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一)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表现在:(1)货币对外贬值,意味着外汇汇率的提高,即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了。价格降低,有利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利,进而有利于扩大出口。(2)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涨,也表示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了,起着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产生预期效应,仍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第一, 贬值的传导进程受时效制约。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1)存在J曲线效应(见下图)图3-7J曲线效应(2)指货币贬值的正效应时间并不是持久的,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1年半到3年,过期即消失。第二,一国运用纸币贬值方式,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国内物价上涨
2、小于纸币贬值程度或外汇汇率上涨程度,二是其他国家并没有或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一旦这两个条件不存在,货币贬值所产生的正效应将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对贬值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改善还受到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制约。即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第四,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改善又受到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一国实行货币贬值措施,必须同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加以搭配,以保持国内币值和物价稳定。(二)贬值对国际资本的影响1贬值对长期国际资本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贬值会鼓励长期资本流入。因为一国汇率下调,使得同样的国外投资可购得比以前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务,从而有利于吸引外商到该国进行
3、投资和追加投资。不过,在即定利润率的条件下,汇率下跌也使得外商汇回母国的利润减少,因而也可能出现不愿追加投资或抽回资本的情况。因此,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能否真正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还取决于外商在汇率下跌前后获利大小的比较,以及贬值后是否造成经济状况恶化、货币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等因素的影响。2贬值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一般来说,贬值会导致短期资本外逃。短期资本逐利性强、流动性大,尤其游资,极具投机性,因此,一旦贬值使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降低,短期资本就会抽逃,同时,贬值还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实际利率水平,打“利息平价”关系,诱发投机性资本外逃。(三)贬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是贬值会给一国通货膨胀带来压
4、力,引起物价上涨。(1)从进口来看,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的多是原材料、中间产品,且这些物品弹性小,必然导致进口成本的提高,由此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2)从出口来看,贬值会刺激出口,但若贬值的前提是国内经济状况不好,则在短期内会加剧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甚至引起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高涨,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相关产品的物价上涨。(3)从货币发行量来看,如果贬值增加了出口,改善了贸易收支,通常也会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央银行也同时必须投放相同价值的本币,在没有有效的对冲操作的条件下,必然会增大该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一国如果要想使贬值发生正效应,必须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予以搭配。(四)贬
5、值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1)贬值会扩大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水平下降。(因为贬值会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本币投放;同时会限制进口,外汇支出减少,货币回笼也会减少。)(2)贬值会使居民手持现金的实际价值下降,因此需要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先的实际需要水平,导致全社会储蓄水平下降;同时,也会促使居民把某些金融资产转换成现金,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下降,这样,国内利率水平又会趋于上升。因此,利率下跌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一国的利率,要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来说,汇率下跌随之而来的总是利率上升。(五)贬值对产业结构与就业水平的影响首先,贬值会增加出口行业的利润,由此会促进资金等生产要素从非出口厂商
6、和部门转向出口厂商和部门,推动出口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牵引其他相关行业趋于繁荣,增加就业;其次,贬值会使一部分需求由进口商品转向国内产品,进口替代行业也因此获得发展的机会,就业机会也会进一步被创造出来;第三,贬值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改变投资结构,同样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过,贬值能否产生这种就业效应,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工资基本不变或变动幅度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幅度。(六)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贬值会对国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前提条件是: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七)贬值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从国际角度来看,汇率的变动是双向的,本国货币贬值或汇率下调,就意味着他国货币升
7、值或汇率上升,因而会导致他国国际收支的恶化,经济增长缓慢,从而招致其他国家的不满、抵制甚至报复,掀起货币竟相贬值的风潮或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其结果将会导致国际经贸关系的恶化。因此,一国货币要贬值前,还必须权衡贬值后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最后作出抉择。: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只有在适度的范围内,才可能产生正面的效应。如果一国货币贬值幅度过大,反而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货币危机。以上所有分析均建立在这个前提下。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Vm,
