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若干金融问题.doc
《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若干金融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若干金融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若干金融问题(唐双宁演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讲什么呢?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这之前,学校也问我演讲的题目。我当时说,题目就叫“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若干金融问题”吧。这个“若干问题”,作为演讲的题目可以这样说;如果要是写诗,就是“无题”。所以今天演讲的题目也可以说是“无题”(听众大笑)。这“无题”的演讲我还是想讲这么几个问题,不知大家是否感兴趣?第一个问题,介绍一下国有银行改革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当前金融界非常重大的问题,也是社会上十分关心的问题。比如,国有银行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进行国有银行改革?现在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等等。第二个
2、问题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问题。金融业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另外还有一些这方面的新问题,比如战略投资者问题。什么是战略投资者?社会上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等等。第三个问题是防范金融风险问题,或者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二十几年来,我们防范银行风险的历程主要是走了三大步:第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第二步,从2003年开始,由降低不良贷款扩展到降低不良资产;第三步,现在开始从降低不良资产扩展到全面防范银行风险。第四个问题,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由综合监管转向分业监管,但与此同时,国外有些国家又开始实行混业监管,我们商业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混业经营,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3、?第五个问题,国有银行改革之后,大银行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那么中小银行的问题怎么办?中小银行的问题有哪些?第六个问题,通过国有银行体制改革,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城市金融问题,那么,农村金融怎么办?第七个问题,银行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以后,还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问题怎么解决?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证监会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叫“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唯独银监会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什么多了一个“业”字呢?这是因为,银监会的监管对象除了银行外,还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除以上七个问题外,还有民间融资、非法集资、
4、民营银行、存款保险、资本监管、巴塞尔协议、金融创新等问题,还有我们学校比较感兴趣的金融理论建设问题,还有金融人才问题,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人才?最后,我还想用十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谈谈我最近正在考虑的一个想法,目前还不能叫研究题目,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金融文化”问题。我想讲的问题非常多,但时间有限,今晚咱们倒计时,9点准时结束,讲多少算多少吧。讲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据我所知,今天有一些记者在场。记者有报道权,社会有知情权,我们也有义务向社会披露银行改革的情况。但我想,如果报道,最好先给我看一下。为什么呢?我讲一件事。今年4月份,我在北京大学演讲。有一个同学问我:当前银行案件为什么高发?我
5、就反问他:案件高发主要表现在哪些银行?他说:主要表现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我就说,这两家银行恰恰是管理相对较好的银行,是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为什么还案件高发呢?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可否认,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改革的深化,使得这些案件无法再隐瞒下去,这是最近银行案件频频暴露的一个原因。这些案件都不是当年发生的,而是以前年份发生、当年发现并查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不说,案件的暴露也是改革深化和监管力度加大的结果。结果,在场的一个记者第二天就在某报纸上作了,题目是:“唐双宁:银行案件高发是改革成果”(听众大笑)。这篇报道还上了网,结果网上就有人发贴子:“照你这么说,还不如不改革了。”
6、我们马上和报社交涉。第二天,编辑部在这份报纸的一个角落里刊登了一小段致谦声明:“由于我们编辑不慎,出现不实报道,深表歉意。”我想,这个致歉声明大概没有多少人看得到,但那篇报道确实被很多人看过了,弄得我们百口莫辩。所以我说,虽然记者有报道权,社会有知情权,但一定要讲求新闻的真实性。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国有银行的改革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这些银行占有中国金融资产50%以上的份额,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稳定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我们财政收入当然是比较高了,但在上世纪90年
7、代、80年代,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金融、烟草专卖、石化等行业。目前,四家国有银行贷款总额高达十几万亿元,应该说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些银行由于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自身在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再加上存在行政干预,所以背上了很沉重的历史包袱。还有一年时间,加入WTO过渡期就要结束,中资银行将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那么,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紧迫。因此,一定要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探索。二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
8、994年,为国家专业银行改革阶段。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银行体制,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1984年后,出现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家国家专业银行。第二阶段是19942004年,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年成立政策性银行,把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剥离出去,1995年又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从此,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变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三阶段改革从2004年开始,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2004年初,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走一步,开始了股份制改造,从而拉开了第三阶段改革的帷幕。工行改革也已在2005年启动。农行的改革将结合整个农村金
