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doc
《金融学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论文 .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 州 商 学 院 长 青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系 别: 财政金融系 专 业 (方 向): 金融学 年 级、 班: 2008级金融一班 学 生 姓 名: 郝瀚钦 指 导 教 师: 王玉芳 2012 年 5 月 5 日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摘要金融生态是一个从自然生态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仿生概念,可以通过生态问题的思考模式来有效的解释中国的金融问题。金融生态这一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创新理念,最早由周小川行长提出,他将生态概念引申到了金融领域,并由此衍生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了面临和全国共性的
2、问题外,还面临着诸如金融业发展所依托的经济环境差、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社会金融意识相对较弱等许多特殊性。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不仅要准确把握金融生态的一般性,更要认真分析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的特殊性,科学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构建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关键词 甘肃 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对策 ABSTRACTThe financial ecology is a natural ecolog
3、ical concepts arise out of the biomimetic concept, through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inking to explain how Chinas financial problems. The innovative concept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eory, first proposed by Zhou Xiaochuan, ecological concept extended to the financial secto
4、r, and thus derived from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Gansu Province is less developed western region, the western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o face the common problem, faced with poor economic condition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
5、ustry relies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intermediaries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relatively weak sense of social financial and many other particularity.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not only to accurately g
6、rasp the generality of the financial ecology, more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science to promote reg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to promote
7、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create a favor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safeguard judicial justice, build a good financial and legal environmen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8、make great efforts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financial markets to optimiz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Gansu,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e countermeasures一、前言“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在生态学中生态环境是指与生物有着紧密关系并影响其生存、进化的自然环境。由于金融也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中发生、受一定时空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因素影响的,所以人们借用生态环境的概念,来研究金融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金融生态环境是指
9、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在广义上,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切基础条件;在狭义上,他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诚信环境、企业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个总和、渐进、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地区金融的健康发展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行为以及创建诚信、规范、有序和经营文化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实践证
10、明,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金融业的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国内外均对金融生态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一)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白钦先(2001)较早描述了金融生态环境。认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社会经济扩大资源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而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他强调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其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对经济活动会产生约束性影响,从而为金融生态的提出和深入研究破了题。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1、金融生态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运行原理、作用机制和演进过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杨子强(2005)从广
11、义与侠义两个层面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他认为,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侠义而言,则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林廷生(2006)在政府主导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中指出,金融发展取决于金融生态状况,改善金融生态是新时期政府抓好金融工作的切入点。从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出,2007 年以前,拆借的交易量总体比2007年以后小很多,2007 年以后保持稳步上升
12、。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2007 年8 月6 日起,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的实施,取代了过去的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拆借市场向市场的真实状况回归,对我国拆借市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我国同业拆借的参与主体 办法的颁布,使得拆借市场参与者的范围从10 个扩大到了16个,从原来的银行类金 融机构扩大到涵盖全部的银行类和绝大部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首次被纳入同业拆借市场申请人范围。在办法实施之前,主要拆出者是商业银行。占整个市场量的60以上,主要拆入者是各证券公司和商业
13、银行。2007 年办法开始实施,参与方的种类在法律意义上得以增加,因此我们以2007 年和2008 年两年的数据(图略)为例进一步分析,通过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在办法颁布前后,商业银行都是我国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既是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也是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拆借行为主要发生在商业银行之间。这是由我国金融市场的成长的总体情况决定的,如果要使拆借市场进一步活跃,需要所有金融机构的参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是拆借参与者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3、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 对2001 年至2009 年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期限分类统计表进行分析。相关数据表明,拆借期限越短,所占比例越大。其中