8、或Vx/V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 4个弹性: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指他国对贬值国出口的商品的供给弹性)在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因而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便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如果数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需求弹
9、性便大于1;反之,数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小于1.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如果用Dx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则当DxDm1时,即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举例来说,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1/4,即出口数量的增加率只有价格下降率的1/4,如果出口价格下降4,出口数量仅增加1,结果出口总值将减少3。又假设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为3/4,即国内价格上涨4,进口数量就会减少3,进口总值也减少3。由于这两种弹性之和等于1,进出口值按
10、同一方向同一数量变动,贸易差额保持不变,即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如果DxDm1,贸易收支可以改善;如果DxDm1,贸易收支反而恶化。 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多是高弹性的工业制成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货币贬值的作用较大。相反,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多是低弹性的商品,所以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只有改变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出口低弹性的初级产品转为出口高弹性的制成品,才能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因素(一)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汇率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顺差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
11、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或逆差国货币汇率的下跌。在国际收支这一影响因素中,经常性收支尤其贸易收支,对外汇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通货膨胀程度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汇率产生影响:1商品、劳务贸易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就会提高,进而必然影响其国际价格,削落了该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出口外汇收入。同时,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进口成本会相对下降,且能够按已上涨的国内物价出售,由此便使进口利润增加,进而会刺激进口,外汇支出增
12、加。这样,该国的商品、劳务收支会恶化,由此也扩大了外汇市场供求的缺口,推动外币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2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的实际利率降低,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利率,就会把资本移向海外,这样,又会导致资本项目收支恶化。资本的过多外流,导致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3人们的心理预期 一国通货膨胀不断加重,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汇率走势的心理预期,继而产生有汇惜售、待价而沽与无汇抢购的现象,其结果会刺激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三)利率水平一国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主要标志。即看汇率的预期变动,只有当外国
13、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本移往国外才有利可图。一国利率水平相对提高,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趋于上浮。反之,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降低,会直接引起国内短期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下浮。但是,利率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程度多大,还要看是否满足利率平价理论。利率政策之所以会影响汇率,还必须看一国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1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的上升或下降都会起到吸收或排斥短期资本的作用,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的上浮与下跌。利率和汇率成正相关的关系,利率提高,其货币汇率就上浮,反
14、之,利率降低,汇率就下浮。人们往往通过国际间短期资本的转移来牟取高额利润。2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机在于保值。高利率不再表示较高的利息收入,相反,倒是表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利率与汇率是负相关的关系。利率一旦提高,其货币汇率就下浮;反之,利率一旦降低,汇率就上浮。3在恶性通货膨胀下利率再高也失去吸引外资的魅力,此时利率与汇率明显呈负相关关系。(四)经济增长率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其国民收入增加相对也会较快,这样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但要注意两种特殊情况:1
15、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出于出口增加推动的,经济较快增长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此时出口增加往往超过进口增加,这样会出现汇率不跌反而上升的现象。2如果国内外投资者把该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视作经济前景看好、资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则会导致外国对本国投资的增加,如果流入的资本能够抵消经常项目的赤字,该国的货币汇率亦可能不跌反升。(五)财政收支状况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后,其弥补方式不当,汇率就会出现波动。一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四种:1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2减少政府开支;3发行国债;4增发货币。(六)外汇储备的多寡一般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充足,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趋于上升;外汇储备不足或太少
