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版(股价与货币政策) .doc
《电大本科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版(股价与货币政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版(股价与货币政策)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深化,使金融资产的价格在客观上逐渐成为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也迫使各国货币当局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必须对资产价格问题予以关注。在过去的20年里,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和劳务的通货膨胀上卓有成效,但是对于由股票市场引发的股票价格膨胀却一直鲜有对策。事实上,早在1929年的纽约股市暴跌,就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进入长期严重的萧条状态,以及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在这
2、样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各国货币当局已认识到:维持经济的稳定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稳定。如何处理资产价格尤其是股票价格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股票价格与物价稳定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成为货币当局在进行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由于货币政策有许多可供操作的工具,也有众多的目标,这些都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但不管是通过什麽途径传导,最终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产出的。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资产价格对消费和投资的传导效应,影响货币的供求,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基础的影响股票市场的纵深发展,改变了金融结构
3、,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逐步使股票价格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并提高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具体来讲,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票市场地位的提升引起金融结构变化,从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基础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金融结构反映了金融发展总体概况和金融深化程度。随着经济与金融的发展,金融结构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比较迅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多数国家并不重视发展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信贷是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极为有限。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
4、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股票市场通过创造流动性、便利风险的多样化影响着经济活动。这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使投资者拥有权益资产,并且在需要重新获得储蓄的时候或者在打算改变他们所持有的资产结构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迅速地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将这种资产出售,同时,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在权益市场上发行股票获得长期资本。非金融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日益降低,银行信贷市场的相对规模呈递减趋势。 由于为很多投资期限长的盈利性项目提供了融资便利,股票市场改善了资源的配置并且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减少投资风险和提高盈利,功能完善的股票市场将会导致更多的储蓄
5、和投资,股票市场因而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由于增加了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渠道选择,信贷市场对社会总需求进而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不再像从前那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金融结构的变化必然使得货币政策传导基础发生变化,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作用相对于信贷市场渠道得到了加强。2、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内在联系加深,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手段发生变化根据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一般把金融市场分为两类: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是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市场是资本市场,主要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直接作用的是银行资金市场,而
6、不直接作用于证券市场。然而,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持下,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行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的流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银行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股票市场。所有这些,加深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内在联系。3、股票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使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更加复杂在股票市场不发达的阶段,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和非金融企业。随着股票市场的深化和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金融中介机构和国外投资者。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愈来愈多,许多市场参与者既是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又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货币政策的传
7、导渠道也显著增加。由于受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度和方向又不尽相同,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性行动的反映在强度和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加大,各种经济变量间的互动过程和互动关系更加复杂,使得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家庭、企业和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可能做出的反应,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更加复杂。 (二)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分析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股票价格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来分析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1、股票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股票价格对居民消费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 首先,一个家庭的消
8、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家庭的收入,而家庭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当股票价格上涨,金融资产所代表的财富水平上升,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总财富上升。在这种财富效应的影响下,居民将增加消费。反之,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家庭总财富减少,将导致居民消费降低。 第二,股票价格还通过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来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股票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宏观经济的未来趋向,居民可以从股票价格的变动中获取有关未来宏观经济走向的信息。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人们判断未来宏观经济走强,因此对未来就业机会的提高和劳动收入的增长均有乐观预期,从而刺激居民增加消费,而低迷的股市行情则起到相反的作用。
9、2、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筹集和运用货币资金进行投资或资产选择时,通常与居民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和准则。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通过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对其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第一,股票价格能够给企业提供投资决策的信息。股价的上涨,往往包含了对未来产出增长的预期,这一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指导作用,在该信息的指引下,企业可能会增加投资支出。 第二,股票价格影响企业融资成本。股价上涨,意味着企业的金融资产财富增加,企业抵押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企业资产负债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获取贷款的能力与难易
10、程度。企业的净价值越低,向该企业贷款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就越大。因此,企业净价值的降低将导致企业可能获得的贷款的减少,反之,企业净价值的上升则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从而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支出。 第三,股票价格能弥补低利率时期存贷款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趋弱的不足,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利率的下降会导致企业股票价格的上涨,股票价格相对企业重置成本较高,企业就会选择通过投资重新购置资产,从而扩大投资。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覆盖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并且家庭持有股票的比例不断上升,股票市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强。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从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信息的角度看
