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doc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内容摘要:个人理财产品凭着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已经成为外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理财市场的需求日渐突显,加之银行近些年来的批发业务发展减缓和外资银行的步伐逼近,各商业银行迫于形势都要争先恐后地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银行业的一个新焦点,积极进行理财产品的营销对于银行和客户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对中外资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进行对比得出差异,进而总结发现我国银行个人理财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最
2、终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外资银行、差异化、问题与建议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在瑞士,之后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迅速的推广,现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面前,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纷纷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个人理财平台,积极抢占个人理财市场,使个人理财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个人理财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利润增长点。世纪70年代以来,全
3、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数量快速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花旗银行从1990年起,业务总收入的40%就来自于个人理财业务。 一、我国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及现状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业务是由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于1996年推出的, 而真正拉开内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序幕的, 则是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呈稳定递增趋势,人们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
4、有人群逐渐扩大,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储蓄存款、获取利息,理财需求与理念也得以提升,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近年来,理财市场成为了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突然爆发的亮点。伴随着06-07年的大牛市,各家银行纷纷新建理财中心且增加理财人士的储备,以求能够满足理财市场巨大的需求。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中外资银行角逐的焦点。一直到2007年全国36家银行共推出2120款理财产品。随着国家一系列财经政策的实施到位,2008年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个人投资理财可谓热点众多,细数起来主要是以下八个方面:炒金、基金
5、、炒股、国债、储蓄、债券、外汇、保险。其中炒金正在步入黄金时期,自从中国银行在上海推出专门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黄金宝”业务之后,炒金一直是个人理财市场的热点,备受投资者们的关注和青睐。2008-2009年利率的上升,必将刺激储蓄额的增加,储蓄这一传统理财方式有望在2008-2009年能成为新的理财热点。外汇的投资获利机会也大增。2009年,我国政府将会继续坚持人民币稳定的原则,采取人民币与外汇挂钩以及加大企业的外汇自主权等措施,以促进汇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汇市上投资获利的空间将会更大,机会也会更多。 目前,我国的理财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分业经营,金融机构割据并立,每一
6、业的理财产品都有很强的分业特征,理财产品单一;综合理财人员缺乏,很多银行等机构的理财人员无法使客户达到对理财产品的高度认知。而新诞生的这些由原各类理财专家组建的专业全面理财机构,又没有像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那样的资本实力去大规模地开展各类宣传。另外,对于个人理财者而言,风险意识不足,多存在理财产品“只赚不赔”的认识误区。中国的理财业还处于新生阶段,却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市场条件更加开放,各个理财客户群的资产也在进一步积累,这些因素都将支持理财业务的持续增长。预计中国富有人士的年均资产在未来几年将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长,到2009年中国(大陆)的管理资产将
7、增长到2.63万亿美金,而整个大中国市场的管理资产将在2009年超过5万亿美金。未来10年里,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至2015年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数约为850万;到2010年,我国中等收入及富裕人群的寿险消费将占整个市场的35%,潜力巨大。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发展将给寿险保险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由于客户对理财服务、保险产品的需求各有不同,正确划分客户群,选择真正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将更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顺利实现人生规划。中国的专业理财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需求潜力巨大。二、 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差异(一)销售机构管理的差异要提高理财营销的效率,对于机构和销
8、售流程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当前看来,外系银行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外资银行多是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全能银行,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其并于管理办法现金并与国际接轨。而中资银行采用的是传统的分业模式,无法退出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其机构繁复冗杂,业务办理效率低下,随着理财产品市场之争越演越烈,中资银行需要对传统的机构管理策略进行改革,迅速建立扁平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营销管理组织架构,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二)销售人员管理的差异 销售人员可谓走在中外资银行战场的前线,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源,其地位在理财产品营销的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在销售人才管理上,中资银行人才充足,而且对本土文化的了解都是其优势
9、,但是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缺乏国际型人才培训机构和激励机制需要改善,中资银行需要通过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其专业化水平,以期打造一只有竞争力的营销队伍。然而,外资银行在人才的管理上更有经验和方法,提供丰厚的薪酬和会外培训机会,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的,给与员工良好的发挥平台和个人提升空间。但是外资银行刚刚在中国发展业务,对于国情民情不尽了解,缺乏本土化人才,需要进行管理人才本土化。另外还有eHR的应用,eHR是运用资讯科技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电脑化、网络化,提升人力资源绩效。大部分中资银行的eHR只是存在单纯事务性层面的营运,而无法向外资银行一样,利用此系
10、统为组织高层次提供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 以上是对中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营销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中外资银行无论是产品、客户服务和销售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我们也注意到,中外资银行在差异性中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三、我国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一) 目前国内个人银行业务领域还是缺乏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个人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二) 国际优秀的商业银行都非常注重金融创新,例如,花旗银行就十分强调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以满足客户的各式要求。但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情况来看,各行对于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考虑较少;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个人 理财产品 营销 策略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