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oc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谭小芬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The Exit Strategy of Fed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and Its Effect on China Tan Xiaofen内容提要: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何时退出、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人们的
2、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资产负债表 退出策略 短期资本流动 人民币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初显,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退出的选择,为何退出、何时退出以及怎样退出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和效果,进而研究退出时机和具体的退出策略,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次贷危机爆
3、发后,美联储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自2007年7月开始,美联储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并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这一历史低点。此外,美联储还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并多次突破传统做法,扩大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应对危机。 一是创设流动性工具以稳定金融市场,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流动性支持有:期限拍卖工具(TAF)、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 以及与其他国家央行签订美元互换协议;直接向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的流动性支持有: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便利工具MMI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资产支持商业
4、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工具AMLF、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TALF)。这些创新工具旨在延长贴现贷款的期限、扩大贴现贷款的对象范围和抵押品范围,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二是为了妥善处理贝尔斯登、AIG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破产,美联储启用紧急预防条款,亲自入市收购部分资产,为其提供融资。2008年3月,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时,美联储成立了一家名为Maiden Lane的有限责任公司,旨在收购因风险过高不能被完全重组的部分资产并对其实施管理。2008年6月26日,纽约联储银行对该公司贷款288亿美元,此后这家公司资产也以公允价值计价列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之后为了支持AIG重组
5、,美联储先后成立了Maiden Lane II LLC和Maiden Lane III LC两家公司来收购AIG的MBS和1CDO。到2009年11月底,这三项资产加上美联储对AIG的贷款合计为1100.3亿美元。 三是大量购买长期债券。在2010年1季度结束之前购买总额达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1750亿美元机构债券,已经于2009年10月份完成了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购买任务。二、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自2008年9月开始,面对金融市场的严重恶化,美联储创设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流动性便利的增加量远远大于联储持有的证券数量。美联储资产规模开始膨胀,存款准备金也
6、急剧增加。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准备金,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一项补充融资计划(Supplementary Financing Program,SFP),财政部发行债券,并且把融到的资金存于美联储。如图1、图2所示,到2008年12月17日,美联储的资产规模达到22564.9亿美元历史高点,流动性工具从2008年9月初的2604亿美元上升到16231亿美元,证券资产从4797亿美元增为4937亿美元。相应的,负债方的存款准备金和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分别从109亿美元(占比1.3%)和56亿美元(占比0.65%)急剧增加到8017亿美元(占比37.1%)和4846亿美元(占比22.4%
7、)。流动中的货币量小幅上升,从8367亿美元(占比98.1%)增加到8775亿美元(占比40.6%)。 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流通中的现金量一直较为稳定,这和美联储筹集和运用资金的方式有关:即财政部将增发国债筹集到的资金存入联储,联储用各种创新工具或购买债券的形式投放给特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则将得到的流动性以超额储备的方式存回联储 ,从而使流动性留在了银行体系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但“流通中的现金”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现钞并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泛滥。数据显示,虽然基础货币大幅上升,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算温和。比如,2009年10月基
8、础货币同比增速为71.3%,但是M 、M 同比增速仅为13.5%和5.4%,说明货币1 2乘数低,商业银行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不愿意放贷。2500000总资产2000000持有的证券资产流动性工具150000010000005000000资料来源:/0. 图 1、2007.9-2009.11 月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2008年10月联储宣布给存款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金账户付息,支付的利率与储蓄基准利率相同,实际上高于银行间市场的隔夜利率,这就鼓励了银行将资金留在联储供其使用。22007年9月5日2007年11月5日2008年1月5日2008年3月5日2008年5月5