16、,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下跌。二、非经济因素关键词:心理预期、投机(一)政治局势如果一国出现政府经常更迭,国内叛乱、战争,与他国的外交关系恶化以及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而这些事件和灾害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就会导致国内经济萎缩或瘫痪,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而引发资本外逃,其结果会导致各国汇率下跌。(二)新闻及其他信息 在外汇市场上,一个谣传或一则小道消息也会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某些市场不太成熟的国家,外汇市场就是“消息市”。外汇时常汇率就在这些真假难辩的信息中动荡变化。(三)心理预期因素按照阿夫达里昂的汇兑心理学,一国货币之所以有人要,是因为它有价值,而其价值大小就是人们对其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主
17、观评价与心理预期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心理预期对货币汇率的影响极大,甚至已成为外汇市场汇率变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只要人们对某种货币的心理预期一变化,转瞬之间就可能会诱发大规模的资金运动。影响外汇市场交易者心理预期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利率、财政政策及政治局势。(四)市场投机投机者以逐利为主的投机行为,必然影响到汇率的稳定。通常外汇市场投机行为包括两部分:一是稳定性投机,二是非稳定性投机。它们对汇率的影响程度如图所示:(五)中央银行干预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中央银行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货币买卖,对汇率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其效果也是极明显的。通常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措施有四种
18、:1直接在市场上买卖外汇2调整国内财政、货币等政策3在国际范围公开发表导向性言论以一影响市场心理4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国家配合和联合,进行直接和间接干预汇率的决定关键词: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金本位货币制度(gold stangard system)就广义来说是指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一)典型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汇率的决定基础 铸币平价(mint par 或specie par)即两国铸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公式表示:1单位甲币=甲币含金量乙币含金量=x单位乙币铸币平价是汇率的决
19、定基础,由其决定的汇率是一种法定的或中心汇率,市场汇率会围绕着铸币平价或中心汇率上下波动。2外汇市场的供求当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时,市场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市场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但不管外汇供求发生什么变化,总会限制在黄金点内。3汇率在黄金输送点内的波动规则最高不能超过黄金输出点,即铸币平价加运费;最低不能低于黄金输入点,即铸币平价减运费。超过或低于这一界限,就会引起黄金的输出入和货币汇率的自动调节。图3-1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规则总之,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输送点和黄金物价国际收支机制的运作,把汇率的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并对汇率起到了自动调节的作用。(二)“削弱
20、的”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金币本位制崩溃了,世界各国在纸币流通的前提下,分别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一阶段汇率决定的基础是纸币所代表的金量、金平价。这种“削弱的”金本位制在19291933年崩溃。关键词:货币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双挂钩”制度。(一)汇率的决定基础货币平价(二)“削弱的”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汇率波动的界限受到IMF的控制,即为平价上下的1%,汇率波动超过此限,各国货币当局就有义务进行干预,由此影响外汇供求,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只有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且市场干预失效时,该国才可请求变更平价。这种成员国货币汇率围绕着国际货币基
21、金平价(IMF parety)作小幅度波动的汇率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 peg system)。图3-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波动 关键词:纸币的购买力平价现行国际货币制度,是1972年以后,许多国家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钉住美元、在协议规定的幅度内进行波动的汇率制度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称为“牙买加体系”。(一)汇率的决定基础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二)汇率的波动规则牙买加体系以实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因此汇率的波动是经常的、频繁的,汇率的涨落几乎不受限制。如图3-3。图3-3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关键词:外汇体制改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经
22、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入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提到了议事日程1994年1月1日,我国推出了新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 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
23、业的外汇买卖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项目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至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作用关键词:投资环境、金融监管1履行了国际义务,满足了IMF的基本要求IMF协定第8条款要求成员国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其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3推动我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4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5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型的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
