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正文.doc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正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正文 西 南 财 经 大 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姓 名 : 学 号 : 年 级 : 专 业 : 函 授 站 : 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 : 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目 录 第1章 绪论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4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5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52.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析6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8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8 3.2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83.3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
2、制不健全9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比较与借鉴104.1国外征信数据及信用评估评级的比较与借鉴104.1.1征信数据体系104.1.2信用评估评级的方法114.1.3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征信系统134.2国外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比较与借鉴14第5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165.1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管理165.2.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165.3.认真审核,防范抵押风险175.4.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17第6章 结论18参 考 文 献19 内 容 摘 要 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学说,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
3、险,本论文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由于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面临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及法律风险等: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
4、比较借鉴的地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给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些启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模式在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着力把好抵押关、稳步发展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大力防范贷款风险。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引起商业银行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
5、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商业银行是指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并由此创造存款贷币 ,因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主体。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贷款风险即是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中损失发生不确定性,即在债权已届请偿期而无法收回本息的一种可能性。客观性。只要有银行业务活动存在,银行风险总是不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于市场信息非对称
6、性和主体对客观认识有限性,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产生趋利动机扩散性银行风险不同于其它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银行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这就是银行风险的扩散性。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机构,它联结众多的储蓄者投资者。银行经营管理的失败,必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因而,银行风险不仅具有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可控性。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银行风险是的。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主体依一
7、定方法、制度对风险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人们银行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可以辨别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银行风险识别、分析和预测的。人们可以依据概率统计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银行风险的技术性参数。例如,人们按照历史上银行风险时间出现频率的稳定性,即概率来估算和预测银行风险在何种参数水平下发生,为银行风险可控性创造技术手段金融制度是金融活动的一组约束金融主体行为,调节金融关系的规则。它的建立、健全与创新发展,使金融行为主体受规则的有效约束,进而把银行风险纳入可控的组织保证之中。正因为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才使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贷款风险是商业
8、银行在具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损失风险,其二为收益风险。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又是不良贷款的防范。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不能还贷不能还贷指商业银行在贷款款项拨出后,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法律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的一部分。低押不能变现抵押不能变现即抵押权的不能实现,是指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导致抵押权无法行使。保证虚置保证虚置则是因为保证人资格不适格,使保证不成立,或保证人无能力即没有充分的财产保证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
9、来代为履行等因素,使保证流于形式。操作风险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
10、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
11、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
12、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过程创新过度源于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就会挖空心思寻求冒险和投机的机会对利润的无休无止地追逐驱,而金融业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特殊行业,以负债经营为原本。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金融行业需要更加严厉的监管。风险随着监管的放松而出现。因此,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试图审慎有效的监管
13、其金融机构,旨在限制银行的冒险行为,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监管机构一般采取两种渠道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我国主要采用非现场监管的形式。这就使得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规则的遵守执行却打了折扣。另外,商业银行在商业利益面前往往有冒险冲动,甚至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审查,采取弄虚作假地方法扩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监管机制协调性差,监管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内
14、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等等。3.2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近几年,各种金融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增加,银行也紧随市场需求同步推出了很多消费贷款业务。有些借款的没有从长远来看,认识清楚自己的偿债能力,往往是低估信贷风险,高估自身的偿还能力。甚至有些借款为了尽可能多得申请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额度,通过虚假的证明材料故意虚报收入水平。由于收入水平的不透明,银行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准确了解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加上某些借款人所在的单位也会帮助借款人作假证明,使得银行高估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所以说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导致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加剧。除了来自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
15、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还有来自诸如人民币升值及外资流入带来的安全隐患、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3.3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制不健全为了加快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有利于减少由于信用信息不透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这种途径能够有效规避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贷款市场才能顺利的发展。上海1999年组建成立了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征信机构,上海又再2000年6月底初步建成了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我国大陆第一份信用报告从此诞生了。2004年12月中旬,
16、信用信息基础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从全国范围的信用信息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的需求,具体体现为:第一,从组织要素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组织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全国性的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第三,尚未树立现代信用意识。人们仅仅把信用作为一种观念用道德去约束,并没有将信用看作是一种商品。第四,信用数据征集成本较高。我国征信数据分散是信用体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信息开放水平非常低,信用评估公司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商业银行贷款在没有完善的信用体
17、系作支撑,其蕴含的风险会直线增加。 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比较与借鉴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基于此,本章将主要从征信数据及评估评级、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抵押贷款证券化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借鉴。4.1国外征信数据及信用评估评级的比较与借鉴4.1.1征信数据体系信用制度是根据的资产、收入、负债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信用透支及所受处罚与诉讼的情况,由国家或
18、专业机构对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存档,以便为商业金融机构了解的信用状况提供信息数据。信用制度在建立一种全社会的经济惩罚制度的同时,为商业银行信誉贷款提供决策参考。这种制度理论上可以杜绝社会上的失信现象,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逐步得到一定的控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数据在数分钟内作出决策,决定是否批准某一项贷款,这就对征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套完整成熟的征信数据体系。国际上经典的征信制度有3种模式:(1)欧洲方式:由央行、政府主导,政府成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要求企业和提供征信数据,为了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正文 我国 商业银行 贷款风险 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