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doc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点和建构维度 【摘 要】本文围绕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教育部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密切相关的五个研究视点进行了探讨,说明了模式研究、模式改革和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关键思路、有机融合变通、深层拓展建构的三个建模维度,试图给人以启迪。 【关键词】 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建构 教育部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简称“试点项目”)正在顺利进行,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的载体或一种教学经验的升华,如何与我们的试点项目多视点和多维
2、度地紧密结合,以提升我们研究和建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正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探究的。 一、试点项目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多视点 就教学模式本身而言,其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显现,其代表作是B乔伊斯和M韦尔的教学模式一书。该书一版再版,至今已出第6版,我们除了感叹它适应社会需求的畅销之外,更看到了西方学者对教学模式研究的执著,这本身就鼓舞和推动着我们应该密切联系试点项目的实际,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点研究。 视点之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模式 试点工作中,我们经常要遭遇到模式,不论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还是“管理模式”,都需要我们按照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研究模式。 我
3、们当前开展的试点项目,实际上是一场现代开放教育理念和当代高等教育理论引领和指导下重要的教育实践,这个教育实践便是与我们办学宗旨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然而,理论与实践,本是属于“间接联系”的事物,并不能直接沟通和互相依赖,因此其转化就得有条件,即需要一个中介“模式”,这正是我们要研究模式的目的。 同时,现代科学方法还告诉我们,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用模式方法就可以针对常见的现象和问题,撇开其中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和因素,以凸现其结构、关系、状态和过程,就可以对其主要的、有特点的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观察、实验、模拟或操作,进而获取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在试
4、点工作中,我们身处远程开放教育环境,借助信息网络平台,面对在职在岗的成人学习者,在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中,我们肯定会面临着许多传统教育中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也就需要依靠“模式”来帮助解决。 另外,能否按照要求建立模式也是衡量我们试点项目工作水平和成效的标志之一。通常,模式之上为理论基础,之下则为运作策略,模式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通过建模承上启下,我们既可以寻求和丰富理论,又可以指导和推进实践,从而深化了试点,推动了工作。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有无“建模意识”,进而有无“建模成果”应当成为我们试点项目终结性评估的一条硬指标,我们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视点之二: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 探究教学
5、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我们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内涵既是对概念本质定义的界定,也是确定概念外延的依据,更是研究整个概念的基点。 然而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众多,如以美国学者B乔伊斯和M韦尔为代表著名的“计划说”(1972),美国学者D埃金的“策略说”(1979),我国教育学者提出的“综合说”(杨小薇,1987)、“体系说”(柳海民,1988)、“构成说”(李秉德,1991)、“样式说”(叶澜,1993)、“实质说”(熊川武,1993)和“模型说”(李晓文,2000)等等,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这就充分说明即使模式本身,就值得作为一个课题好好研究。然而为了建模,更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妨
6、避“难”就“易”,围绕大家比较认同的模式共性,暂作如下特征式的定义描述,以规避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能会产生的不足。这就是:教学模式首先得有特定的教学理念或思想,其次应有参考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或程序,最终还应配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或方法。 这里我们尤其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内涵。其中“教学理念或思想”是灵魂,没有它,教学模式就显得单薄和空洞,只能机械模仿,最终在实践中窒息;“活动结构或程序”是骨架,是教学过程的凝练,没有它,教学模式就会显得繁杂和含混;“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肢体,没有它,教学模式就无法借鉴和运作。由此可见,上述教学模式的特征性描述不是简单的粘贴和堆砌,而是对模式本身不同层面上关键因素的梳理和
7、整合,这将有助于我们在界定教学模式的同时,帮助我们区分出不同教学模式的种类和差异以便实践和借鉴。与此同时,还可以设法将一些“另类”的教学模式划归至教学方法或教学经验的范围中去。 为了认识和理解教学模式,我们还应对以下专业术语有所辨析: 1.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具有实质性内涵,即某种教学理念的蕴涵;而教学计划只是模式的外表,理论色彩过淡,往往过于具体和简单; 2.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在较宏观层次上反映教学要素的相互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模式则是人为研究出来的,且与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联系密切; 3.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作为教学过程的外在表
8、征,显得直观和明了,但不如教学模式那样有理性,重内涵; 4.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可模仿性,偏重于过程中的环节,但并不注重教学本质和规律的探究,也不像教学模式那样具有“中介”性质; 5. 教学模式也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教学模式相比更为实在,由于其术语解释颇多,缺乏唯一性,使用上易造成混乱。 从教学模式的外延来看,教学模式可以比作是教学领域中的一座桥梁,一头联系教学理论,成为抽象的理论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介,另一头则联系教学实践,从而使教学理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 视点之三:教学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什么关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
9、试点项目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作为大学来讲,其办学宗旨就是培养人才。为了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都在情理之中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社会大概念,就学校而言,教学模式可以认为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因此,要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篇大文章,首先就得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便是实现理想的教学活动效果,那就是既要贴近教育实际,更要反映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如果要对此厘定一种评价观,无非就是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展示教学过程中新
10、的主客体关系,发挥教学信息技术新的功能和优势,反映新的教学环境中师生角色作用以及教学模式应用的多样化。 试点项目中有两个重点研究的内容,一是加强素质教育,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密切相关,实践教学又与人才培养的途径不可分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它是当前改变人才培养中“重专业,轻人文”的锐利武器,换言之,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寻求的就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实践的操作化。而实践教学作为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的平行板块,它又是眼下扭转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倾向的重要举措,换言之,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途径的科学化。因此,教学模式改革与我们试点项目
