段提供了考核依据。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柜员培训使用教材,也可作为柜员自学和自测用书。柜员岗位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是工商银行在柜员岗前培训方面所做的一次新的尝试,虽然我们力图全面、深入、详尽地阐述相关业务和技能,但由于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加上编写时间较紧,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此教材是工商银行的内部教材,也是我行的商业秘密,使用中请注意保密。 编 者 目 录第一章工商银行概况1第一节工商银行发展
4、历程1一、工商银行的成立与专业化银行改革(19841992年)1二、商业银行地位的明确和商业化改革(19931999年)3三、加快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新阶段(20002002年)4四、与国际接轨和股份制改革(20032006年)6五、工商银行的发展战略7第二节工商银行的组织架构10一、公司治理结构10二、组织架构11第三节工商银行主要业务发展情况12一、公司金融业务12二、个人金融业务13三、银行卡业务13四、资金业务14第二章个人金融业务16第一节个人金融业务概述16一、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16二、个人金融业务的分类及相关知识16三、网点个人金融业务服务18第二节个人金融业务主要产品33一、储蓄业
5、务33二、个人信贷业务36三、自助银行41四、个人中间业务43五、个人理财业务47第三章公司金融业务49第一节公司金融业务概述49一、公司金融业务的概念49二、公司金融业务的分类49三、公司金融业务基本操作流程49四、信贷资产质量分类53五、市场营销与管理55第二节公司金融业务主要产品57一、资产类业务57二、负债类业务61三、中间业务64第四章国际业务70第一节国际业务概述70一、国际业务的相关概念70二、国际业务的分类及相关知识71第二节国际业务主要产品75一、外汇买卖业务75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76三、 国际结算业务76四、贸易融资业务82第五章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89第一节结算与现金管理
6、业务概述89一、结算业务的概念89二、结算业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及相关知识89三、现金管理业务的概念90第二节结算与现金管理类产品92一、银行账户类型92二、账户信息服务93三、账户监管服务95四、收款类产品96五、付款类产品99六、代理类产品102七、清算类产品105八、流动性管理类产品107第六章会计业务109第一节银行会计核算概述109一、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09二、银行会计循环114第二节 银行结算业务的处理120一、支票120二、银行本票122三、商业汇票127第三节 银行其他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129一、单位存款业务的处理129二、储蓄存款业务的处理131三、贷款业务的处理132四、外汇
7、业务的处理133第七章 电子银行业务136第一节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136一、电子银行业务的概念136二、电子银行的运作模式136第二节 电子银行业务主要产品137一、网上银行137二、电话银行147三、手机银行149第八章 银行卡业务151第一节 银行卡业务概述151一、银行卡业务的概念151二、银行卡的分类与功能152第二节 银行卡业务主要产品154一、牡丹借记卡154二、准贷记卡牡丹信用卡156三、牡丹贷记卡157四、牡丹联名(认同)卡160五、牡丹卡特色服务165第九章 工商银行内控制度170第一节 工商银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170一、风险管理委员会170二、经营决策组织170三、内控网络
8、组织170第二节 内控监督检查评价体系171一、各层次监督评价体系力量配置171二、监督检查工作措施171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督检查评价体系中的运用171四、监督检查成果信息共享171第三节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172一、内部管理责任机制172二、内控合规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172三、发现问题的整纠质量考核评价办法172四、案件防范工作机制172第四节 工商银行内部控制主要规章制度173一、工商银行内部控制基本规定173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174三、资金业务内部控制175四、会计及临柜业务内部控制175五、计划财务内部控制176六、中间业务内部控制177七、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180后 记第一章
9、工商银行概况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熟悉工商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以及主要业务发展情况。第一节工商银行发展历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英文全称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简称ICBC)。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部设在北京。工商银行自成立之初至今的改革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工商银行的成立与专业化银行改革(19841992年)在工商银行成立前,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实行“大一统”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既从事国家信贷政策的制定和金融管理,又从事
10、存款、贷款、结算、现金出纳等具体业务。1978年,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其利润留成不断增加;工资制度改革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调整,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各经济部门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相应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要求改革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办法,推动金融改革;从银行管理看,逐步扩大经营自主权,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有助于增强经营活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从金融宏观调控看,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分离商业银行业务,有利于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在这一背景下,1983年9月1
1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业的国家机关,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成立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一决定为中国中央银行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明确了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成为一家主要经营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专业银行。它的主要职能是“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筹集和运用资金,支持工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支持集体、个体工商户和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工商银行的成立在我国金融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使我国银行业务中最为重要、数量最
12、大的部分有了专门的银行办理,对中国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使得中国人民银行摆脱具体商业银行业务,集中精力有效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形成。工商银行成立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动专业银行的企业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业务适度交叉和同业竞争的发展四大专业银行成立之初,有着明确的业务分工范围。从1985年开始,四大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农行进城”、“工行下乡”、“中行上岸”的情形。工商银行积极发展各类银行业务,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发展国际业务,逐渐形成了
13、本外币业务、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多种业务全面发展的局面。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各行竞相改善服务,革新操作手段,开拓业务领域,带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二)划分信贷资金,实贷实存,自主经营工商银行成立之初,信贷资金仍由人民银行划拨管理,工商银行总行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向分行核定存贷款差额,人民银行实行“差额控制”,信贷资金不足则由人民银行补足。1984年底,工商银行进行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存贷款“实贷实存,相互融通”,扭转了银行内部资金吃“大锅饭”的状况,基层经营单位之间、基层经营单位和上级行之间资金往来都要计息,将无偿调拨改变为资金借贷,这就为各基层行的业绩考核管理创造了条件。