24、场体系6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货币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或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可以通过某种兑换机制自由地交换。货币自由兑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自由兑换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它反映的是一国对内与对外结合的货币经济关系,以及一定时期里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货币关系。货币的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可追溯到早期的各种金属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但货币的自由兑换,传统上认为源于金本位时代。进入19世纪,西方各主要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货币可在国际间不受限制地自由兑付、流通,这就是所谓的货币自由兑换
25、。这种货币自由兑换是金本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或典型特点。 由上可见,货币自由兑换源于国际金本位制,其含义是指黄金与价值符号的自由兑换及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关键词:定义的发展一战期间,当时的各参战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都放弃了金本位制,对黄金的输出入进行限制,开始对纸币实行强制性的兑换率,中央银行不再负有兑换黄金的义务,停止金币自由流通和外汇自由买卖。一战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已不能再兑换成金币,只能兑换成别的国家的纸币。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黄金退出了流通领域。货币的可兑换及可兑换程度基本上以一国实行的外汇管制程度高低来衡量,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就
26、意味着该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相反,如果一国实行宽松的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就意味着该国货币可兑换或自由兑换。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或间接保持着一种可兑换关系。但由于黄金的生产与储备量的增加,指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兑换黄金。 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际经济交易的需要,同时在正常的条件下,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的扩大与现代化,也不需要黄金的流通与兑换,使得政府交易中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彻底割断了。黄金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削弱,纸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一时期,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有了发展。还有其他经济学家提出了其他的见解。完全自由兑换(一)定义 完全
27、的货币自由兑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他国货币的过程。 (二)特点无论在经常项目下还是在资本项目下,无论是何种货币持有者,只要有需要,就可把手持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并实现在国际间转移。这种货币自由兑换,只有在两种条件或环境下存在:一是已经消亡的金币本位制,在该制度下,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二是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取消一切外汇管制,当一切外汇管制取消以后,资金往来和资本流动就没有了限制,一国货币也就实现了彻底的可兑换。(三)现行货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步骤在现行货币经济条件下,实现完全或彻底的货币自由兑换,其过程可表述如下:首
28、先,一国政府取消对经常项目支付和资金转移的限制,取消歧视性货币政策和多重汇率制度,随时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即实现货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而后进一步放松直至取消外汇管制,扩大兑换的对象范围,以及兑换的币种、数量和区域,使货币兑换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直至实现完全的货币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的意义和条件关键词:国际地位、国家结算、贸易往来、比较优势(一)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较高,作用也较大,它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市场干预及其他国际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更大或关键的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多边国际结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三)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本发展经济一
29、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尽管不是利用外资的先决条件,但却是一个长期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利息、利润能否汇出,是外国投资者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四)有利于维护贸易往来和资本交易的公平性(五)有利于获取比较优势,减少储备风险与成本如果一国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该国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可以用本币支付,由此减少了动用外汇储备来平衡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不需储备太多的外汇而造成投资机会与投资收益的损失,即减少储备风险和成本。(六)有利于满足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要求,改善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当然,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在其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一国在其条件未具备时,过早过快地
30、让其货币自由兑换,过早过快地把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事实证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是货币能否实现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前提。完善的金融市场具体包括健全的市场体系、较齐全的市场运作工具、良好的市场参与者尤其金融机构等。(二)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与适当的汇率水平如果一国实行多重汇率制度,且通过人为的因素影响汇率的决定,则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就无法反映实际的外汇供求关系,汇率就会出现高估或低估。一旦高估本币汇率,就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反之,过度低估本币汇率,又会对进口造成危害,影响必需品的进
