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毕业论文25476.doc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2547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专业毕业论文25476.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汇率制度的未来:当前的国际争论与评价 摘要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几乎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在国际政策圈和理论界对国际金融架构的讨论中,汇率制度成为中心论题之一,而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中间制度消失论”的兴趣,激起了各方热烈的讨论和交锋,全面分析和透视这场国际争论可以发现,各方就未来汇率制度提出的许多建议,既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场讨论的影响,而对于中国来说也可能是汇率制度健全化的一次契机。 关键词 汇率制度 中间制度消失论 汇率制度健全化 目 录一、国际汇率制度1(一)汇率制度的有关概念
2、1(二)主要国际汇率制度1二、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2(一)汇率制度的改革2(二)汇率制度在不同类型国家的演变过程2三、国际汇率制度的争论2(一)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理论争论3(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3四、从汇率制度改革看未来汇率制度发展趋势3(一)影响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因素3(二)关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措施4结论6主要参考文献7后记8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的所有情形,具体采用何种汇率制度,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世界上进行过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被迫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家,如一些转轨国家和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一类则是主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家,如
3、智利、印度,以及欧元区国家。这些国家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各不相同,取得的效果也大有区别,所以在本文中将对目前国际汇率制度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及提出建议。 一、国际汇率制度各国政府确定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比价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由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遵守的有关国际货币运行的程序和规则。(一)汇率制度的有关概念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国际汇率体系和各国汇率安排是汇率制度的两个层面。国际汇率体系是由单个各国汇率安排组成的,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两者基本一致。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两者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二)主要国际汇率制度
4、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个时候,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是人为规定金平价,所以可以进行调整,而出现了特里芬难题:当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时,面临国际清偿力和货币信心的两难选择而在当下,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至今,世界大的趋势是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它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也不再规定中心汇率和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划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完全的自由浮动现实中并不存在,严格来说,当前的国际汇率制度属于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二、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纵观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100多年来打部分时间实行
5、的是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过,目前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也运行了近30年,事实表明弊端很多,在历史进程中,先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然后是浮动汇率制,以后又是固定汇率制但汇率可以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是目前的浮动汇率制。汇率制度的发展决不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简单轮回,金本位制时期的固定汇率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真正固定不变的是建立在政府不干预的自由竞争基础之上,而后者是可以调整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结果。目前的浮动汇率和20世纪30年代的浮动汇率制也有很大的区别。(一)汇率制度的改革就汇率制度的改革而言,
6、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可能性极小且赞成这两种极端汇率制度的也是极少数。从目前发达国家经常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发展中国家很多实行盯住汇率制来看,稳定汇率、缩小汇率波动幅度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所以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或以什么形式恢复固定但可调整的平价制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的所有情形,具体采用何种汇率制度,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国当前既没有出现一些转轨国家有过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时机均掌握在自己手(二)汇率制度在不同类型国家的演变过程世界上进行过汇率制度改革
7、的国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被迫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家,如一些转轨国家和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一类则是主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家,如智利、印度,以及欧元区国家。这些国家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各不相同,取得的效果也大有区别。转轨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前苏联和东欧这些转轨国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实行休克疗法后,这些国家出现持续恶性通货膨胀和GDP大幅度下降。它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是让汇率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还是将汇率固定以治理通货膨胀?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前者意味着有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后者则意味着放弃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一些转轨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利亚、俄罗斯和乌克兰
8、;而另外一些国家则选择了固定汇率,比如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无论是从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还是政策实施的成本来看,固定汇率的表现都要好于浮动汇率,采用固定汇率的转轨国家也更早地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但是,在九十年代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主张采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主张建立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有一些人则主张以欧元为榜样,建立区域性共同货币。这样,一些国家朝着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发展,而一些国家则朝着固定汇率制度方向发展,甚至采用外国货币。可见,对于转轨国家而言,究竟应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并没有定论。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在发生金融危机前,新兴工业化国家普遍有以下
9、特点:高利率、大量短期资本流入、资本帐户开放、经常项目赤字,等等。这些国家的汇率都同美元完全固定或基本固定。在1996年年中美元开始相对日元走强时,它们的货币就不得不随同美元一起升值,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同时,由于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短期投机资本,一旦固定汇率制度遭到国际游资的冲击,资本就会发生大规模恐慌性外逃,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抵御这种冲击,固定汇率制度随之崩溃。这样,这些国家不得不对汇率制度进行重大调整。主动进行市场化浮动汇率改革国家的成功经验:1999年,智利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到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成为主动进行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逐渐扩大汇率
10、波动幅度。在1999年实行浮动汇率以前,智利主要实行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是靠大规模的资本管制、外汇交易限制和多重汇率来实现的。根据通货膨胀进行汇率调整的做法持续到1978年2月。1982年9月,汇率允许在%的幅度波动,1989年年中波动幅度又扩大到%。1992年1月,波幅扩大到0%;1997年1月,扩大到2.5%。第二,在汇率开放的过程中实行资本管制。第三,加大国内体制改革力度。一是制度层面的改进,包括改革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和企业治理等等;二是技术层面的改进,包括银行和公司部门的货币配置要恰当、银行体系的美元化负债要合理、企业要能利用外汇衍生产品来规避汇率
11、风险,等等。第四,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并提高私人部门抗风险能力。第五,在实行浮动汇率后,中央银行在必要时也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但却限于一些例外的情形。干预只能是不得已时才采用。智利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程序很严格,要求向外界公开干预的原因、最大的干预金额,以及干预的时间表。三、国际汇率制度的争论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相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一定的体系。然而从近乎“完美”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汇率发展至今似乎陷入了“无制度”的牙买加体系,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呼唤着新的国际汇率体系的到来。正当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两派学者争论不休时,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OCA
12、),欧元区便是该理论的伟大实践。区域经济货币一体化已成为现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如欧元的成功启动并实施;拉美美元化也已开始;亚洲单一货币也提上议事日程。实践证明货币区理论是能在全球范围适用的。货币一体化也是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点阐述了催生货币一体化的理想条件与现实标准和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未来国际汇率体系的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世界货币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就曾有全世界统一货币的想法和计划,后来许多相关人士也曾有过类似的尝试。金融整合与政治整合不一样,对金融危机的恐惧是金融整合的强大推动力。(一)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理论争论汇率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专业 毕业论文 2547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