14、(三)扩大基层经营单位自主权一是业务经营权。基层经营单位有权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开拓业务种类,使用已经批准的各种金融工具。二是信贷资金调配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指导下,基层经营单位有权确定筹资办法、贷款对象、数额、期限及方式,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和贷款投向方面,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不得随意干涉。三是利率浮动权。基层经营单位有权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流动贷款的利率上下浮动。四是留成利润支配权。基层经营单位有权根据规定的留成利润分配比例自主地支配税后利润,建立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五是内部机构设置权。基层经营单位有权根据基层单位的经营状况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这些改革有利于推动基层经营
15、单位责权统一、风险与利益一致,改变国有银行计划管理、统收统支、管得过死的局面。(四)加强财务管理和经营核算改革开放前,国有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预算制管理方式。1983年国务院批转财政部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银行从当年起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取消经营核算办法中的企业基金。1987年,工商银行进一步改革内部财务制度,改变费用开支由财政和总行层层核批,内部财务“统收统支”、“抽肥补瘦”的局面,逐渐在各级分支机构独立财务核算,实行了利润留成和承包责任制,推行成本率和费用率管理,下放了一定的财权。这些改革强化了各基层行的经营核算意识,为工商银行内部经营机构经
16、营效益考核及科学调整创造了条件。(五)建立经济责任制一是建立行长负责制。行长负责制是经济责任制的核心,行长在经营上拥有全部权力,与其主管上级银行以经济合同形式明确责任和义务。二是建立目标经营责任制。(六)建立和完善贷款管理机制为实现贷款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决策失误,工商银行逐步建立了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为内容的“三查分离”制度。针对以往贷款程序由一人或一个部门独立承担的情况,把贷款管理各环节的工作与责任分别落实到不同的人员和部门,从而形成各环节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制约机制。实践证明,审、贷、收分离有利于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克服“人情贷款”,贯彻“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信贷原则。二
17、、商业银行地位的明确和商业化改革(19931999年)1993年12月,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作了整体规划,决定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分离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业务,推动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工商银行锐意进取,推动了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加强和完善一级法人制度1994年后,工商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总行强化集中管理,提高统一调度资金的能力,全行统一核算,分行之间不允许有市场交易行为。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权力集中到总行,总行对本行资产的流动性及支付能力负全部责任。
18、总行对各分行垂直领导,集中管理,分级经营,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分业经营的规定,全行禁止向非金融企业投资,在人、财、物方面与保险、信托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一级法人制的强化和完善、分业经营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规范了工商银行的经营行为,迈出了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1994年2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同年7月下发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开始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经过三年实践,1996年12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199
1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进一步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各商业银行筹集的资金在缴存准备金、留足备付金、按计划进度归还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购进政策性金融债后,自主使用,按信贷原则和国家有关政策发放贷款。(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一是实行法人授权制,继续完善一级法人制度,各分行根据基层行实际进一步转授权,分级经营,逐级授权,明确权限,规范经营。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和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行长负责制,推行分行行长目标责任制。总体上看,19941999年是工商银行改革、发展中一个改革加快、挑战加大的特殊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
20、银行法的颁布及商业银行地位的明确,为工商银行的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一级法人制的强化和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工商银行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是我国产业资本利润率明显下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尖锐化的时期,金融风险扩大,资产质量恶化、经营效益下滑成为关系工商银行未来发展与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信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议题。三、加快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新阶段(20002002年)2000年4月,工商银行总行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总行党委提出了“质量、效益、管理、改革、创新”的十字方略,提出了三年发展的效益目标,目标旨在解
21、决影响工商银行发展全局的质量、效益和管理问题。这次会议后,工商银行改革进入了以调整结构、改善质量、强化管理、加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发展新阶段。(一)完善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制度1988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及1996年生效的贷款通则规定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这一分类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1999年工商银行根据人民银行的安排开始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采取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2001年开始将各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
22、类管理。 这项工作,通过清产分类摸清家底,为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是工商银行推动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条件。(二)完善内部考核监测机制从2000年4月开始,工商银行逐步推出了以“全口径”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质量考核新体制及以“全封闭”效益考核为核心的效益考核新办法,实行“全封闭,双挂钩,两分离”的考核管理办法。避免任何虚假成分, 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构造有效的激励机制, 解决一些严重亏损的机构照样大手大脚花钱的问题。2001年9月,总行进一步制定了不良贷款全口径监控暂行办法,对资产质量监控内容作了新的规定, 明确了监控指标, 明确了监控方式与监控部门, 明确了“锁定基数、严控新增、落实责任、分类考核、绩
23、效挂钩”的考核办法, 对改善全行经营业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依托金融信息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20002002年是工商银行科技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和综合业务系统相继建成。数据中心将全行36个数据处理中心集中为两个现代化的大型数据中心,实现了全行所有网点业务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集中处理。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并行系统耦合”等八项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主机、系统、网络、应用等多重备份,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先进水平。该工程是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它成功构建了工商银行集中高效的计算机平台,将全行所有网点的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柜面 业务 基础知识 培训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