31、口,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不合理的汇率制度与不恰当的货币汇率水平,无法使一国货币自由兑换顺利进行。(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这里的国际清偿手段主要指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多寡是一国国力的象征,也是一国国际清偿力大小的体现。如果一国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就可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可以抵御短期货币投机风潮;反之,就有可能无法平衡国际收支短期性失衡,更难以抵御外部突发性事件对贸易和支付的冲击,使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失去根本的基础。(四)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尤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一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当或失误,并由此造成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就会扰乱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2、,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国际收支恶化,不利于兼顾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五)宽松的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六)微观经济实体对市场价格能作出迅速反应货币自由兑换与微观经济实体如银行、企业等关系密切,只有微观经济实体能对市场价格作出迅速反应,才会加强对外汇资源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国必须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外汇管制关键词:概念、性质(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执行某一时期的金融货币政策,以政府法令形式对外汇买卖、国际结算、外汇汇率等方面采取的限制性行为或政策措施。具体来讲,是
33、指一国通过法律、法令或法规,授权中央银行或设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有涉及外汇收支、存储、兑换、转移与使用等的活动,以及本国货币汇率和外汇市场所采取的各种限制性政策措施。一般来讲,外汇管制具有强制性与内向性。(二)外汇管制的性质1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外汇管制是其推行对外经济政策的工具。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管制则是阻止垄断资本入侵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一种防御性的措施。发展中国家大都比较落后,外汇资金不足,国际收支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因而外汇管制又是其稳定本币,保证国民经济独立发展,谋求国际收支平衡,尽可能使有限的外汇资金不致任意外
34、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外汇管制的作用及其影响一)积极的作用1控制对外贸易2巩固货币信用,稳定物价3防止资本外逃,维护国际收支平衡4增强经济和外交效益(二)负面影响1严格的外汇管制,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从而扭曲国际贸易商品的相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降低资源最佳配置的效率。2严格的外汇管制也会扭曲资本的优化配置。3严格的外汇管制会严重破坏国际间的经贸关系,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外汇管制的发展(一)初行外汇管制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汇管制,最初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各参战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都放弃了金币本位制,禁止黄金外流,从而使外汇成为国际支付的唯一手段。各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稳定外汇汇率,防止资本
35、外流和筹措军备,都先后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外汇管制的措施。例如:对纸币实行强制性的兑换率,中央银行不再负有兑换黄金的义务,停止金币自由流通与外汇自由买卖等。(二)复实行外汇管制阶段在19291933年期间,经济危机爆发和金币本位制彻底崩溃,使各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极不稳定。为了缓和这种动乱局势,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即债务国又恢复了外汇管制,而债权国因远离战争中心地带或受中立条约保护,则继续保持外汇交易的自由及货币在外贸方面的自由兑换,没有实行外汇管制,直至二次大战前夕。 (三)二次大战期间的外汇管制阶段二次大战期间,外汇管制又普遍得到加强。许多国家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补充外汇资源,应付巨额的战争支出,
36、又实施了外汇管制,如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芬兰以及德国和日本等。只有美国和依附于美国的拉丁美洲国家以及永久性中立国瑞士,因地理条件和受中立条约保护的缘故,国际收支仍有大量顺差,没有实行外汇管制。(四)战后初期各国外汇管制阶段二次大战后初期,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周期的缩短,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国际收支失衡,币值动荡,因此又不得不继续实行外汇管制。并且管制更加强。目的是一是试图利用外汇管制缓和或解决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二是企图以外汇管制来抵抗美国的外贸与金融扩张政策。但结果适得其反,它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也加剧了各国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摩擦与矛盾。这时期的特点是外汇管制本该放
37、松,却因种种原因反而加强,甚至被作为抵抗报复的手段,阻碍了经济发展。(五)50年代后期松动的外汇管制阶段二次大战后,西方各国在美国的压力下,逐步放松了管制。至50年代后期,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不断恶化,而日本等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则有所增长,使得外汇管制又有所放松。当时的西欧14个国家,包括英、法、德、意等均实现了有限度的货币自由兑换。1960年,日本也实现部分货币的自由兑换。英国1977年撤消了所有的外汇管制条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贸易与金融竞争,才逐步放开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动态化外汇管制无论是其性质、目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其具体内容,都随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8、。(二)外汇管制不平衡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外汇管制在不同时期宽严度不一;第二,在相同时期,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宽严度也不一。目前有些国家已放松管制,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却有所强化。外汇管制宽严度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无论对贸易、非贸易收支或资本项目的收付,都严加限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属于这一类。第二,实行部分外汇管理,一般对非居民的经常性外汇收支不加限制,准许自由兑换和汇出收入。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付有限制。一些工业国,主要是法、日、德、澳等国和财政、金融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都属于这一类。第三,基本上不实行外汇管制,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外汇收
