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法规汇总03.doc
《金融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法规汇总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法规汇总03.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2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5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NAFMII指引0003)7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8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11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13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NAFMII规则0001)15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18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29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规程36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43银
2、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49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55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NAFMII指引0002)62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NAFMII指引0001)65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2008年3月14日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促进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
3、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 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交易应遵循诚信、自律原则。 第四条 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注册。 第五条 债务融资工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结算。 第六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为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提供服务。 第七条 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信息。信息披露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八条 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由金融机构承销。企业可自主选择主承销商。需要组织承销团的,由主
4、承销商组织承销团。 第九条 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由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第十条 为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服务的承销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应勤勉尽责,严格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按规定和约定履行义务。 上述专业机构和人员所出具的文件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应当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发行价格和所涉费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任何商业机构不得以欺诈、操纵市场等行为获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二条 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者应自行判断和承担投资风险。 第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依据本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相
5、关规定对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与交易实施自律管理。交易商协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自律管理规则,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四条 同业拆借中心负责债务融资工具交易的日常监测,每月汇总债务融资工具交易情况向交易商协会报送。 第十五条 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债务融资工具登记、托管、结算的日常监测,每月汇总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兑付等情况向交易商协会报送。 第十六条 交易商协会应每月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汇总情况、自律管理工作情况、市场运行情况及自律管理规则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交易商协会对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机构和人员,可采取警告、诫勉谈话、公开谴责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
6、银行依法对交易商协会、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交易商协会、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和交易等有关的信息。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机构和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短期融资券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2号)、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和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0号)同时终止执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第一
7、条 为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第三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规则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第四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第五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
8、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企业在中期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第六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制定发行计划,在计划内可灵活设计各期票据的利率形式、期限结构等要素。第七条 企业应在中期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应对企业信用评级下降、财务状况恶化或其它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情况的有效措施,以及中期票据发生违约后的清偿安排。第八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除应按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信息外,还应于中期票据首次发行公告之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一次性披露中期票据完整的发行计划。第九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由符合条件的承销机构
9、承销。第十条 中期票据投资者可就特定投资需求向主承销商进行逆向询价,主承销商可与企业协商发行符合特定需求的中期票据。第十一条 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应披露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中期票据若含可能影响评级结果的特殊条款,企业还应披露中期票据的债项评级。第十二条 在注册有效期内,企业主体信用级别低于发行注册时信用级别的,中期票据发行注册自动失效,交易商协会将有关情况进行公告。第十三条 中期票据在债权债务登记日次一工作日即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之间流通转让。第十四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NAFMII指引0003)第一条 为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
10、行短期融资券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第三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规则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第四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短期融资券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第五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
11、资金用途。企业在短期融资券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第六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按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信息。第七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由符合条件的承销机构承销。第八条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披露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和当期融资券的债项评级。第九条 企业的主体信用级别低于发行注册时信用级别的,短期融资券发行注册自动失效,交易商协会将有关情况进行公告。第十条 短期融资券在债权债务登记日次一工作日即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之间流通转让。第十一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第一条 为
12、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交易商协会依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关自律规则及本规程对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实行自律管理。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超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内的短期融资券。第四条 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流动资金需要,不
13、得用于长期投资。第五条 企业注册超短期融资券,应提交以下注册文件:(一)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报告(附企业公司章程及符合章程规定的有权机构决议);(二)主承销商推荐函;(三)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拟披露文件;(四)注册发行所需的其它文件。第六条 企业应通过中国货币网和上海清算所网站披露当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文件,发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发行公告;(二)募集说明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提示及说明、发行条款、募集资金运用、企业基本情况、税项、发行的有关机构、信息披露安排等章节);(三)法律意见书;(四)企业主体评级报告;(五)企业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会计报表。企业如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
14、露上述(四)、(五)款要求的有效文件,则在当期发行时可不重复披露。第七条 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应至少于发行日前1个工作日公布发行文件。第八条 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可在公告发行文件的同时公布本息兑付事项。第九条 企业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文件及重大事项信息披露文件应以不可修改的电子版形式送达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同业拆借中心依据本规程及相关自律规则完成信息披露文件的格式审核后,对符合规定格式的信息披露文件予以公布,并及时发送上海清算所,由上海清算所在其网站公布。第十条 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应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第十一条 企业应在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后2个工作日
15、内将发行情况向交易商协会备案。第十二条 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可设主承销团,每期发行可设一家联席主承销商或副主承销商。第十三条 超短期融资券在上海清算所登记、托管、结算。第十四条 同业拆借中心为超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提供服务。第十五条 本规程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第一条 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16、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财产、财产权利或财产和财产权利的组合。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第三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第四条 企业可选择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第五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设置合理的交易结构,不得损害股东、债权人利益。第六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制定切
17、实可行的现金流归集和管理措施,对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有效控制,对资产支持票据的还本付息提供有效支持。第七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所募集资金的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应提前披露。第八条 企业应在资产支持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一)债项评级下降的应对措施;(二)基础资产现金流恶化或其它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等情况的应对措施;(三)资产支持票据发生违约后的债权保障及清偿安排;(四)发生基础资产权属争议时的解决机制。第九条 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披露以下信息:(一)资产支持票据的交易结构和基础资产情况;(二)相关机构出具的现
18、金流评估预测报告;(三)现金流评估预测偏差可能导致的投资风险;(四)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定期披露基础资产的运营报告。第十条 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通过交易商协会认可的网站披露本指引第九条所述信息。企业选择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在定向发行协议中明确约定本指引第九条所述信息的披露方式。第十一条 企业选择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当聘请两家具有评级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鼓励对资产支持票据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等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进行信用评级。第十二条 本指引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
19、票据业务指引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集合票据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章程及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中小非金融企业(简称企业),是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界定为中小企业的非金融企业。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集合票据,是指2个(含)以上、10个(含)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第四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
20、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规则在交易商协会注册,一次注册、一次发行。第五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单支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第六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发行文件中应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任一企业在集合票据存续期内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均须经有权机构决议通过,并应提前披露。第七条 集合票据的产品结构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参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清晰,各企业的偿付责任明确。第八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
21、据应制定偿债保障措施,并在发行文件中进行披露,包括信用增进措施、资金偿付安排以及其他偿债保障措施。第九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披露集合票据债项评级、各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以及专业信用增进机构(若有)主体信用评级。第十条 企业应在集合票据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应对任一企业及信用增进机构主体信用评级下降或财务状况恶化、集合票据债项评级下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情况的有效措施。第十一条 在注册有效期内,对于已注册但尚未发行的集合票据,债项信用级别低于发行注册时信用级别的,集合票据发行注册自动失效,交易商协会将有关情况进行公告。第十二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按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
22、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信息。第十三条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由符合条件的承销机构承销。第十四条 集合票据投资者可就特定投资需求向主承销商进行逆向询价,主承销商可与企业协商发行符合特定需求的集合票据。第十五条 主承销商应协助企业做好集合票据的信息披露、登记托管、交易流通、本息兑付相关工作。第十六条 集合票据在债权债务登记日的次一工作日即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转让。第十七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NAFMII规则0001)(2008年4月15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2月24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23、)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第三条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负责受理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第四条 接受发行注册不代表交易商协会对债务融资工具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进行实质性判断。注册不能免除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的法律责任。第五条 债务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 投资 银行间 债券市场 企业 债务 融资 工具 法规 汇总 0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