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不确定性研究——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doc
《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不确定性研究——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不确定性研究——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组 宏观经济与发展 12,000字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不确定性研究*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673009)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6BJY012)的资助。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田青 马健 高铁梅(东北财经大学)【摘要】本文运用1992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七个不同收入组数据及Panel Data 模型,检验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过度敏感性,且不同收入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不同,低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强,高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弱。在引入不确定性因素后,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
2、不确定性尤其是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消费 过度敏感性 不确定性 Panel Data 模型 The Research of Excess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on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The Case of Different Income RankTian Qing Ma Jian Gao tieme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The
3、paper uses datum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of different income rank from 1992 to2006 and Panel Data model to survey the excess sensitivity on consumption of every rank. The result shows that every rank has an obvious different sensitivity. Lower income household have a stronger sensitivity and high
4、er have a weaker sensitivity. When we add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odel, we find that all of the income ranks sensitivity decrease different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uncertainty, especially the uncertainty of expected expendi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xcess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
5、n.Key words: Consumption, Excess sensitivity, Uncertainty,Panel Data model联系方式:田青 女,1967年11月,东北财经大学信息系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tqwlyy ;电话: 0411-81112180,13147869060 ;联系地址: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系(116025)。马 健 女,1982年 9月,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高铁梅 女,1951年12月,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电话:0411-84738083(H)
6、;电子邮箱:gaotiemei。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不确定性研究*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673009)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6BJY012)的资助。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田青 马健 高铁梅(东北财经大学)【摘要】本文运用1992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七个不同收入组数据及Panel Data 模型,检验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过度敏感性,且不同收入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不同,低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强,高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弱。在引入不确定性因素后,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不确定
7、性尤其是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消费 过度敏感性 不确定性 Panel Data 模型 The Research of Excess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on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 The Case of Different Income RankTian Qing Ma Jian Gao tieme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The pap
8、er uses datum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of different income rank from 1992 to2006 and Panel Data model to survey the excess sensitivity on consumption of every rank. The result shows that every rank has an obvious different sensitivity. Lower income household have a stronger sensitivity and higher
9、have a weaker sensitivity. When we add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odel, we find that all of the income ranks sensitivity decrease different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uncertainty, especially the uncertainty of expected expendi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xcess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n.K
10、ey words: Consumption, Excess sensitivity, Uncertainty,Panel Data model一、 引 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却急剧下降,从1993年的0. 82下降至2006年的0. 68,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也从26%下降到9.5%,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6年我国国内储蓄率高达50%,消费行为的这一变化使得这一时期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中国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6年的36.4%,最终消
11、费占GDP比重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左右下降到2006的50%,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增加城镇中低阶层居民收入、减免农业税和增加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等等,目的就是刺激居民消费,但消费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国内学者借鉴西方传统消费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给出了诸多解释,本文希望通过更细致的研究,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ife Cycle Hypothesis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简称LC-PIH)假说和随机
12、游走假说是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分析框架。LC-PIH假说认为,消费只与持久收入有关,当期的收入与消费之间不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预期收入和消费的变动都是可预测的。随机游走假说认为,如果消费者关于持久收入的预期是理性的,则前期消费就是本期持久收入的最佳预期,因此本期消费仅与前期消费有关,其他任何变量(包括当期收入)对消费都没有解释或预测能力。然而,实证检验并不能完全支持以上假说。Flavin(1981)发现,消费与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Flavin把这种现象称为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也进行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王合绪和夏阳(2000)使