9、日2008年7月5日2008年9月5日2008年11月5日2009年1月5日2009年3月5日2009年5月5日2009年7月5日2009年9月5日2009年11月5日2500000流通中的现金存款准备金2000000财政部存款基础货币150000010000005000000资料来源:/. 图 2、2007.9-2009.11 月美联储的负债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量化宽松的效应主要有四个方面(Ugai,2006):一是资产配置再平衡效应Rebalance Effect。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放贷和投资,同时,央行调整资产结构也将使投资者重新配置自身的资产结构。二是预期效应
10、或告示效应Signaling Effect,资金投放增加很可能使人们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实际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市场看到央行大量买入资产,相信中央银行能够解决通货紧缩。三是时间轴效应Time-lag Effect。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长期利率等于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风险溢价,央行承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证实施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将能够降低当前的长期利率,从而达到提高资产价格、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目的。四是财政扩张效应,量化宽松可以降低长期利率,减少未来的财政支出。 在实践中,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在提供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维护住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美联储购买M
11、BS和房地美、房利美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发行的债券,有力的压低了按揭贷款的利率,为按揭贷款的发放提供支撑,从而有助于住房市场的企稳;其次,量化宽松有助于缓解美国信贷市场对于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制约,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美国的股市和消费开始反弹,企业启动再库存化,美国经济正从低谷开始反弹;再者,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投放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为问题金融机构赢得了调整的时间,并通过降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提升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昀后,购买长期国债避免了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给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融资造成的风险。然而,这项政策对信贷市场恢复和实体经济复苏的具体效果,还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观察。三、美
12、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选择至关重要 在财政刺激、再库存化和大规模流动性的支持下,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好转,股票价格大幅度反弹,住房市场和金融体系逐渐企稳,失业率攀升速度放缓。随着实体经济反弹和金融市场企稳,关于美联储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争论也日益升温。在理论上,退出刺激性政策存在一个昀佳的时期。但是,在实践中,判断什么时候结束刺激性政策有一定难度。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则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如果美联储在经济确实持续复苏之前就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可能扼杀来之不易的32007年9月5日2007年10月5日200
13、7年11月5日2007年12月5日2008年1月5日2008年2月5日2008年3月5日2008年4月5日2008年5月5日2008年6月5日2008年7月5日2008年8月5日2008年9月5日2008年10月5日2008年11月5日2008年12月5日2009年1月5日2009年2月5日2009年3月5日2009年4月5日2009年5月5日2009年6月5日2009年7月5日2009年8月5日2009年9月5日2009年10月5日2009年11月5日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通胀方面取得平衡,无疑是美联储面临的巨大挑战。 过早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扼杀经济复苏。在1929年到1933年的
14、经济危机中,美联储曾在退出策略方面犯下严重错误。1936年,由于担心银行利用其在美联储累积的巨额准备金发放贷款,进而导致未来的信贷扩张不可控制,美联储大幅提高准备金率以吸收这些资金。这种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做法葬送了自1933年开始的强劲复苏,并导致了1937年到1938年间的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在1996年和2000年都曾强劲复苏,却均因政策的失误而告吹,前次因为日本政府欲削减财政赤字而提高增值税,后者则因日本央行出于通胀忧虑而升息。 过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则会引发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2001年IT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长时间将利率保持在低位,为后来的房地产及其金融泡沫埋下隐患
15、。反思此次危机,如果美联储提早一点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次贷相关产品的问题会更早暴露,资产泡沫累积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也会更小一些。 由此可见,退出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取决于美联储如何准确判断经济金融状况和通货膨胀前景。美联储在不能确信美国经济进入可持续复苏的情况下,不会贸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反弹,GDP环比增长2.8%,预计201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仍将延续这种反弹趋势。进入下半年,库存已经正常化,因为库存调整的周期性复苏一般会持续12个月左右,同时,财政刺激对经济的贡献下降甚至消失,消费者信心反弹基本完成。如果没有收入的增长来支撑消费支出,美国经济低谷