9、融体制改革综合考虑。那么,国有银行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初改革方案起草了数十稿,最后定稿也是厚厚一大本,但把它概括一下,就是“一个目标,两项分工,三个步骤,七项指标,十项内容”。“一个目标”有很长一段表述,简单地说,就是要办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过去,国有银行是国有独资公司。现在不仅要把这些银行办成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且要办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能是单打独斗、孤芳自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要求,这些银行改革后的有关经营指标要接近国际前100家大银行的平均水平。“两项分工”,就是在具体操作中,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各有分工,人民银行负责财务重组,银监会负责法人治理结构的改
10、革。“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财务重组,就是要把这些银行的历史包袱解决掉。解决什么呢?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不良资产问题,二是资本充足率问题,三是拨备覆盖率问题。不良资产问题后面我还会专门讲。2000年,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曾经对四家国有银行进行了一次不良贷款的剥离,这次改革又用市场化的手段剥离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一些不良资产,这样就把中、建两行的整个历史包袱解决了。第二步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这是整个改革的重点。第三步是资本市场上市。资本市场上市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让银行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和检验。“七项指标和十项内容”,说起来话就长了,银监会网站上都有,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11、。现在各行的改革进度不尽一样:建设银行正在进行全球路演,很快就会上市;中国银行股份公司已经挂牌,正在为上市作准备;工行股份公司有可能在最近挂牌。 (/编辑)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要重视哪些问题呢?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银行治理改革高峰论坛”,请我去参加。本来我已经答应了,但那天正赶上国务院通知我陪同黄菊副总理去安徽检查工作,所以我就临时改为提供一份书面发言稿。这份发言稿由他们在会上宣读了一下。后来,财经杂志刊登了我的这个发言稿。本来我发言稿的题目是国有银行改革三论,财经杂志在刊登时把它改成了工行改革三论。“三论”是哪三论呢?第一论是“心腹肌肤论”。什么叫“心腹肌肤论”?大家都看
12、过电视剧汉武大帝,第一集中,面对匈奴入侵,汉武帝慌慌张张,向他老师晁错问计。晁错说:“匈奴之患是肌肤之患,诸侯之患是心腹之患”。后来就出了“七王之乱”。我们国有银行改革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国有银行改革面临着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问题,这类问题是不是问题?当然是问题。但是,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它还会继续发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银行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好的机制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是要建立起好的机制,建立起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所以,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都是肌肤之患,法人治理结构才是心腹之患。
13、我们更关心更看重的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第二论是“形似神似论”。正如刚才陈校长介绍我的学术简历时所说的,书法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单喜欢书法,有时还从书法中悟出一些金融工作中的道理。“形似神似论”的观点就是我从书法中借用过来的。当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建立了董事会及其下属的专业委员会,设立了监事会。但这只说明这两家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形似”。要从“形似”发展到“神似”,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什么是“形似”和“神似”呢?当年,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众大臣就争相临摹。有些大臣,如欧阳询、诸遂良、颜真卿(当然颜真卿不是太宗时代的人,是后来玄宗时代的人)不但临摹
14、的好,而且在临摹中有自己的风格,这就是“神似”;还有一些大臣如冯承素亦步亦趋,虽然他临摹出来的作品也非常象王羲之的字,但没有自己的风格,人家把他称为“形似”。那么,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神似”呢?很难定量,简单说,我认为就是体制设计要符合国情、行情,体制形成要深入人心,体制运行要顺畅自如。第三论是“南桔北枳论”。大家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齐国宰相晏婴长的又矮又黑又丑,但非常聪明。一次,晏婴到楚国访问,楚王为了羞辱他,就把城门关上,在城墙上挖了一个洞,要晏婴从洞里钻过去。晏婴就对楚王说:“请问,我访问的是人国还是狗国?”楚王说:“当然是人国”。晏婴回答说:“如果是人国,我就要从城门走进去;如
15、果是狗国,我就从洞里钻进去。”没办法,楚王只好打开了城门。进城后,楚王宴请晏婴。在宴席上,楚王问晏婴:“你们国家是不是没有人了呢?怎么派一个象你这样的人来我国访问?”晏婴回答说:“我们国家有这么一个规矩:到上等国家访问,我们就派长相比较英俊的人去;到中等国家,就派长相一般的人去;到下等国家,一般就派长相比较丑的人去。”噎得楚王没有话说,但心里又不服,后来,楚王又故意让武士(也就是现在的警察)押了一个犯人经过。楚王问武士:“押的是什么人?”武士答道:“是齐国的一个盗贼。”楚王就问晏婴:“你们齐国人怎么都喜欢做贼?”晏婴答道:“我听说有一种树,把它栽在淮河以南,它就是桔树,可以结出能够食用的桔子;
16、如果把它种在淮河以北,它就只能结出酸而不能食用的枳子。我们齐国人在齐国都奉公守法,但一到楚国就变成盗贼。这就和刚才讲的那种树一样,都是水土的原因。”所以,国有银行改革也要讲“南桔北枳论”,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国情。国有银行改革的问题要展开讲,有很多内容,专业性非常强,非常枯燥。在座的同学中各个专业的都有,因此,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大致的情况。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问题。回顾二十多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从此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帷幕。那么,经过
