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协同视角下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演进历程分析.doc
《时空协同视角下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演进历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空协同视角下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演进历程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时空协同视角下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演进历程分析收稿日期:20060526作者简介:郑勇军(1965),男,浙江武义人,浙江工商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邱毅(1981),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硕士。本文是郑勇军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课题项目转型经济中的市场组织演化与创新研究:以专业市场为例(04JD79002)的阶段性成果。郑勇军,邱毅(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5)摘 要:集贸式市场组织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诱发性制度创新,是以某个固定场所为集聚地,以众多企业和个体商户为经营主体所形成的共享式交易平台。近年来,我国集贸式市场的组织形
2、态及其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与博览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相融合的趋势。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组织演进的结果体现出经济效率导向的要求。交易者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交易时间配置和空间分布的组合,以求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化。本文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实证对象,以时间配置和空间分布为分析维度,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我国集贸式市场组织演进的动态过程。关键词:交易成本 时空协同 集贸式市场组织 演进中图分类号:F7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02154(2006)07一、引言位于浙江中部丘陵地带的义乌,资源匮乏、人稠地薄。改革开放前,义乌经济发展水平长
3、期滞后,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几乎为空白,但如今的义乌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商贸名城,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在此期间,以集贸式市场组织为依托的小商品批发业构成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可以说,最近二十多年来的义乌市场的发展史即是一部集贸式市场组织演进的真实缩影。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若干个“半地下”的间歇性集市就存在于义乌地区,一直未能成长壮大;改革开放后,它们迅速演变为全日制的小商品专业市场,高速扩张,这一势头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又嘎然而止,并出现了辐射范围缩减的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异军突起,成为义乌小商品批发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形式。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目前国内对义乌小
4、商品市场的称呼并不统一,鉴于本文资料来源自于义乌市场的经营管理者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又考虑到义乌政府将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统称为“中国小商品城”,因此本文用企业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统称义乌各个阶段的以小商品批发为主的集贸式市场组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影射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集贸式市场组织的发展规律。因此,分析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历程,探究义乌市场经济的发展奇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集贸式市场组织与“时空协同”在现实经济中,集贸式市场组织作为由一定的市场平台和交易商所构成的有机体,是指市场主体从事某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交易活动,或者是为交易提供各种服务而在物理上
5、所必需的时间、空间集合,必然涉及到发生交易的时间和空间。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尽管注重研究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行为,但将市场高度简单化供需曲线和函数,忽略对商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渠道,即批发和分销等市场组织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市场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例如:在新古典经济学最为经典的阿罗-德布鲁模型中,时间、空间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都被忽略不计了。然而事实上,不同类型市场组织间的差异突出体现在空间分布和时间配置上。随着市场交易需求的增长,交易者将调整交易时间配置和空间分布的组合,以求达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进而推动集贸式市场组织的演进。因此,有必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重新认识各类集贸式市场组织,及其交易成本的决定