16、反弹动力将会减弱。 (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决定美联储渐进有序地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危机后美国过度依赖负债的消费模式要进行调整,家庭的去杠杆化将会在未来几年降低消费支出的增长率。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私人储蓄率是10%,危机前跌到-1%到0之间,导致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5%上升到2008年的130%。危机后家庭被迫削减债务,美国私人储蓄率出现回升至4-5%。但这种回升主要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而不是工资收入的上升。随着转移支付因素的消失,提高储蓄率的压力会更大,这将在未来几年中降低消费支出的增长率。经过测算发现,假定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回归正常水平,如果美国的储
17、蓄率上升至6%,2010年美国消费将减少7000亿美元;如果储蓄率达到10%,那么2010年美国消费将减少1.2万亿美元。根据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如果目前至2018年美国的储蓄率保持在10%的水平,那么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将回落至100%,每年的消费增长率将因此下降0.75个百分点Reuven and Lansing,2009。由于消费支出占到美国GDP的70%,消费难以快速回升,使得美国经济增速在未来两年里都将保持低速增长。 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决定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步伐将是逐步的、有序的,退出的力度将会是温和的、渐进的。在决定何时退出时,我们认为美联储将会特
18、别关注两项指标:一是通货膨胀预期指标,包括未来通胀的市场隐含预期(即5年期国库券名义收益率与通胀保值债券TIPS收益率之差)和较长期居民通胀预期(昀常用的指标是密歇根大学的5-10年通胀预期中值)。 二是就业市场的状况,从历史来看,美联储只有看到失业率触顶并开始明显回落时才会启动加息周期。美联储隐含的通胀率目标和失业率目标分别为2%和5%,只有当失业率开始明显下滑和通货膨胀预测达到目标水平后,美联储才会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在这些目标实现之前,美联储不会全面收紧其货币政策(Yellen,2009)。 (三)美联储加息时间早于泰勒规则的预测 许多经济学家根据标准泰勒规则进行测算后发现 ,目前的零利率
19、水平应该保持到2011* *泰勒规则(Taylor rule)的模型表达式为:i + r + + y 。其中,i 为短期名t t t t t4年,但我们预计美联储加息时间会比泰勒规则预测的理论加息时间要早一些。 首先,美国货币政策的扩张史无前例,伯南克已将利率降至0-0.25%,低于格林斯潘时期1%的水平,从而缩短了危机时间,经济复苏比预期早,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随着2010年经济走出衰退和流动性改善,市场将能够更加感受到经济已经企稳的程度,再保持极低的利率已经不再完全适用。虽然短期内美国的通胀问题还不足为虑,但是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控制资产负债表以及系统内的流动性,中长期必将出现通货膨胀。美
20、联储必须要在通胀苗头出现之前开始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很可能在通胀预期加速上升前小幅、缓慢加息(比如25个基点) 。美联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2001年经济衰退后大约两年半到三年时间实施紧缩政策,这次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第4季度,按照历史经验,联邦基金利率在2010年第4季度很有可能开始提升。 其次,目前较为稳定的通胀预期很可能会随着经济复苏开始进入可持续轨道而攀升,尽管失业率高企、真实通胀十分轻微,但随着国债日益增多,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在增大,信奉通胀目标制的伯南克肯定不希望失去对这种预期的控制。同时,在当前失业率高企和低通胀的环境下,随着经济复苏迹象的显现,货币量供应的增长将会加速。
21、加息将被视作联储针对大量超额储备采取行动的一个信号,出于储备管理的目的,联储也可能会提前加息。 再者,泰勒规则预测利率的依据是“产出缺口”(实际和潜在GDP之差)。国会预算办公室是估算潜在GDP的权威机构,目前其估计的截至三季度末的产出缺口为6.3%,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昀大缺口。然而,产出缺口是一个模糊而难以衡量的概念。目前这种大萧条以来昀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比如,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消费理念的转变、世界贸易的大幅下降以及全球私人资本流动的急剧减少,都可能造成潜在GDP的下降,从而存在高估产出缺口的风险。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测算,截至
22、2006年的10年间,美国GDP潜在增长速度为2.2-2.7%,而未来几年GDP的潜在增幅可能降至1.5-2.0%,产出缺口小于政府的预期,中期的通货膨胀风险要大于目前物价水平所反映出来的压力,美联储上调利率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到来。 昀后,货币政策仅仅关注物价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等指标。2001年IT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长期保持低利率,虽然有助于短期内的经济复苏,但也使美国在中长期内积累了大量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发生了变化,全球化大大增强了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抑制了一般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供给有限的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波动却明显加大
23、。但是,当时美联储关注的是一般商品价格的稳定,善意地忽略了资产价格,从而累积起巨大的金融风险。和过去相比,目前美联储对资产价格问题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美联储会汲取格林斯潘时期过长时间维持低利率的教训,不再铸成孕育下一个资产泡沫的错误。四、美联储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一)退出的工具选择 基于美联储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运用的工具,在执行退出策略时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缩小或停止短期流动性工具,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和短期债券的购买,这些工具在到期后会自动回收;二是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和支付给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三是借助其他工具(如逆回购协议、发行美联储债券,或直接出售长期国债、机构债和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储量 宽松 货币政策 退出 及其 中国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