17、20多年的时间,现在,有22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营业机构,有200多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从当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发展到今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由过去的单纯引进资金转变为主要是引进技术,从过去简单的业务合作转变为目前的股权合作。关于股权合作,大家都知道有一个“20%”、“25%”的说法。今天上午我参加高盛债券高峰论坛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问我:“20%”、“25%”是什么意思?这是两个很专业,也很敏感的数字。“20%”就是单家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不能超过20%,“25%”就是多家外资银行集合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不能超过25%。我
18、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以前,也就是加入WTO前。在这个阶段,对外资银行的管理基本上是依据国内法律。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6年,也就是加入WTO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依据过渡期的承诺完善我们的法规来规范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第三阶段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也就是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以后,我们要完全按照WTO的承诺来规范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里面有这么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编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讲到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的问题,我就联想起了前些天听的一个关于中日关系的报告。中日关系应该说非常
19、复杂,几句话说不清,我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四句话。八个字是:“一衣带水,一言难尽”。四句话的第一句话是“学我们”。日本人学我们的历史、文化,连天皇体制也是向我们学去的。日本人骨子里是瞧不起我们中国人的,但最敬佩中国的历史,最敬佩中国的文化。2000年,我率领一个代表团与日本大藏省会谈,内容有一项我们的到期债务不能偿还的问题。日方代表团有很多人,而我方代表团只有两个人。他们很激动,反复问我:到期债务为什么不能偿还?等他们讲了一阵儿,我就说:“你们说完没说完?该轮到我说几句了吧。”我就开始讲我们为什么暂时不能偿还的原因,也讲到中国言必信的儒家文化,一下子就扭转了气氛,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纷纷向我了解中
20、国文化,还提到了陶渊明、诸葛亮。(听众大笑)会谈后他们又宴请我,一直喝到半夜。日本人非常注重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学完干什么?第二句话就是“打我们”。其实日本本身也有一部被侵略的历史。在中国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日本正在遭受美国的侵略。中国和英国之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日本也和美国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这之后,两国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富国图强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戊戌变法,他们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是,我们的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成功以后,他们就打我们。先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人谈判,最后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也不容易,在谈判中还挨了一枪。根据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政府
21、赔偿日本白银两万万两。两万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目相当于当时中国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除赔款外,还割让澎湖列岛、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德国和俄国出面干涉,加上辽东半岛又是满清的发祥地,最后清朝又多赔了3000万两白银才保住了辽东半岛。所以,甲午战争等于总共赔了23000万两白银。接着是八国联军打我们。八国联军的主力也是日本人,英国主要是派遣了一些印度的雇佣兵,总司令是德国人瓦德希。为什么是德国人担任总司令呢?因为义和团把德国公使克林德给打死了。以上说的是“打我们”。打完我们干什么?“用我们”,这是第三句话。就是用我们的赔款发展他们的教育,发展他们的军事工业,然后再
22、打我们。后来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四句话是“教我们”,让我们明白,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鼓掌)怎样才能不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就要让自己强大起来!(鼓掌)怎样才能强大起来?关起门来是强大不起来的,一定要对外开放。所以说,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我不讲大道理,只是用事实说话。落后就要挨打,摆脱挨打就要对外开放。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引进战略投资者?首先什么是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就是同中资银行进行长远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的投资者。我们国有银行现在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体制,缺的是技术,所以我们这次国有银行改革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条件,我们要求它持股比例在5%以上,持股期
23、要在三年以上,要向参股银行提供网络支持,还要向参股银行派出董事。只有这些条件约束,这些投资者才可能会成为长远的合作对象。否则就不是战略投资者,就是与战略投资者相对应的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就是在银行上市前拥有一定数量的银行股份,在银行上市后随时都有可能将这些股票抛出去。再有一类就是公众投资者,他们在银行上市后在市场上买卖银行股票。关于为什么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我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末年,在安徽省的一个十分贫困的朱姓农家,有一个十分聪颖的孩子,由于是八月初八出生的,大家都叫他朱重八。朱家家境非常贫寒,但朱重八天资聪颖。有一次发大水,他的父母、哥哥全都被淹死了。朱重八就当了和尚,靠化斋
24、维持生存。后来由于元末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有一支起义军叫红巾军,它的首领叫郭子兴。朱重八就投靠了红巾军,成了郭子兴的一名警卫。由于朱重八非常聪明、办事干练,很讨郭子兴的喜欢,郭子兴就把他的一个养女马小姐许配给了朱重八,还对他说:“你不能没有名字,给你起个名字,就叫朱元璋吧”。朱元璋娶了这个马小姐,也就成了后来的马皇后。这个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战略投资者。(听众大笑)朱元璋娶了马皇后以后,就今非昔比了。我们刚才讲到的对战略投资者的几项要求,马皇后都具备了。在朱元璋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关禁闭的时候,他几天没东西吃,马皇后就烙了一张大饼送过去。由于怕人发现,马皇后把刚烙好的大饼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前 社会 比较 关注 若干 金融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