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论文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与对策.doc
《金融专业论文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专业论文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与对策.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毕业生姓名:专业:金融保险学号:080823028指导教师所属系(部):经贸系二一一年五月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评阅书题目: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经贸系 金融保险 专业 姓名 设计时间:2011年3月7日2011年5月8日 评阅意见: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职务: 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卡 经贸 系 金融保险 专业 姓名 答 辩 内 容问 题 摘 要评 议 情 况 记录员: (签名)成 绩 评 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综合成绩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前言
2、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很容易诱发金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金融运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金融行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金融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此环境下,我国应该借鉴目前金融业相对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金融监管的经验,尽快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于确保我国金融业的安全性、效率性、与高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与国内角度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问题做了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有着诸多不适之处,因
3、此,我国应该以高瞻的态度放眼未来,以积极地应对政策来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弥补我国金融业现行存在的不足,更加美化我国的金融优势,为将来我国金融业能站在世界之巅做出更好的努力。目 录摘要1关键词11. 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定义21.1金融监管21.1.1金融监管的含义21.1.2金融监管的目的21.1.3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21.1.4金融监管的意义31.2金融监管体制32.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2.1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42.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52.2.1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52.2.2监管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62.2.3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72.2.4监管人员素质
4、有待进一步提高73.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73.1国外有代表性的金融监管体制比较73.1.1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73.1.2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83.1.3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83.1.4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和分析93.2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94.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114.1对金融机构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监管114.2完善金融监管方式124.3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124.4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135. 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谢语16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金融监管是个重要的问题,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金融监管是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保障金融体
5、系运行安全和效率,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它是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保障。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变迁的,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有法可依阶段改革深化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各国金融机构都加大了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的力度,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融合与混业监管,在这一程度上又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又有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情况,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国外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相比,我国的监管模式具有独特
6、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不仅如此,我国还不断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监管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使我国的监管体制更加完善,金融业更能跻身在世界前沿,在全国的金融行业中更能独占鳌头。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体制;混业经营;分业监管1. 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定义1.1金融监管1.1.1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也称为金融监管治理,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一般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
7、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通俗的讲,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规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的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金融监管是一种外部力量,因此,金融监管并不能确保金融机构不发生金融风险和损失。1.1.2金融监管的目的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有效的顺利实施,维护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1.1.3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坚持分类管理、公平对待、公开监管三条基本原则。所谓分类管理原则就是将银行等金融机构分门别类,突出重点,分别管理;所谓公平对待原则是指在进行
8、金融监管过程中,不分监管对象,一视同仁适用统一监管标准,这一原则与分类管理原则并不矛盾,分类管理是为了突出重点,加强监测,但并不降低监管标准;公开监管原则就是指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监管时须明确适用的银行法规、政策和监管要求,并公布于众,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明确监管内容、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接受监管,同时也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1.1.4金融监管的意义金融业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一种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但是这种监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边界的,诸如监管法规的滞后性、监管弹性不足等,从而使有效监管
9、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社会中介、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市场约束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优势,成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防线。从而在金融监管和上述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整合、有机链接的机理。从长远看,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机制,不仅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更在于通过监管链接,促使社会中介、行业公会、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与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种默契,变成一种合作,从而更好的管制金融业,提高金融业的发展。1.2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力分配方式和组织制度,根据监管主体数量的多少,将金融监管体制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单一监管体制又称为一元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
10、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多头监管体制又称为多元监管体制,是根据不同的金融主体及其从事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对其实施监管的体制;从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和稳定性。总之,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监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体制的前提,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必然后果,没有了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体制就无从谈起,同样,没有了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不能有序的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产物,是各大金融体系即金融监管机构为了金融市场有序,稳健的发展而建立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和稳定性。2. 我
11、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1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几乎从事全部金融业的管理和经营工作,政府成为了社会经济体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国家通过财政对社会经济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时期,我国不存在现实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改革开放后,随着竞争机制的逐步引进,传统的“大一统”垄断性金融体系被打破,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向市场化进行变革,从时间跨度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2年: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初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金融,该时期
12、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的是放在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上,对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工作不是很重视,研究不多,金融监管的作用发挥的不是很理想。1993-1997年:金融监管进入有法可依阶段1993年,人民银行提出整顿金融秩序,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转变,之后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和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金融法律,我国的金融监管开始走上了依法监管的轨道。1998年至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阶段这一时期,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承担各类银行、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
13、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银行与其所办的信托、证券业务相继脱钩,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分别负责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的监管,我国正式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工明确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 经过了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得到了完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基本形成,通过总结国外金融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金融工作的实际,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包括中央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在内的多部金融法律法规,证券业、保险业等各分支金融行业相继成立了自律组织,并制定了各自的行业自律公约,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金融法律规章体系,可以说
14、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对我国金融业的组织、活动、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我国确立了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分别有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同时目前金融立法的法律框架同样是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成立,基本上某一类金融业务对应着一种金融机构,可以说,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分业模式;第三,银行监管逐步规范,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要求金融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加强管理,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2.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各金融监管机构作为国务院下设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15、根据不同的授权,实行分业监管,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在我国目前的政体安排与现实国情条件下,这种“金融消费者(存款人、投资者、投保人等)中央银行(国务院)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委托代理链条设计,能充分保证监管者独立行使监管职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包括:2.2.1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金融监管的内容和范围应该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全部业务活动,但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我国目前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是机构的审批和经营的合规
16、性,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尚不规范和完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监管资源过多地分配在摸清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而对其治理风险的方法和能力监管不够第二,风险监管的内容不全面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前的监管还属于空白对于金融体系来说,一个强有力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应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同样重要,而我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法律对此规定也比较粗,(如商业银行法第69条到72条,保险法第84条到90条共7条),很多地方弹性都比较大,对于市场退出的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严重的缺位在监管范围上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轻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国有独资银行以外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
17、存在差较大的风险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基本上还属于空白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银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此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涉足网上银行业务,但这种发展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进行的。英国FSA副主席福特曾说,未来金融领域的一大风险将来自于网络,假如监管不到位,几年后很可能出问题。2.2.2监管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 在市场经济下,金融监管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即金融当局的外部监管、金融机构的自我治理以及社会监督;所采取的手段也主要有三种:即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然而,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自我治理虽有,但自我约束、自我
18、治理机制不完善;行业自律组织很少,而且还没有发挥大的作用。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银行业只是偶然进行检查,没有形成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从监管手段上来说,监管应是依法进行,而现实情况却是法规不健全、实施细则缺乏,造成在具体的监管操作中时常出现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约束力不强、操作随意性大等现象,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另外,还没有多少监管的经济手段。2.2.3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至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通常以计划、行政命令,并辅以适当的经济处罚形式对我国的金融业进行管理,法律手段及其薄弱,虽然自1993年开始逐步颁布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初步形成了金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专业 论文 简述 我国 金融监管 体制 问题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