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doc
《谈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2006年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外资银行也不会立即对中资银行构成致命威胁。中资银行能否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过去的20多年以来,按照循序
2、渐进、逐步开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外资银行开放服务地域和领域,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的数量和其经营业务种类也迅速增加,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入WTO后,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将显著提高。本文试图通过认真研究过渡期结束后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我国银行业发展应对策略之浅见。 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现状及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现状。 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资银行目前已成为中国银行
3、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0月末,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资银行在华23个城市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包括外资银行分行181家,法人机构14家)。其中138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已有4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845亿美元,约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外汇贷款占我国外汇贷款总额的20%左右。 (二)过渡期结束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金融业的完全开放,将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业运用规模经济减少无效管理,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得到更高的回报,让客户有更多有效投资、分散风险的机会,并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直接和显
4、著的正面影响: 1.有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过渡期结束后,随着国外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大举进入中国,为中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它将进一步促使和加强中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市场互补,共同繁荣中国的金融市场。同时,将刺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以解决中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所谓的“脱媒化”问题。进而推动中国金融业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使中国的银行业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2.外资银行带来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银行的商业化起步比较晚,而外资银行一般都有近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比较先进,内控制度比
5、较完善。其现代化的管理以及优良的服务手段和高效的经营方式都有利于国内银行借鉴。 3.有利于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国外金融机构将把不断创新的金融新产品带入中国,尤其是将把领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新潮流的,以期货交易形式为内容的,以高科技为手段的,以规避市场风险、降低借贷成本、稳定投资收益、提高市场流动性、反馈全球信息、吸引众多客户、预测未来价格等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带入中国,为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 4.有利于金融业务、服务手段的提高。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将开辟多种国内银行未曾开办的新业务和新服务。这对中国金融业务的扩大、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服务手段的优质
6、化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5.有利于扩大资金利用渠道和资本投资效用的提高。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大批进入,将使一部分资金被带入中国,从而将拓宽中国的资金利用渠道。同时,由于国外证券商对基金管理业的参与,将会使基金品种逐步增多,开发出实用高效的金融产品。中国客户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投资选择,还可使有限的资本获得最大的效用。 6.有利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同时,根据世贸组织的互惠条款,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大踏步地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从而带动国内银行业务国际化,促进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的全球化。 由于中国银行业长期
7、受到政策保护,尚未能够完全适应市场化的运作,与大部分外资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劣势。2006年后对中国银行业便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从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表看,如此之快的人民币业务开放速度将使中国金融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原因之一是中国银行业存在资本金充足率普遍不足的情况,补充资本金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其次,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在五年内难以清除。这种差距具体反映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经济效率、技术手段、人才素质、业务流程的设计、服务质量以及风险防范等诸多方面,并最终体现在中外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上。因此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银行业务的冲击。从整体上看,对金融资源的竞争基
8、本上是一种零和博弈,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扩展,就意味着一部分业务与客户由中资转向外资,这将是外资进入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最直接的冲击。另外,外资银行由于有母行作后盾,因此在跨国融资上具有优势。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所做的承诺,在2006年后,外资银行将允许经营零售银行业务,并在一定时候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样,外资银行将从沿海到内陆,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在中国金融市场抢滩登陆,从而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阵地。 2.对银行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将以争夺大的优质公司客户为主,例如:大型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新科技企业等优秀客户群。 (1)关键竞争要素。在对少
9、数优质客户的争夺上,关键的竞争要素是服务理念、管理水平和人才优势,外资银行在这些方面都领先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客户基本采取单一的发展战略,大量资产质量状况较差的国有企业构成了中国银行业最主要的客户群。这样的客户结构将很难保证中国银行业能够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资银行目前对市场份额的研究,特别是多元化发展的研究与外资银行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外资银行将运用他们所擅长的细分市场战略,争夺跨国公司在内的优质客户群。主要利用中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局限,凭借其混业经营手段,满足中国企业日趋旺盛的资本市场筹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以此推销信贷产品,并利用银团贷款的手段,分散风险获取利润。 (2)信息
10、技术的运用。一般来说,中资银行偏重于贷款量的考虑,而外资银行则偏重于技术支持的考虑。当前真正优质客户的情况与以往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质客户往往具有技术服务标准要求高、自有资金相对充裕、存款较多的特点。因此,贷款这一要素已不足以有效吸引优质客户,如果不及时调整客户服务战略,银行就可能失去优质客户。在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客户服务方面,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是明显的。有资料表明,花旗银行2003年在IT上投资额高达59亿美元,美洲银行有39亿美元,可以说这就是差距所在。统计表明,中资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一旦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抢走,中资银行的优质资金来源将被分流,融
11、资份额也将被挤占。最终将导致中资银行市场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下降。 3.对金融人才的争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随着国外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国外金融机构与中国银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将是人才。外资银行将会以高薪聘用、优厚福利、委以重任、出国培训、公平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中资银行的各类优秀人才,其结果将会使中资银行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流失,进一步加剧中资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中国银行业人才流失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吸引人的机制,如果不能通过改革建立这样的激励机制,就无法遏制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这是对中国银行业生存的考验。 4.对中国银行
12、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中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银行业飞速发展,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的基础。 (一)国有商业银行成熟全面的网点布局和业务营销渠道。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银行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各家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走到任何一个城镇,各家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随处可见,电子汇兑、通存通兑业务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 金融市场 开放 国有 商业银行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