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doc
《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 南 涉 外 经 济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作者曹俊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学号09429402150117指导教师王跃武 讲师二一三 年 五 月 十二日摘 要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改革涉及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新型金融组织发展、民间融资规范等多个领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民间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都很突出,本次温州改革试点,为温州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安排,更有利于解决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矛盾问题。这对于条件成熟
2、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模范效应。本文主要是研究温州金融改革的原因和改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改革及将来全国推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不断完善温州金融改革方案,为中小企业的改革积累宝贵的借鉴经验,从而带动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 温州金融改革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finan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scheme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dec
3、ided to establish the Wenzhou financi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Many areas of this reform involves the reform of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w financ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folk financing norms, is an important attempt of financial reform in china. Wenzhou private economy develope
4、d, man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 variety of folk economy contradiction is very prominent, the Wenzhou pilot reform, provides a new policy support and strategic arrangements for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more conducive to resolve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
5、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period in the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reform has a important effect. This paper is main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reform of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
6、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form may exis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nzhou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al promotion in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plan,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 of small a
7、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mot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目录摘要2Absract3第一章 绪论51.1 选题背景和意义51.2 主要文献综述51.3 主要研究方法6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综述7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72.1.1信息不对称
8、理论72.1.2关系型信贷理论72.1.3信贷配给理论82.2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特点82.2.1内部融资为主体,比例过高92.2.2外源融资渠道单一92.2.3地方发展不平衡,非正规金融作用显著92.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102.3.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及融资政策不佳102.3.2 民间融资活动处于“非法”状态122.3.3 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应有的层次性12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与金融改革温州为例123.1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出台的背景123.1.1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153.1.3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特点163.1.3 此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173.2 温州金融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9、183.2.1 温州金改12条183.3 温州金融改革的核心203.3.1 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203.3.2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21第四章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224.1 从温州金融改革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出路224.1.1 试点利率市场化,实行浮动汇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224.1.2 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担保问题234.2 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机遇244.2.1 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244.2.2 民间资本合法化带来的机遇24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各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一
10、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却受到资金的制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尤为迫切。在当前正规金融缺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需要新的路径。最终在2011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实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当前要借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契机,搭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简要概括温州民间融资的发展历程,考察了2011年温州民间融资困境出现的复杂历史背景。并从
11、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事件入手,对温州金融风波的主要原因,潜在威胁及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下一步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及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温州金融改革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温州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信贷业务走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前列,具备改革土壤和创新动力。而地方先行试点,继而全国推广的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贡献不小。民间融资不仅仅是温州的问题,其他的地方同样也存在资金缺口和资金剩余之间错位的问题。温州可以这样发展,其他城市也可
12、以。毕竟大型金融机构资金有限,而一些先富起来的资本所有者也需要一个宽松有效的环境,所以通过这种试点,慢慢的形成一种民间融资和官方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是有示范效应的。1.2 主要文献综述 国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才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信息不对称。Stiglitz和Wiss(198l)认为,信贷配给源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了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问题的发生是基于商业银行不具备监督借款者的能力、借款人与贷款人利益不一致性以及他们之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金融机构出于盈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被迫
