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几点思考.doc
《试论关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关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几点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关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几点思考 ( 作者:马晓冬章仁俊发表时间:2014年11月 ) :风险偏好传导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009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其资产规模、经营性质、历史渊源有怎样的差异,都将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双重考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已经引入国内十多年,以风险偏好为主要内涵的战略规划也已纳入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议程,但它能否经得起检验,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要真正发挥风险偏好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
2、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和一般流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风险偏好传导偏离的具体建议。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偏好就是银行为实现持续经营和盈利,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内,愿意接受的风险总量和特征。而风险偏好的传导则是在既定的风险偏好和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上,商业银行对愿意承担且能够承担的风险,通过风险测度、产品定价和风险处置等方式进行的主动管理和科学安排。因此,风险偏好的传导对国内商业银行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由董事会讨论并形成风险偏好已经逐渐被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所接受,但
3、对于决策层在风险管理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实施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在现实执行中却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董事会是银行经营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在经营管理权下放时将既定的风险偏好清晰传达给管理层,并由管理层确定具体的实现策略和方式,这就是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也是风险偏好传导的前提。其次,促进了经营理念的逐步转变。受传统思维定式和历史惯性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扩张冲动,这种“业务驱动型”的经营理念导致风险伴随业务增长而迅速放大。银行要实现持续经营和盈利,就必须充分预计经营过程所产生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前者可以通过提取拨备在经营成本中反映,而能否抵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御非预期损失则是风险偏好传导的主要
4、内容。通过风险偏好传导将银行资产规模、发展节奏与风险偏好有序衔接,将促进各级分支机构在经营理念上的逐步转变。第三,落实了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体现在风险管理层面就是风险偏好,风险偏好传导可以实现风险偏好从总体战略框架向具体执行边界的转换,能够将简单的指标要求细化为经营业务的种类、范围和规模条件,并通过政策、制度和相关技术工具在各级经营管理活动中加以体现。这将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以简单明确的定量要求替代以往复杂模糊的定性规定,从而将银行整体发展战略融人具体经营管理行为之中。第四,体现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理念。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多个产品线和众多客户,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需要
5、根据形势变化客观准确地判断产品和客户的取舍,这个过程就是风险偏好的传导。银行一方面按照风险偏好将资本分配给各产品线和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在测算各产品线和分支机构的经营利润时,引人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收益(RAROC),并针对基于风险补偿后的收益实施激励约束。这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从传统的被动防范和规避风险向主动经营和安排风险转变。第五,有利于增强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追求持续盈利和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风险偏好,并及时向市场披露。在披露过程中,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不仅仅是银行确定的风险偏好本身,风险偏好要求如何体现在各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风险偏
6、好的实现是否具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偏好在具体执行中是否存在偏离问题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问题,而这就是风险偏好的传导。特别是对于刚刚涉足资本市场的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银行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服下的“定心丸”。 ( 作者:马晓冬章仁俊发表时间:2014年11月 )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一般流程从逻辑上看,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传导,首先应该是自上而下地将决策层确定的风险偏好逐级贯彻到执行层面的过程;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自下而上的信息支撑和执行反馈,风险偏好及其传导将毫无意义。因此,围绕风险偏好展开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动态循环,是风险偏好传导的逻辑思路。首先,国内
7、商业银行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如股东、评级机构、投资者、资金提供者、监管机构等)的风险收益期望形成风险偏好,并通过政策制度、授权管理、授信审批、限额管理、经济资本、绩效考核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上而下地分解并传导成为对各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和分支机构的具体行为目标,从而将战略层面的风险偏好自上而下地传导、细化到商业银行的每一个业务过程之中。同时,有效的风险偏好传导还必须依托于对银行实际风险状况的全面分析,如目前经营活动中主要承担何种风险,风险程度和特征如何,在哪些方面与现有的风险偏好导向不符,需要作出何种调整等等,这必须通过自下而上的传导来实现。通过对微观层面交易涉及的风险
8、收益等情况的监测、检查、报告和评价,对风险偏好各层次目标及实现情况进行对比、反馈和纠正,以此作为风险偏好有效传导的动态支撑。由此可见,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传导是一个自上而下有效传导、逐步分解,同时自下而上检测、反馈并持续改进的一个封闭流程。从实践层面来看,可分解为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制定风险政策和制度。国内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根据决策层既定的风险偏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拟定具体制度或标准,明确界定其与风险偏好间的关系以及向下逐步传导的实施要求;各分支机构和业务单元依据上述制度、标准和实施要求,拟定操作细则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加以执行,最终自上而下地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偏好传导政策及制度体系。二是具体执
9、行及反馈。国内商业银行各层级的风险偏好执行者,在严格按照风险偏好传导的政策制度标准进行操作的同时,及时将执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反馈给上级机构或部门,从而形成风险偏好传导中必不可少的自下而上的反馈通道,以保证银行能够在统一风险偏好下进行战略或结构上的调整。三是实时监测与评估。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层实时通过对风险偏好具体执行中风险敝口大小、风险分布特征和具体业务经营活动结果的分析,客观判断风险偏好的传导是否准确地体现了既定风险偏好的目标导向,以及在哪些环节出现偏离、偏离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此作为执行和反馈的补充和验证。四是适时审计与检查。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内外部审计机构对风险偏好传导进行适时审计和检查,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国内 商业银行 风险 偏好 传导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