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整理文案.doc
《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整理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整理文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改善企业组织治理讲义P1 开篇通常一般人理解的开会目的是:分析问题 解决措施 形成方案 达成共识 调整状态其实,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议事,没有“议”的就不是会议,也就不叫开会。比如培训、训练、研讨。所以我们就不能老是开会时重复问题而无法解决问题,议而不结,议而不决。有道是,世上有两种东西是最宝贵的,一个看得见,那就是水;一个看不见,那就是时间。聚在一起议事,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正所谓:浪费领导的时间浪费执行人的时间浪费无关人员的时间浪费去市场竞争的时间请记住:我们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是有限的!P2:我们回到1600年前后的英国议会,人们发现,平素文明而绅士的议员们,怎么来到富丽堂
2、皇的议会大厅后,却就变得咶噪而粗鲁起来。难道开会是个“恶魔”,把每个人粗鲁的一面都给引诱出来了?英国人那个时候权利意识就比较强了,所以每个人都争辩说:“发言是我的权利啊,你还能不让我说话?”人们一开始觉得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随着反思的深入,人们就发现,如果每个人都去盲目地扩张自己的权益,到头来谁都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以保护权益为目的,为权益设立边界,你扩张你的权益可以,但是不能侵害别人的权益,这就是议事规则的起源。P3:于是人们开始总结会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举几个例子:有些人的发言内容浮想联翩,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又开始讨论另外一个问题,用我们的话讲这叫“跑题”;有人
3、说起来没完,然而有人却得不到发言机会,用我们的话讲这叫“一言堂”;会议常常变成义气之争,人身攻击、恶言相向、拳脚相加,我们统称为“不文明”;还有,不等别人说完就随意打断,我们简称“打断”。这些问题,诸位也都遇到过吧。有没有想过办法去解决?一定有的。我看到很多人对开会“约法若干章”。柳传志在联想规定迟到罚站,自己违反也同样受罚,可见我们在这方面并不弱。 P4:我们再看看英国人推出了一些什么规则。针对“跑题”,他们约定“一时一件的原则”。为什么我说是“他们约定”,还是我刚才说过的那一点,这些规则不是某个天才设计出来的,而是实践中积累出来的。什么叫一时一件,就是同一个时刻,大家只谈一个问题,你可以旁
4、征博引,但必须是为了论证当前这个问题。我们先把这几条原则一起看一遍,一会儿再展开了看。毛主席说:“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针对表达“不文明”的问题,他们约定“文明表达原则”,具体说就是不可以人身攻击,不可以怀疑别人的动机、习惯和偏好,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的“温良恭俭让”。比如说,两个人都目睹了同一件事情,结果会上两个人的描述却截然相反,于是这个就指责那个撒谎,那个当然也说这个撒谎,怎么办?主持人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们谁认为对方被误导,可以展示一些证据。”把“撒谎”这个带有攻击性的词,换成“误导”。把“指责撒谎”这种针对“人”的行为,换成“展示证据”这种针对“事”的做法。虚怀若谷针对“一言
5、堂”,他们约定发言的时间限制,然后为了公平起见,每个人每次发言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然后,在规定的发言时间内,别人不可以打断。总的来说,这些规则还是很直接的。我们国内很多的会议规则通常也都有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则怎么贯彻和落实呢?就交给主持人,所以主持人有个责任,就是监督并裁定,大家是不是遵守规则。毛主席说:“我们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语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P5:结果怎么样的?英国人发现执行规则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怎么回事儿呢?仔细一看,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果主持人发言跑题,如果主持人一言堂,如果主持人与别人发生口角、甚至互相攻击,怎么办?谁来监督主持人的发言?面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可以说是一座
6、分水岭,跨过它,就能走向一套科学的议事规则,跨不过,议事规则就始终还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我问过很多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主持人破坏规则的现象不在少数。怎么解决?他们的回答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种,有的说:“没错,就是啊,你定规则有什么用?他主持会议的都不遵守,没法解决!”彻底把规则否定了。有的说:“所以要有好的带头人啊!”寄希望与主持人高度自律。有的说:“那大伙可以一起监督啊!”道理没错,可是不就又回到谁都监督、谁也都不监督的混乱状态了吗!监督者如何被监督?这似乎是个解不开的悖论。于是我们对规则的探索似乎卡在了这里。你有再多再好的规则,都需要人来执行,而如果执行人破坏规则,这个规则体系就必然是名存实亡
7、的。那么多年以前的英国人是怎么想的呢?首先不能一下子否定规则,而是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次,不能指望主持人高度自律,而是承认主持人也会犯错误,承认表达自己、并且因为要表达自己而变得冲动是一种人的天性,应该靠更精巧的规则、而不单纯是崇高的道德来制衡。其实跨过这道门槛的思路也并不是多么复杂。今天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你是裁判员,你就不能是运动员。简单的类比,主持人要监督规则,是不是就是会议的裁判员?会众希望自己的观点赢得大家的认可,是不是就是会议的运动员?那么结论就很明显了,主持人不应参与发言。防止一个人犯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他犯错误的机会。不能发言,自然就不可能违反发言规则!我们希望