11、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视点之四:教学模式与远程开放教育有什么呼应 远程教育的定义众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D基更先生1983年围绕远程教育“六要素”所作的完整定义,且一直被广泛引用。然而,我们却停留在其表层意义的理解之上,而对D基更先生提出的远程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形式师生分离的形态和内涵探究不足。于是1999年D基更先生又提出,师生的分离主要体现在“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分离”,他大声疾呼:“在教与学的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主体性关系,必须人为地重新创造。远程教育体系要跨越时空,努力重建教学相互影响的机会。”这便是有名的“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理论。因此,所谓远程教
12、育可以认为,它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距离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分离而采取重新整合的教育形式。所以,作为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其核心便是“努力重建教学相互影响的机会”,即施教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媒体资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言以蔽之:教学互动。 远程开放教育实质上是开放教育理念和远程教育形式的交集。“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育时空,开放教育方法,开放教育观念”(L克劳瑟,1969),这个开放教育的本质内涵更为我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升了境界。加上当今信息社会的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又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搭建了特色平台。 视点之五:当前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要注意些什么 为了更快更
13、好地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充分注意现行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不足,才能引以为鉴,少走弯路。这就是: 1. 对教学模式的理性化研究不多。理性化含量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我们现有教学模式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与我国对教学模式本身的研究滞后有关,另一方面虽然对特定条件下的教学实践有所探索和总结,但对“特定条件”这个深层次的含义理解不深,更对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外延拓展不力,从而无法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来,借鉴和推广就难以实现。 2. 对教学模式的综合化研究不够。综合化研究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个要素、多个环节及其多种关系进行整体、全面的关注,而非单方
14、面、个别化的研究。比如在研究内容上,有时关注于“教”,有时又侧重于“学”,如何对“教与学”一并研究显得偏弱;在研究方法上,往往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即采用归纳法较多,而从教学理论中推导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即采用演绎法却不够。由于归纳型教学模式的起点是实践中的经验,形成的思维过程是归纳,多半带有国人常有的思辩色彩而过于直白;而演绎性教学模式的起点是科学的理论假设,形成的思维过程是演绎,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萨奇曼的“探究教学模式”,以及国内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模式等,大多采用这种构建方法。另外,对中外教学模式的吸收、变革、整合和创新方面的举措不多,对主导
15、型、综合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不多,较习惯于教学模式低水平的重构再建。 3. 教学模式建构的简明性不足。抽象性和简明性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特色。现有教学模式的建构虽然有着理念和思想的支撑,也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依据,但如何将模式通过简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和图示表现出来,使其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比具体的实践更集中,就显得不足,有时“简”而“不明”,无法给人们以理解和启迪;有时则“明”而“不简”,不能方便人们运作和借鉴。 4. 教学模式研究的应用性不强。当前教学模式的研究,往往脱离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视野,有的尽管也提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但仅是将其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或途径而已,缺少深层内涵,导致
16、应用性不强。这里除了模式建构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不强以外,其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们习惯于单一刻板的研究思维方式,偏重于对有关局部和层次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对整体以及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 二、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模式的建构维度 在我们结合试点项目对教学模式本身进行了多视点的探究之后,我们就要正面回答,如何确定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维度,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学模式创新的力度和速度。 维度之一:确立关键思路 前面我们已对教学模式本身进行了探究,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活动的诸因素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样式。不同
17、的教学模式有各自独特的样式,但其中教学理念的确立以及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安排却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理念确立层面,应有这样的思路。在试点项目中,我们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不能脱离远程开放教育这一特定的大环境,因此开放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建模的核心理念;我们还要不断改变现有的传统的教学关系,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充分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建模的关键理念;现在我们实际上正在借助信息网络系统平台开展第三代远程教育,因此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就是建模的必要理念,如此等等。我们唯有将这些理念渗透并拓展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
18、让先进理念充分体现。 而在教学活动结构的层面,要作这样的考虑。在试点项目中,教学活动结构最重要的是具有“互动”(interaction)结构。所谓“互动”,实际上是社会学中的专用术语,意味着相互作用,这里的“互动”却又表征着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关系(educational relationship)。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师生相对分离,教学相对异步,这就极易导致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误解,“互动”的出现就是为了消除这种“误解”。为了表征互动的要求和效果,我们可以用“结构”(structure)和“对话”(dialogue)来度量。这里的“结构”为远程开放教育中反映学习者个别需要的一
19、种度量。理想的“结构”不仅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而且还能够认真地接受学习者的反馈要求;而“对话”则为表征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媒体资源和施教者三者彼此作出相关反应的一种能力。理想的“对话”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相关要素能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多向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学活动结构中的互动就是“结构”和“对话”这两个变量的函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全部内涵,从而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框架。 说到教学互动结构,我们首先要理清其间的互动关系,才能确保教学互动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具体说来,就是: 依存关系。这是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形成互动的基本关系。它主要表现为施教者往往要直接或间接决定着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程 开放 教育 教学 模式 研究 视点 建构 维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