6、因素。在以往对集贸式市场组织的研究中,经济学史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将集贸式市场组织表述为“交换工具”,并将其按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三类:行商和间歇性集市,专业商户和全日制市场,贸易公司和交易会,但他并没有解释集贸式市场组织由低级“交换齿轮”向高级“交换齿轮”发展的内在机理。以BWHodder和UIUKwu(1969)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对西非地区间歇性集市的研究,提出时间间距和区位间距之间存在着一定函数关系,市场周期性的结果就是用时间竞争去部分地替代空间竞争,即空间上的接近意味着时间上的分离。这种时间间距和区位间距的相互关系被称为“时空协同”。但他们并没有深入阐述:时空因素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间歇性市场的演
7、化方向。本文采纳费尔南布鲁代尔对集贸式市场组织的划分标准,同时依据集贸式市场组织“时空协同”的特征,对各种以批发为主的集贸式市场组织重新加以定义,并描述他们之间的演进过程。(一)间歇性集市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购买力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商品交易的总需求量较低,维持一个全日制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买卖双方约定俗成地集中在某个空间点(某一城镇)和时间点(某一集市日)进行交易,通过交易者的集聚实现需求和供给的集中,突破市场形成所必需的“门槛需求”“门槛需求”的概念最早由JHStine(1962)提出,指满足集市存在所要求的最低交易需求量。在这种间歇性集市中,交易商大多是“兼业性”的务农
8、者或“流动性”的行商。在市场需求较小的环境下,间歇性的集中交易能有效地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尽管这种初级市场组织的辐射面积十分有限,但在现实经济中,间歇性集市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商品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集市日,人员和商品大量涌入市场,而在集间日,活动水平则大大降低。间歇性集市容许将供给和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集中起来,从而积累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节省其往返集镇的次数和路程。与间歇性集市相伴随的是流动性贸易,依托行商队伍进行的流动贸易,能增加某一地区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从而达到或超过“门槛需求”。以上过程可由图1表示。.间歇性集市流动贸易交易的最大辐射范围交易发生的“门槛需求范围”图1 间歇
9、性集市和流动贸易间歇性集市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集市日的间歇性,市场通常是间歇性的,不是每天都进行交易的,而且集间日会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发生较大地变化,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间歇性集市的交易间隔不断缩短;二、商人的流动性和兼业性,间歇性集市上有一部分是流动商贩,他们经常性地往来于相邻地区的几个集市,通过发现不同地区间商品的价格差以获取利润,另一部分则是兼业性商贩,他们除了在集市日经商外,还必需通过务农、手工业等其它工作才能维持生计;三、交易集聚性,交易集聚性是形成集贸市场的重要条件,通过集聚,销售者之间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大大提高商品成交机会和交
10、易效率,还便于众多销售者共同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二)全日制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交易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间歇性集市的交易发生频率将会增加,交易间隔开始缩小,当某个地区每天的交易需求量都突破“门槛需求”时,间歇性集市就发展成为全日制市场,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部分“流动性”行商的活动空间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在某一固定场所经营的坐商,“兼业”性商人的队伍也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放弃了其它职业成为了纯粹的商人,这就产生了出一批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专业化商人。以上过程可以由图2表示。.全日制市场间歇性集市交易的最大辐射范围交易发生的“门槛需求范围”图2 间歇性集市向全日制市场演进
11、.全日制市场与间歇性集市相比具有两大特征:一、交易时间上的连续性,为适应区域内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交易需求增加的变化,原本的间歇性集市转变为每日连续发生,使买家可以自由选择商品的购买时间;二、交易商的固定性,全日制市场中的经营户都有固定摊位,与行商相比他们用隐瞒真实信息的欺诈手段来牟利的风险较大,因此他们在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受到抑制,增加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全日制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固定性,是市场向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交易的连续性确保了市场经营户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用于商品贸易,形成专业化的经销技能,交易的固定性便于市场中的商品能够依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分门别类,为商品的专业化销售提供了场所。(
12、三)周期性交易会随着全日制专业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贸易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专业贸易公司进行交易的各方面机会成本无疑比专业化商人高很多。交易规模的扩大还导致市场辐射力的增强,“远程贸易”成为全日制市场交易的重要发展趋势,远程贸易是指在空间上相距较远的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活动,其运输费用较为高昂贵。此时,市场组织要想减少交易成本,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打破交易时间的连续性,重新回到时间集聚上来,即发展周期性交易会。周期性交易会将贸易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集聚起来,进行大批量的交易活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一交易方式不仅通过集中交易,提高“搜寻匹配”效率,降低谈判、签约等方面的交易成本,还通
13、过集中运输,降低远程贸易的单位运输成本。.全日制市场全日制市场远程贸易图3 交易会的产生与远程贸易交易会.全日制市场的日常辐射范围周期性交易会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交易空间上高度集聚和时间上高度集中。周期性交易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远程贸易”的出现,由于远程贸易的空间跨度很大,人货往来的成本高昂,交易不仅不可能每日连续发生,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频繁发生,因此周期性交易会必须在时间上高度集中,使得需求在一个时空点上迅速释放,显著增加了发生大宗贸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四)集贸式市场组织演进的交易成本分析上文描述了随着外部的市场交易需求不断扩大,集贸式市场组织的业态变迁过程。
