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将如何迎接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doc
《美国银行业将如何迎接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银行业将如何迎接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银行业将如何迎接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 内容提要:随着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到来,中国银行业将迎来崭新的竞争态势,行业分工模式、利益分配格局的宏观变迁在所难免,行业微观的机制再造、结构调整、业务重组和理念更新势在必行。与以往较多论述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不同,本文试图从分析美国银行业对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因应之策的视角,对我国银行业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关键词: 金融开放 美国银行业 启示 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美国银行业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尤其是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美国银行业又将如何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分析,为中国银行
2、业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的经验,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提供某些参考。 一、美国银行业眼中的中国金融业 (一)中国资本市场 总体而言,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尚欠发达,效率不高,但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两大交易所的公司治理。在国内资本市场中,政府债券市场庞大,但企业债券市场微不足道。 (1)股票市场 两大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协助政府救济当时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与多数国家不同,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初阶段,决定哪些公司可以上市的不仅是独立的承销人,政府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最大问题在于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和裙带关系,也缺乏透明度,账目作假现象相当普遍。 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3、分为A股和B股,分别以人民币和外币表示,并分别向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公司也可到香港证交所挂牌,发行的股票被称之为“H股”。一般认为,香港证交所及其在该所上市的国内企业均较其大陆的同行表现更为优秀。但香港证交所也存在某些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中国企业还可到除香港之外的海外上市。一般情况是,中国业绩最为出色的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会选择在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或新加坡证交所上市。 (2)债券市场 一方面,政府债券市场的规模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债券发行量很大,但一般情况下,任何国债发行量的6070均由四大银行购买。四大银行事实上已成为国债市场的主导力量,国债的市场价格也由此而确定。然而
4、,市场普遍对国债的真实价值心存疑虑,这一心态也造就了持有到期的市场氛围。国债市场因此而缺乏流动性,这又使企业失去了一种本可倚重的短期避险工具。 公司债券市场,相对于国债市场,规模十分有限。 (二)中国银行业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仍然十分有限,预计整个中国银行业体系承担了大约8090的商业融资。2005年初,银行向国有和私营企业发放的贷款总量约为中国GDP的160,较2000年的120又有长足的提升。较为新兴的消费贷款在2005年初的银行贷款总余额中约占10,其中按揭贷款占绝对比重,比例约为90。 中国银行业体系包括最初主要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提供融资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5、其股权主要由当地政府、国内外投资者持有)以及约35,0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3家政策性银行、超过100家只能在本地从事金融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各类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主管货币政策,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设定存贷款利率。成立于2003年4月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所有的银行。 (三)近期的银行业改革 为了能赶在2006年12月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前,解决中国银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中国政府试图对银行业实行全面的改革,主要措施有:给予银行在贷款决策上更大的自主权;帮助银行稳定存款水平以防止金融“灰市”的冲击;向银行大
6、量注入现金使银行摆脱坏账的束缚;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整治银行内部的腐败;吸引外资参股,希望籍此获得西方的管理方法、技术和资金。 (四)外资银行 截止2005年10月末,中国共有71家外资银行和超过238家以上的营业网点,当然,政府对其经营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不少银行与中国的银行共同投资设立了合资银行。2005年10月末,外资银行总资产为845亿美元,约占整个银行体系的3,较2003年9月1.3的水平提高了两倍多。一些主要的国际性银行,如汇丰、花旗等,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已十分活跃。 (五)合资情况 尽管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种种问题,但众多的外资银行还是愿意选择入股(但不控股)国内银行的方式,以规
7、避现有的客户、地域和分支机构设置的种种限制,并利用国内银行庞大的网点资源。中国政府目前规定:任何一家国内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4.9(单一机构持股不得超过19.9)。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税收优惠等,鼓励外资银行参股中国的银行。 二、美国银行业眼中的最大市场机遇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新兴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十分巨大和有增无减的。外资银行纷纷持股中国的金融机构,恰好说明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一)机会之一:零售银行业 相当多的外资银行认为在中国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有广阔的前景,这不仅因为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需求十分旺盛,还由于来自国内银行
8、的竞争较为微弱。长期以来,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对外资银行而言一直是禁区,但这一限制将在2006年底不复存在。此前,外资银行即已着手采用参股国内银行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金融开发作好了准备。 尽管个人金融服务在中国银行业营收中占比较低,但和前几年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飞跃。随着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出现(数量已达1亿之众),对信用卡、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服务的需求预计会有较大的增长。麦肯锡公司曾预测,从目前到2013年,中国个人金融服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31左右。麦肯锡公司还将中国个人金融服务的目标对象锁定为以下两类人群:一是银行最顶端、最富裕的2客户。这一人群在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利润中的贡献
9、度超过50;二是银行另外18、一般富裕的客户人群。他们贡献了银行余下的大部分零售业务利润。 很多大型的外资银行早在金融开放之前,就积极与国内的一些银行合作推出了财富管理、信用卡等服务,以及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其他种类的消费信贷。外资银行还发现,中国众多的城市银行很有投资价值。这些城市银行虽然经营范围局限于某一城市,但他们与客户的关系非常紧密。据粗略统计,中国大约有34座城市的人口超过一百万,在这些城市,城市银行和当地居民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城市银行的运作环境得天独厚。 财富管理 现在,中国的银行不仅可以向客户销售基金和提供托管服务,而且还可以自己成立基金公司直接经营和管理基金,当然,商业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银行业 如何 迎接 中国 金融业 全面 开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