14、,期限为1 天的拆借,又称隔夜拆借,所占比重最大,占大约71%,其次是期限为7 天的拆借,占27%,两者加起来占了拆借市场的绝大部分。期限20 天和30 天的拆借品种总体上只占2%, 而拆借期限为60 天、90 天和120 天的交易量近乎为0%。办法中明确规定,拆借所得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期限较长,因此这一规定也是拆借方减少了长期拆借的动机。对于拆借期限各国相关法律都有类似的规定,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对风险的控制。金融机构的作用是资金融通,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的比重很大,也就是说,其资产所对应的债权很大。金融机构进行拆借时,必定伴随着风险的发生,因为但凡借贷就有风险,而且期限
15、越长风险越大。倘若金融机构间进行大量的长期拆借,那么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大大增加。4、我国同业拆借的利率我国的拆借市场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拆借市场利率的现状,现对我国拆借利率做简单的实证分析。由于办法的实施对拆借市场影响巨大,研究办法实施之前的数据已无意义,办法的实施是在2007 年下半年,考虑到政策时滞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 年1 月到2009 年12 月的数据。在市场发达的情况下,拆借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国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回购利率、价格消费指数、股价指数、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的比值和主要汇率等因素有关。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选取如下变量:RI:同业拆
16、借利率,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选取一天拆借利率。LOAN:贷款利率,数据选用我国一年期贷款利率。DEI:存款利率,选取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TBOND:国债利率,在我国,三期凭证式国债发行量最大,以其各月加强利率作为国债利率分析。RES:法定准备金率。REP:回购利率,经加权处理。CPI:我国消费价格指数。STI:总合股价指数,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海A股月最高和最低总合股价指数的算术平均数。L/D: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总额比值。EXR:Z 选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每月的平均汇率水平。二、回购市场 回购协议市场又称为证券购回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
17、活动由回购与逆回购组成。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业务的类型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质押式回购业务;二是买断式回购业务;三是开放式回购业务。 质押式回购是指持券方有资金需求时将手中的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的一种资金交易行为。 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开放式回购业务与质押式回购业务的性质是相同的,只是质押式业务是通过网上交易办理,而开放式回购业务是针对不能在网上交易但又托管在国债登记公司的一些企业债券开办的一项业务,回购双方通过纸质的合同在网下进行交易。这里的回购
18、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从本质上看,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一)、中国债券回购交易市场的形成与演进我国的债券回购业务始于1991年。为了提高债券流动性,STAQ系统于1991年7月宣布试办债券回购交易,随后,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各证券交易中心也纷纷推出了债券回购业务。1994年是债券市场迅猛发展的一年,回购市场的交易量急剧增大,回购交易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在债券回购市场的最初发展中,由城市兴办的证券交易中心,主要发挥的是在本省区范围内调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资金流动的基本方向,是将分散在中心城市邻
19、近区域的资金,集中到中心城市来使用。从资金在全国范围的流动来看,基本的格局仍然是从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地区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债券回购市场在我国出现后不久就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如交易形式和资金用途不规范,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费吸纳和运用情况较为严重;一些金融机构用回购资金绕开当局的信贷规模控制扩张贷款,逃避中央银行的监管;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的“地下交易”也很活跃。有鉴于此,1995年8月,中国开始对债券回购市场进行规范清理,场外交易基本被遏止,回购市场的混乱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中国债券回购市场进行清理之后,债券回购就主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从此,我国
20、的债券回购实现了集中交易和集中托管,全国统一的债券回购市场的形成,也形成了全国统一债券回购交易价格和债券回购利率,从而对推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尽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交易所集中交易的债券回购市场,但商业银行也广泛地参与到了交易所的债券回购交易中,一些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便通过债券回购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量资金后,转而投资于股票市场。这是助长我国1995年至1998年间股票市场大幅上涨的资金供给方面的原因。于是,我国在1998年又对债券市场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改革,将商业银行的债券交易业务从交易所分离出来,组建专门供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债券回购交易的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两个相互平行的债券
21、回购市场。最初,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其名称是完全相对应的,即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参与,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则被排斥到了这个市场之外。自2000年起,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进入这一市场参与回购交易。自此,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就正式建立起了资金流通的正规渠道和机制。与现券交易相比,以债券为抵押品的债券回购交易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债券回购一出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的时候,就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注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回购交易量便迅速上升并盖过了债券的现券交易。到2003年,我国的债券回购交易额突破了17万亿元,相对于1997年13183亿元的债券回购交易量
22、而言,增长了近13倍。随着债券回购交易量的扩张,债券回购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7年,债券回购交易占货币市场交易量的比重还不足40,但到2003年这一比重就达到了70以上的水平。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债券回购市场具有多重功能(李扬,1996;李扬、彭兴韵,2001)。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回购交易,它们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统一,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和合理化;对于各类非金融机构(主要是企业),它们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对自己的短期资金作最有效的安排;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回购市场则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所和贯彻货币政策的渠道。虽然中国债券回购市场的最初发展没
23、有进入上述轨道,市场参加者自始的首要目的和持续的动力之一,都是为了绕过货币当局的控制、从居民手中争取日益增长的储蓄、从金融机构吸引资金、以及摆脱信贷规模的约束,但现在,回购市场正逐步恢复到其货币市场功能的本来面目,市场参与者们规避信贷规模控制、筹集长期资金的动机正逐渐弱化,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取得收益与风险平衡的意图则日趋明显。中国债券回购市场的迅速发展,为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二)回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我国建立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初衷就是要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以免股票市场风险通过债券回购途径
24、传染到银行体系,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建立之后,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能进入银行间回购市场,它只是商业银行之间进行流动性管理和头寸余缺调整的场所。然而,这样人为阻隔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给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000年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获准陆续进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相互融通资金,在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便有了资金流通的合法的渠道和机制。但是,交易所与银行间两个回购市场之间仍然是分割的。首先,两个回购市场之间有着相异悬殊的回购参与者。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只限于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只能在交易所进行债券回购交易,同样地,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