14、在此,进一步利用这三类集贸式市场组织的单位商品交易成本更直观地解释这一变化过程。如图4所示,横轴表示外部的市场交易需求量,纵轴表示单位商品的交易成本和单位商品价格,曲线、曲线和曲线分别代表市场的交易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的需求状况,曲线、曲线和曲线分别代表间歇性集市、全日制度市场和交易会的单位商品交易成本,加粗曲线表示不同交易量下,集贸式市场组织的最低单位商品交易成本。当市场的交易需求处在曲线的位置,交易需求量处于区间时,由于外部的市场交易需求很小,每天产生的交易需求量难以达到“门槛需求”,如果通过全日制市场进行交易,分摊到单位产品的交易成本就显得过高而不经济。因此,选择时间上集中交易的间歇性集市
15、是最为经济的。当市场的交易需求增加到曲线所处的位置,交易需求量处于区间时,每天产生的市场交易需求量突破了“门槛需求”,间歇性集市即转变成为全日制市场,在全日制市场中,由于交易活动的规模经济的作用,单位商品交易成本持续下降,如曲线段所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厂家和商户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市场的辐射范围为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下降辐射面积增大交易量增大再下降”的良性循环,只要由集中交易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好处,能超过辐射面积增大所带来的空间成本的增加,全日制市场就将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因此,当市场交易需求量超过了时,选择全日制市场进行交易是最为经济的。当市场的交易需求进一步增加到需求曲线的位置时,交易需求量超过
16、了时,全日制市场中单位商品交易成本的下降遇到了“瓶颈”,这是因为交易空间辐射范围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好处是有一定限度的。此时,依托周期性交易会,利用“远程贸易”扩展市场辐射面积是节约单位商品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虽然厂商和商户参与交易会需要投入一笔很大的固定费用,但由于周期性交易会将各方需求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在时间上高度集中,形成了强大的需求,所以供求双方往往能实现一些在全日制市场中无法实现的大额贸易,从而分摊了这笔固定费用的投入,最终节约了单位商品的交易成本。因此,当市场外部交易需求很大时,交易会便成为单位商品交易成本最低的共享式交易平台。AC、PD1D2D3I:AC间歇性集市II:AC全日制
17、市场III:AC周期性交易会Q0Q1Q2图4 三类集贸式市场组织的单位商品交易成本曲线EF三、对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演进的实证研究义乌是浙江中部的一个县级市,自然资源禀赋十分贫乏,区位条件也比较普通,但是经过二十余年的“兴商建市”,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业态由传的农村集贸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交易平台迈进,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聚、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面拓展,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场、现货交易,向电子商务、洽谈订单、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正在成长为集小商品展销、流通、生产、研发于一体的世界性小商品贸易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一)中国小商品城演进的初始业
18、态:间歇性集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义乌的稠城镇和廿三里镇出现了两个批零兼售的间歇性集市。每逢集市日,一批兼业性的商人就使用竹篮、箩筐、旅行袋、塑料布等便于携带的工具,在城镇的繁华地带随地设摊,叫卖小商品;还有一批从“货担郎”的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流动商人,利用当时廿三里镇集市和稠城镇集市在交易时间间隔上的差异,周期性地奔波于两个集市间,从事小商品的批发。稠城镇集市和廿三里镇集市,以及活跃于集市上的商贩共同构成了中国小商品城的“雏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义乌小商品交易活动的空间成本很高,不仅受到落后的交通、通讯技术等条件等商品流通的直接成本的制约,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等阻碍商品流通的制度成本的
19、制约。在严格的计划经济管制下,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的全日制固定市场是不被允许的,小商品贸易只能依托于流动贸易和间歇性集市发生。文化大革命期间,义乌市政府出于当地生产的需要,将“鸡毛换糖”这一私人商业活动纳入到农民正常的副业之内,“在经得生产大队、公社的许可后,农民可以在农闲季节,手持政府开具得许可证,到省内外收购废品、鸡毛” 引自: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著,2003年: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浙江人民出版社,第35页。由于“鸡毛换糖”的合法存在,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义乌就已经存在了一个混迹于间歇性集贸市场的地下小百货批发市场。兼业性商人和行商性的“货担郎”构成了这一集贸式市场组
20、织的主力,兼业性的商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经商,平时生产、集市日交易,“货担郎”则不停地往返于各间歇性集市之间,长年从事商品交换工作。图5和图6分别反映了在间歇性市场中农民和商人的周期性角色转换,以及“货担郎”的经营活动路线和时间特点。农民商人B市场C市场A市场农闲时间农忙时间b时间段c时间段图5 兼业商人的角色转换a时间段图6 “货担郎”的经营时间和路线资料来源:郑勇军等著,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60.兼业性商人和“货担郎”的时间机会成本低廉,他们参与商品贸易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只是相同时间内农业生产所得。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商品交易领域利润远大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空 协同 视角 义乌 中国 小商品 演进 历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