8、主持人跟裁判员一样,越中立越好,越公正越好。这就是“主持中立原则”。P6:“主持人不能评论”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规则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分权制衡的思想。我由此联想到著名的“爸爸与兄弟分蛋糕的故事”,我称其为“分蛋糕模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爸爸买回来了一块儿蛋糕,分给哥哥和弟弟两个人吃。谁来切、怎么切呢?传统的思路是:这样的事情当然是爸爸这个一家之长才能定夺的。结果往往是这样:无论爸爸这一刀是不是努力切得不偏不倚,兄弟两人看着别人那块儿总觉得更大一些,你看那块儿的奶油厚一些,那块上面的水果多一些,难免猜疑爸爸偏心。结果互相猜疑,心存缔结。能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换一种思路就可以。爸爸不直接
9、参与分配,而是执行这样一条规则:兄弟之中谁“切”都可以,但必须由另一个来“挑”。爸爸只要保证规则执行,其余的一概不需要操心,结果几乎肯定是公平的,兄弟俩也绝不会埋怨任何人。引申了讲,这就是好的规则、好的制度所能带来的公平、效率、和谐与稳定。有人问了,主持人也是成员,难道就永远都不能发表意见了吗?也不是,我们说的主持人指的是担任主持的那个人,所以如果他想发表意见,就要把主持人的位置让给别人,直到这个问题讨论结束。又有人问了,我们的主持人都是领导,你能让领导不说话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既然主持人只是主持程序,那么为什么不能让领导以外的人来主持呢?另一方面,既然我们讨论的不是那种上传
10、下达型的会议,也不是那种各部门汇报然后领导布置工作的会议,也不是简单信息互通型的会议,而是为解决一些问题、做出一些决策而开的会议,或者会议中的环节,在这些时候,恰恰需要领导把自己的意见放到最后,定调子的做法,看似高明,实际上是阻断了自己的视听,到头来被蒙蔽的、受害的是领导自己,所以在这些时候,领导要先中立,让其他人充分表达,集思广益,让大家的利益在规则的引导下,先博弈折衷,最后再由领导决策。 P7:谁说中国人不喜欢“规则”?杀人游戏在中国不仅流行,而且短短几年时间,在完全自发的情况下,已经发展出了6.0。这个游戏虽然是跟外国人学来的,我看现在我们自主创新的成分已经很高了。领导最后说话,连乡亲们
11、都知道,这条规则好,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对领导“抱粗腿”的现象,防止领导定调子。P8:我们继续跟踪英国人的思路。在主持人专门化了以后。你看,社会分工的思想被他们到处去应用。主持人已经专门化了,会议有了专门去维护规则的人,规则有了载体,于是规则的发展就起飞了,而且越发深入。举一个例子,有一条很有趣的规则,就叫“面向主持原则”,所有的发言、包括提问,都只能对着主持人说,不能彼此争执,英文叫做“all comments through the chair”。你看,如果没有一个不能发言的主持人,这样的规则就不可能出现,对吧,我们就没有想到过。这样的规则解决的问题,还是不文明的争吵现象,思路呢,依然是“要想
12、不让人犯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人犯错误的机会。”要想人们不彼此争吵,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大家有彼此争执的机会。我们追求的理念是一样的,我们也说讨论问题要“针锋相对”,但必须“对事儿不对人”、“就事儿论事儿”。可实际上呢,哪些“针”啊、“锋”啊,都扎“人”身上了。现在把主持人当作一个“隔离带”,火烧不过去。还有,大家再想象一下,把主持人想象成一个程序处理器,会众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它,主持人专注于分析判断每一个动作是否符合规则,一旦有不符合,就能够及时阻止,避免恶化。P9:我们可以举个例子。08年9月香港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第四届立法会的选举完成。而担任了11年立法会主席的范徐丽泰女士,也将
13、功成身退。记者采访她,问她“高居议事堂之巅”是什么感受,她回答了四个字:有口难言!别的议员在台前演绎、慷慨激昂,她也只能“冷眼旁观”,碰到不平事,不能“不平即鸣”,碰到赞同事,也只能心中支持,这就是主持人。记者问她“10几年每天听唇枪舌剑,累不累?”她举例说:“有的时候听见一个议员发言的内容,虽然措词是不同了,可是他的内容很多年来都是这些东西,就觉得又来了。可是我回心一想,我必须要保障他的发言权,必须要尊重他。”记者又问:“遇到那么多争议,都需要你几秒钟内做出反应,这个时候你判断的原则是什么呢?”她又回答了四个字:议事规则,凡符合议事规则的就必须让他说下去,凡违反议事规则的就要阻止,我的职责就
14、是让会议顺利地进行。这就是一个主持人最应有的素质。香港法治社会在这一点上是一个重要的体现。P10:通过主持人脱离内容、专注程序解决了主持人的中立问题,又通过发言时间等规则保护每个人平等的发言权,又通过“面对主持原则”和“文明表达原则”避免冲突,英国议会的议事规则开始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讨论到具体的问题时,大家还是觉得效率不高。他们一开始的流程是这样的,各议员发言的时候先是各抒己见,再寄希望于主持人能够博采众长,从大家的意见当中提炼出一个具体怎么做的行动方案,然后就方案表决,通过就这么做,不行再接着谈。问题是大家的观点和意见比较发散,往往听一位议员讲了半天,还不是很明确他到底是什么观点,到底想怎么
15、样,很多时候经过冗长而艰难的讨论之后,无法归纳出任何行动,只好不了了之,下次开会依然如此。这个过程跟我们今天开会的过程是差不多的,我们的会议,一发言都先是理念啊、道理啊、思路啊,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听的时候觉得他说得都非常有道理,听完一想还是不知道做什么。P11:英国人在反复的分析和尝试之后,想起来我们中国的一句成语,叫做“有的放矢”,于是他们做了一件事情,决定把这个流程倒过来,发言的必须先说“做什么”,把它立起来做为接下来每个人发言的“靶子”,好、不好、为什么这些箭都往这个靶子上打。一句话,先说做什么,后说理由,把那些理念、思路啊都放在后面,做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于是,一个具有里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罗伯特 议事规则 改善 企业 组织 治理 讲义 整理 文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