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研究.doc
《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研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不吸收公众存款、可经营贷款业务的新型机构,是我国旨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而进行的重要金融体制创新,也是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效补充。2008年8月,重庆市通过了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在重庆市的试点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小额信贷业务得到较快发展,社会反响积极,小额贷款公司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加强对我市“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活跃金融市场、推动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本文拟对我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小额
2、贷款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额贷款在重庆今后的发展思路。一、小额贷款的系统认识(一)小额贷款的概念小额贷款(MicroCredit)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小额贷款在中国: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合理的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发展概述(一)产生背景小额贷款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主要是为了满足穷人的信贷需
3、求,额度很小,无需抵押。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热烈欢迎,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到如今已经几乎覆盖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全球共有1亿人受益于小额信贷,约占全球总贫困人口的8.3%。小额信贷的发展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的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进一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和贷款覆盖率为目标的小额贷款,目前,从国际范围来看,多元化模式的小额信贷正逐步融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
4、的过程。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其目的是弥补银行在当地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盲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这极大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二)发展现状(1)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明显的信息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它一方面增加了农村的融资渠道;同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而且能在竞争中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由2008年底的不到500家,发展到2009年的1334家,到2010年10月已达2300
5、多家。统计显示,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河北,分别为286家、204家、194家、176家和152家,普及到的农村贫困人口1231万。在众多小额信贷机构中,小额贷款公司是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也是当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通道。(二)小额贷款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目前我国小额信贷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规模、覆盖面或者绩效等方面,都与国际存在很大的差距,而现在的发展状态可以说是想做的做不了,能做的又不想做。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政府出台政策时并未加以定义,大多数的小额贷款公司并非做的是小额贷款,因
6、为成本低、风险可控,政府没有相关的金融监管,更多的业务是面向中小企业贷款,在为贫困的低端人群贷款上的服务做的很不够。另一方面,很多真正想做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没有能力服务真正需要的客户。二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小额贷款需求的增加,加之我国也不断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不断放宽其成立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其资本的逐利性也暴露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小额信贷研究室主任陈同全认为,“随着小额贷款款公司数量堵塞不断增加,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会使其在今后的放贷中,偏偏离草根经济体,转而向大中型成熟企业放贷。”三、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一)规模壮大,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
7、末,进入人总行统计系统的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有75家,比2010年6月末增加11家;从业人员1042人,比6月末增加237人;实收资本55.28亿元,比6月末增加11.93亿元;贷款余额60.32亿元,比6月末增加19.32亿元。 2010年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户均实收资本为7370万元,比6月末户均6773万元增加598万元;户均人数13.9人,比6月末户均12.6人提高1.3人;户均贷款余额804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贷款余额579万元,分别比6月末提高1637万元和70万元。2010年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与实收资本的比值为1.09:1,比6月末的0.95:1有所提高。(二)企业收益效率
8、稳步提高,与发达城市仍有差距 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2010年6月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户均实收资本高于全国368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万元,而2010年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户均实收资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8万元,户均贷款余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7万元,分别比6月末提高190万元和518万元。 在四个直辖市中,2010年末,我市在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实收资本、贷款余额四项指标均处领先位置。但在户均实收资本、户均贷款余额、从业人员人均贷款余额三个主要效率指标方面,我市都低于上海和北京,仅高于天津,而户均从业人员数则位居第一,我市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效率在直辖市中并未占优,有待进一步提
9、高。 表1:2010年直辖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效率指标对比内 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户均从业人员(人/户) 10.29.67.8 13.9户均实收资本(万元/户) 9675671610378 7371户均贷款余额(万元/户) 9390538413086 8043从业人员人均贷款余额(万元/人) 9255591674 57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网站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整理。(三)发展空间大,发展力量有悬殊 2010年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户数排全国第15位,从业人员数排全国第第11位,实收资本排全国第10位,贷款余额排全国第11位,户均人数排全国第2位。 从企业效率指标看,我市小额贷
10、款公司户均实收资本排全国第11位;户均贷款余额排全国第11位;从业人员人均贷款余额排全国第16位。 从宏观效率看,2010年末,我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的0.55%,贷款余额相当于GDP的0.76%,按2010年末全市2884.62万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小额贷款余额为209元,均排全国第7位。我市主要指标在全国的排名除户均人数外都处于比较靠后位置,这说明我市的小额贷款发展力量仍有悬殊,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的小额贷款发展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得到进一步挖掘。 四、重庆市小额贷款发展的SWOT分析(一)重庆市小额贷款发展的优劣势(1)重庆市发展
11、小额贷款的优势 1、金融业成为重庆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 2009年,重庆新增各类融资约300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万亿和8500亿大关,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高达 37.5%,金融业占当地GDP比重超过 5%,贷款余额与GDP的比例接近1.5:1,金融业首次成为重庆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重庆GDP中有6%来自金融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0.91%,处于西部最低。重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证券化率达100%。二是重庆市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地,拥有全国仅有的三家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之一,是大区证监局、银监局和保监局的所在地,是四大国有银行省级行所在地
12、,是除广发行外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管辖行的所在地。重庆拥有西部地区其他城市(除成都外)不能比拟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等各种内外资、港资金融机构近6000家,并聚集了大批的金融管理人才。金融机构数量、资产及外资银行数量虽不及京、沪、深,但重庆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金融生态建设已有良好起步。这就为小额贷款进行融资、资金周转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2、重庆中小企业增多,市场前景广阔。在全国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信贷规模的收缩对中型企业融资有较大冲击,小型企业在夹缝中融资空间虽有所加大,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担保机构审保会和银行审贷会都通过的贷款项目,兑现贷款比例却有所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小额贷款 公司 发展 现状 及其 对策 建议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