11、,企业从股票市场上股市总体或行业总体的价格波动或个别企业的股票价格变动可以获得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股票价格还可以体现出投资者对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投资能力的判断。即使股票市场传递的信息失真,该信息同样可以影响企业投资。 (2)、从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途径的角度看,股票市场在促进企业融资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首次公开上市的新企业而言,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的定价直接决定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股票定价越高,其融资成本越低。因此,企业可以在市场对该企业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票融资,从而使融资成本大幅降低。如下图所示: 融资成本 r S1 S2 D W1 W2 K1 K2 企业市值 企业市值与融
12、资成本 r为市场利率水平,代表企业的内部融资成本,当企业的股票价格为P1时,企业市场价值等于W1,此时企业的资金供给曲线由S1表示,由资金供给曲线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企业融资规模为(K1W1)。当企业的股票价格上升到P2时,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W2,此时企业面临的资金供给曲线为S2,S2比S1更平滑,表明其融资成本的降低在比率上大于股票价格的上升,最终企业的融资规模为(K2W2)。企业融资规模的变动也就相应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水平。 (3)、从股东通过对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影响企业投资的角度看,近年来以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积极行动的股东对经营不善的公司不断施加压力,以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盈利性。
13、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对股东更高收益的要求更加敏感,不断地改善经营状况,谋求多元化经营或加强对其他行业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三)股票价格泡沫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 股票价格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价格的波动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产生潜在的破坏性。股票价格的下降使得大量一股票、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的居民和企业的清偿能力降低,从而削弱了银行的资本状况和贷款能力。如果此时银行收紧贷款,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缩减,就会进一步加剧股票市场的萧条,从而出现恶性循环,并可能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许多工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股票价格泡沫破灭后,银行救助成本很高,而且还容易导致货币政策丧失
14、其内在原则和方向。 典型例证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是乐观的,一是由于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创造了金融服务业和银行业的繁荣;二是80年代后半期经济增长率较前半期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造成对未来股息更高的乐观预期;三是货币政策在1986年和1987年较为宽松,官方贴现率从5%逐步下调到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持续到1989年5月,导致货币结构变化,流动性增长过快,储蓄存款减少,证券公司和房地产经营商向银行大量融资,股票等市场投资日益膨胀,资产价格暴涨。1989年投资者对资产价格上升将提供未来收益失去信心,并开始清理头寸,最终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1990年一年中股票
15、价格下降近50%,股票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不仅对银行和企业资产质量及利润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制约了日本商业银行处理不良债权,制约了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投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减少消费支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所导致的长期经济衰退,就是由于中央银行未能关注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动态并对之做出及时反映。 虽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但金融体系的稳定是一国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而泡沫经济一旦形成,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四)股票价格对制定货币政策的影响 1、西方关于股票价格是否应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
16、标的主要观点 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具有重大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那麽中央银行是否应该盯住股票市场,对股票价格波动进行反应并将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呢?对此,西方国家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存在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应该关注股票价格。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现金交易方程式的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就从其“债务通货膨胀”理论出发,主张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应致力于稳定既包含生产、消费和服务价格,同时又包含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之后还有其他经济学家根据美国经济结构,利用统计方法编制了一个包括股票、房地产价格、生产投入与产出价格和消费物价变动在
17、内的广义价格指数。他们指出,对预期通货膨胀率作出正确计量是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要准确估计预期通胀率就必须将资产价格考虑进去,因为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更能说明未来消费的预期成本。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应将长期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无须关注股价等资产价格的变动。米什金认为,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的联系有几个问题难以处理:一是央行控制股价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央行希望股价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时,股价恰恰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二是盯住股市使央行需要同时兼顾多个经济变量,这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三是央行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可能因关注的重点过多而导致货币政策
18、的调控效果不尽人意,影响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实现。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虽应将长期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当股价等资产价格波动预示着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将面临资产价格的较大冲击时,央行理应做出政策反应。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需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以防止高通胀及通缩的出现,但这不意味着中央银行无须对股票价格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考虑到股票价格的易变性和复杂性,在长期价格稳定的总体目标约束内,中央银行并不一定要盯住一定的股票价格水平,而应将股票价格同物价稳定相联系,不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目标。当股票价格等金融资产所引起的财富效应、信贷效应作用于经济
19、的消费、投资等需求进而可能引发经济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就应对股票价格等变化做出反应,以期稳定物价。在这三种观点中,第二种观点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其忽视了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日益显著的作用以及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至于第一种观点,将资产价格纳入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可能使央行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央行要调控金融资产价格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能准确判断股价的合理水平,才能在股市泡沫过大或严重缩水时采取政策调控措施,但对股价合理水平的判断也是见仁见智,很难有一个一致、公平的客观标准;二是影响股价及其他资产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央行通常难以准确辨别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主要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动,这使得央行
20、难以通过政策反应来稳定长期价格与产出;其三,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政策直接对股价等资产价格的异动做出反映可能与预期效果相反。基于以上原因,尽管有学者主张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但事实上没有哪家中央银行真正付诸行动。 比较而言,第三种观点具有相对合理性:央行既可以通过政策变动作用于股票市场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发挥股市的政策传导功能,同时又可使央行在政策操作上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2、股票价格是否应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中央银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通常,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货币政策发挥效力,对最终目标产生
21、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主要作用于数个金融变量组成的中间目标体系。一般来说,要使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能有效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从技术上考虑,其变量指标必须具备三个标准,即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很多中央银行关心股票价格主要是因为股票价格的巨幅波动可能会通过信贷渠道引发银行业进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在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走低的情况下,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上扬有可能使确定的货币政策复杂化。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化。在最近几年中,大多数工业国家资产价格迅速持续的上涨引起了该国中央银行的普遍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本科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版股价与货币政策 电大 本科 金融 专业 毕业论文 通过 股价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