13、采用信贷配给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这种政策的约束。后续的一些研究支持了Stiglitz的经典结论,这些研究主要证实了银行的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一1994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1998)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他发现了与Peek和Rosengren(1996)类似的现象: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同时他发现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Strahan和Weston(1998)提出了匹配理论,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
14、释: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Jayaratne和 Wblkert(1999)对小银行对小企业信贷成本优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并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 针对这些研究,学者们也提出了诸多解决的建议。Baner.jee(1994)提出了“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
15、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Berger(1998)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多的应该倚重小的金融机构。Bester(1982);Jl入了贷款抵押甄别机制,提出了低风险的企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相反,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1959年,日本的青木昌彦认为企业的内源能力决定其外源融资的相对重要性,而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决定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1980年,一些著名的学者提出“关系型贷款”,也就是说“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利用银行和中小企业
16、之间的长期融资关系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这里所说的关系型贷款,极大的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的矛盾,极大减小了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1981年Wiseel等人为了分析信贷配给形成的真正原因,根据信息不对称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模型,并对对信贷配给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该模型充分证明了信贷配给出现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1999年Waken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1.3 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属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类论文,从整体看,更侧重于理论性,总的来说运用以下方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定性描述
17、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本质,定量分析是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过程及温州改革实质的说明。这两者结合有利于认识温州金融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三,四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以温州改革为例论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问题以及可实施的措施,及温州改革实验出台对今后中小企业融资的各方面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论,将以上分析做出总结,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未来方式和途径及前景做出展望。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综述2.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2.1.1信息不对称理论
18、市场上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完全的信息,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一般假设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充分的。但是这一假设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是不符的。现实中,信息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信息偏差现象,即信息不对称。信息与其他资源一样,也是稀缺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两个方面的现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当前,有关学者在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中,同样引入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用来研究
19、信息不对称状况下,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规律。信贷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企之间的信贷市场上,作为资金使用者的企业在自身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银行一旦贷出资金会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而在银行决定是否贷出资金的决策过程中又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问题。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而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总体企业数目巨大、行业分布较广,以及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等原因,使作为资金贷出方的银行更加难以对贷款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由
20、于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银行面临着超过企业的风险。为了有效地规避这一风险,银行会采取种种措施,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等。常见的措施包括提高抵押贷款的水平 (Berger&Uden, 1995)、在贷款合同中加如约束条款,使贷款多限于短期(Berger&Udell,1998)等等。2.1.2关系型信贷理论 Greenbaum和Thankor(1993)最先提出了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理论。他们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能力或者无法获得无条件承诺的贷款时,他们就是寻找其他变通的方法。他们会通过与银行的长期交往与银行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与企业长时间的活动与
21、发展更好的监督该企业。银行与企业就通过这样的“关系”而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与关系型借贷相对应的是交易性借贷,后者是建立在企业各种财务指标等“硬件条件”上所做出的借贷,而前者则是建立的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这一“软性条件,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借贷。与大型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硬件方面”的条件没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又很有优势的“软体”信息,从而能够很好的降低其贷款的成本,能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关系型借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都会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在初期贷款时,通常都会支付较高的利率。因为中小企业的“硬性”条件不够,因此需要支付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来补偿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所承受的风险。这也是中小企业在一开始
22、为了与银行建立关系所付出的代价。企业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向银行证明其信用以便之后获得更好的信贷条件。而银行方面也由于与中小企业的密切联系,对于依赖其的企业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降低了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初期获得贷款并且支付了高额利息之后,只要能够按时还款,就能够逐步的取得银行方面的信任。而且之后的贷款条件会比最初的条件要好,从而能够不断的降低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与银行在长期的交往与合作中会逐步的建立里稳定的管理,从而能够取得较低成本的贷款,同时对于银行来说,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失去一个可靠的贷款客户,这样就形成了关系型贷款。2.1.3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指的
23、是当利率低于市场水平是,信贷市场上就会出现过去的贷款需求的现象。信贷配给理论是由斯蒂格利兹和韦斯(1981)全面系统的从信息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不完全信息下逆向选择能够导致信贷配给现象做出了经典型的证明。之后,本斯特和赫尔维格(1987)在斯蒂格利兹和韦斯分析的基础上,对借款者的道德风险行为所造成的信贷配给现象做出了补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不对称的信息,这些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借款者能否按期还贷的能力和借款者使用贷款的风险程度。如果借款者没有对银行如实汇报其用贷投资的情况,银行就很难判断其违约的风险;贷款后,由于银行无法控制借款者使用贷款和偿还贷款的行为,因此借款者有可能会做出风险投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 金融 改革 我国 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影响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