39、付也均无限制,对外汇调拨、转移限制更少。英、美、德以及国际收支有顺差的产油国,如科威特、撒特阿拉伯等均属这一类。我国的外汇管制一、建国初期到1956年新中国刚成立,人民政府为了肃清外国在华的特权,限制私营进出口商的外汇经营,防止投机倒把分子扰乱金融,在当时华北、华南、华东和华中四大行政区分别颁布了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其大致内容是:肃清外币、禁止外币流进与买卖,防止逃套汇,管理人民币和外汇;限制金银贵金属进出国境,管理外商华商银行的业务,建立供给外汇制度等。但由于各地解放时间有先有后,加上各大行政区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外汇管理尚未纳入中央统一管理,也未确定统一的汇率。仍处于分散经营与
40、管理的状态。总的来说,该阶段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二、1956年到197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从分散到集中过渡。原来分别颁布的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失效。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外汇管理工作统一由对外贸易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三个部门分别负责。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需要,各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了一些内部掌握的实施办法。如,对外贸易外汇管理办法,非贸易外汇管理办法以及对个人、外国单位申请非贸易外汇批汇办法等。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制订全国统一的外汇管理办法。但没有确立外汇主管机关,也未制定出全面、系统的管理法令,只有内部掌握的各项办法和规定,不但没有连贯
41、性,也没有真正的立法效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外汇管理工作很被动,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这阶段,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具有加强管理、开始迈向集中化的特点,但总体上仍处于分兵把口、零散管理和不系统或不规范的状态。三、1979年3月到1993年12月的集中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为开端。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一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发展,对外贸易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并且出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又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地方、企业扩大自主权,实施外汇留成。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更全面更具权威的外汇
42、管理机构,要求颁布更合理、更有效、更具有法律效力的外汇管理大法。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我国管理外汇的机关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由其全面负责和统一行使我国的外汇管理职权。1980年12月,国务院又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从此,我国的外汇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阶段,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具有系统集中、依法治理的特点。(一)外汇管理的目的或任务根掘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我国外汇管理的目的或任务是:增加国家外汇收入,节约外汇支出,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并维护国家的权益。这一条的关键,是要贯彻在宏观上加强调节干预、在微观上逐步搞活的精神,井在外汇管
43、理过程中做到大的管好,小的管活,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二)我国外汇管理的方针这一时期,我国外汇管理的方针是 “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三)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国家外汇收支实行计划管理 外汇收支计划管理是外汇管理的中心内容。暂行条例规定我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的外汇收支,都实行计划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外汇收支按计划进行,达到收支严衡。 2集中管理一切外汇贷款 暂行条例规定国内单位接受国外贷款,必须报经外汇管理总局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核报国务院批准。这是因为,合理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与设备,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但利用国
44、外贷款关系到国家信誉,涉及到未来的还款安排,故必须加强集中管理。 3在特定条件下允许企业保留外汇 暂行条例规定对企业留成外汇、非贸易和补偿贸易项下先收后付的备用外汇,以及企业借入自由外汇等,允许在中国银行开立外汇存款账户或外汇额度账户,由中国银行监督其按规定的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灵活多样化的要求。 4允许个人的外汇收入按规定比例留成 暂行条例规定对个人持有或收入的外汇,如稿费、讲学奖金、酬金等,调回时允许保留一部分自用,以此鼓励个人创汇的积极性。 5对驻华机构、侨资、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汇收支按境外户管理 按国际惯例,对境外户外汇管理较松,我国在这方面仅仅是开始,有待改进发展。
45、目前对这些企业的利润收入,主要是通过国家税收的办法予以控制,对它们纳税后的净利润,允许申请汇出。 6对短期入境旅游、参观、访问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同胞的外汇管理 这个管理亦按国际惯例,携入外汇不受限制,剩余外汇允许复带出境。 7禁止境内外币流通 为保护我国人民币的统一性和货币市场的稳定性,我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行使、借贷,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套汇、逃汇。 随着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对在外汇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认识,我国的外汇管理遵步日益完善。从1980年至今,我国陆续颁布了十多个有关法规,如对外汇、贵金属和外汇票证等进出国境管理施行细则(1981)、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1989)、贸易外汇收支管理施行细则(1983)、国务院关于加强外汇管理的决定(1985)、关于办理留成外汇调剂的几项规定(1986)、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1987)、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以及1991年12月1日实施的关于境内居民外汇和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参加调剂的暂行办法等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