13、用固定系数模型验证了中国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认为统计中的加总误差、短视、预防性储蓄以及流动性约束等可以用来解释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宋冬林、金晓彤等(2003)利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消费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认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存在过度敏感性,为使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有必要采取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申朴和刘康兵(2003)利用19822000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过度敏感性以及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和实际利率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杭斌和申春兰(2004)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使用变参数模型估计
14、了1978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系数;周建(2005)使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1978 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系数。大量的数据和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之间的确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即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过度敏感性。Madsen and McAleer(2000)认为流动性约束不可能解释所有的过度敏感性,不确定性是导致消费者偏离LC-PIH的另一重要因素。收入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的行为变得更为谨慎,且使消费对当前收入更为敏感。预期收入增加将降低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加当前消费,相反,收入下降会增加预防性储蓄,因而减少当前消费,这说明当前消费与当前收入具有正
15、相关关系。那么对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对消费敏感度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这种影响会有多大?上述学者的研究都是对消费的总量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对收入的七个不同层次建立了消费的Panel Data模型,试图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建立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经验模型,并利用Panel Data模型测算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过度敏感系数,进一步又引入预期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变量对模型进行扩展,并重新测算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的过度敏感系数;第四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
16、析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居民长期生活在微观风险与宏观风险 这里的微观风险与宏观风险也可以理解为个人风险与系统风险。在市场经济中,个人风险可以表现为身体健康状况、雇主满意程度等诸多影响个人未来收入的因素;市场经济中的系统风险主要是由制度变化引起的,在我国,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中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由教育体制、医疗体制、住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带来的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几乎为零的环境下,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城镇居民来讲,可支配收入少且平均,消费品通过配给制分配,国家和集体包揽了各类服务,居民很少有消费选择自由,同时也没有多少收入可供储蓄。消费者基本上不存在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17、也基本上不存在风险预期。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生活中存在着明显的微观风险与宏观风险,原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被逐渐打破,经济波动和外部经济的影响也使中国城镇居民在转轨时期所面临的宏观风险明显上升。有关研究表明,收入或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会使消费者更加谨慎,并且对现期收入更加敏感。主要表现为:收入大幅度下降会增大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使当期消费减少;反之,收入大幅度提高时,不确定性降低,消费者会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现期消费;对于支出而言,当预期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时,消费者会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的支出。可见,消费者如果预见到预期收入降低或预期支出增加,就会增加储蓄,减
18、少当期消费,相应地,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会更加谨慎。1 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价格及城市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开放后增长很快,虽然各收入阶层增长水平不同,但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如图1所示。除最低收入组在极个别年份(2002年)收入略有下降外,其他收入组在其他年份的实际人均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甚至增长很快。图1 不同收入组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情况(元)以往的研究表明,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那么面对收入的逐年增加,居民对未来收入不会存在下降的预期,并且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有关增加居民收入、保护
19、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政策出台,各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应当是上升的,或至少不是下降的。2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支出变化国家统计局在对居民消费状况进行统计时,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杂项共八大项,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属于生存性消费,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而涉及教育、健康的消费是一种生产性消费 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指利用商品或服务满足当前需要的行为,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消费,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眼前需要,而且还会提高人们的生产潜力,国际上称其为“生产性消费”(productive consumption)。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关系到百
20、姓民生的诸项改革对居民的支出和支出预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价格及城市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食品、衣着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比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医疗保健、教育文娱、城镇居住和交通通讯的支出比例上升迅速。其中,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娱具有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1)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导致居民的实际医疗支出增加。在公费医疗体制下,个人基本上无须承担医疗费用的支出风险。医疗制度改革后,个人的医疗支出比例增加,公费比例不断缩减,此外,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又导致药品价格、医疗费用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医疗支出风险都逐步转化为由个人承担
21、。统计资料表明,19922006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已从每年41.15元升至620.93元,2006年是1992年的15.09倍。(2)教育体制改革导致居民教育支出的迅速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的教育费用开始上涨,9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不断提高,从199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范围推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自费学生的比例提高,学费水平也逐年提高。从1997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学费也从最开始的每年几百元上涨到目前的5000元到8000元甚至更高。同时,教育机会的增加、筛选程序的简化,意味着个人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延长,个人
22、一生的教育总支出增加 除正常的教育费用上涨外,教育乱收费现象对居民的教育支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4日)报道,2003年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中共查出教育乱收费案件12634起,违规收费21.4亿元;2006年2月19日,发改委公布8所学校乱收费问题,仅八所学校的教育乱收费就达到2270万。消费者的这些支出在教育支出调查项目中却难以得到反应,因此本文后面的测算只能是低估了消费者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统计资料表明,19922006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娱支出已从每年147.45元升至1202.73元,2006年是1992年的8.16倍。我国城镇居民把钱花在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轨 时期 我国 城镇居民 消费 过度 敏感性 不确定性 研究 基于 不同 收入 阶层 实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