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策划案.doc
《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策划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策划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仁者大爱 惠泽绵长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策 划 案2013.9.10一缘起袁玉聪是六户中学97届毕业生,于2000年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政府公务员,工作于突泉镇政府,后调入团县委任职副书记,2012年调入九龙乡政府任职人大主席,2013年春因公殉职。根据袁玉聪同志遗愿以及家属意愿,将袁玉聪所得抚慰金30万元捐出,在她的家乡曾经学习过的母校六户中学设立袁玉聪教育基金会,以此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活动背景为使这一承载着浓浓爱心与厚重责任的“袁玉聪教育基金”更加慷慨和感动,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创造积极的社会效益,积淀我们优秀民族的正能量,我校
2、将举办袁玉聪教育基金启动仪式。三活动宗旨通过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深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传递爱心,延续温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弘扬爱的旋律,倡导感恩情怀,促进校园文明进步。四活动主题1主题:仁者大爱 惠泽绵长2副题: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启动仪式五活动时间及地点1时间:2013年9月24日2地点:六户中学操场六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六户中学2协办单位:突泉县教育局七爱心大使袁玉聪(已故) 袁廷君 袁 昂八准备工作1制定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2制定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实施细则3制定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2012-2013学年度奖励办法4签字仪式:捐赠方和受赠方法人
3、代表签订捐赠协议书。5.评选2012-2013学年度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助英奖、助学奖学生。6由政教处组织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会议内容:a、向学生介绍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基本情况;b、教育学生珍惜当下、懂得感恩;c、教育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d、教育学生传递爱心、延续温暖、发展正能量; e、教育学生文明参会。7会场布置由政教处、团委、体育组负责。8团委负责信息采集报送。9.邀请与会嘉宾:基金设立人袁廷君,教育局副局长张雅范,教育局关工委主任林功福,教育局关工委秘书张秀成,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王玉红,六户镇副镇长张冬,九龙乡政府领导,团县委领导,六户中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涂桂林。10.主席
4、台就坐人员:第一排袁廷君、张雅范、林功福、王玉红、周玉明、魏红星、张秀成、张冬、张国华、窦树军、孙艳民;第二排王铁军、高明岩、张玉春、杨秀峰、赵银燕、许亚娟。九活动程序第一项:袁廷君先生讲话第二项:捐赠基金第三项:六户中学校长张国华致感谢词第四项:教育局领导张局长讲话第五项:公布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2012-2013学年度奖励办法第六项:公布2012-2013学年度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奖金会奖励决定及获奖学生名单第七项:颁奖第八项:学生代表讲话第九项:家长代表讲话第十项:活动总结十附件1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2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实施细则3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2012-2013学
5、年度奖励办法42012-2013学年度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奖金会奖励决定及获奖学生名单5捐赠协议书6启动仪式程序主持词7张校长讲话稿8获奖学生代表讲话稿9教育局领导讲话稿10.家长代表讲话稿11.教师代表讲话稿12.袁廷君讲话稿13.主席台座位图附件一: 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根据九龙乡人大主席、原六户中学毕业生袁玉聪同志家属意愿,为了家乡人民,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家乡的优秀学子学业有成,利用袁玉聪因公殉职所得抚慰金设立“袁玉聪教育基金会”,为使此教育基金确实发挥作用,特制定本章程:一基金会宗旨本基金由袁玉聪遗赠,并以袁玉聪的名讳命名。基金会本着“永久不变、灵活运行”的原则操作管理
6、,设立 “助英奖”、“助学奖”两个奖项,分别奖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家境贫困、勤奋学习的优秀学生。以此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基金来源由袁玉聪出资三十万元作为基金来源。三基金使用袁玉聪教育基金分“助英奖”、“助学奖”。按照优先助学略有节余,滚动积累的原则使用。四设立项目(一)助英奖1奖励对象(1)九年级:六户中学参加中考进入乌一中正取线并入学的应届毕业生;(2)七、八年级:六户中学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同时具备学年度期末考试学年前十名的条件。2奖励标准按照本金不动,用当年本金的利息,对受助学生进行奖励,奖励额度为:一次性奖励500元。(二)助学奖1奖励对象(1)九年级:六户
7、中学参加中考进入乌一中定向生录取线并入学的应届毕业生中家境贫困、勤奋学习的优秀学生;(2)七、八年级:六户中学家境贫困、勤奋学习的优秀学生,同时具备学年度期末考试学年前二十名的条件。2家庭困难的划定标准 (1)被列入低保户的家庭;(2)因家庭情况变故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双亡;父母单亡,而另一方又无固定的经济收入者;直系亲属中有重大疾病而造成经济困难;父母下岗工人,无固定的经济收入单亲且经济困难家庭)。 (3)家里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在校就读且家庭困难的。3资助标准按照本金不动,用当年本金的利息,对受助学生进行奖励,奖励额度为:一次性奖励500元。五组织机构(一)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 任
8、:张国华(六户中学校长)副主任:赵连喜(六户中学党支部书记)刘 良(六户中学副校长)窦树军(六户中学副校长)李宝柱(六户中学副校长)委 员:孙艳民(六户中学教导主任)张玉春(六户中学政教主任)高明岩(六户中学后勤主任)杨秀峰(六户中学后勤副主任) 许亚娟(六户中学团委书记)孙德福(六户中学会计)(二)袁玉聪教育基金监管委员会(负责审核基金的使用和发放)主 任:张雅范(教育局副局长)副主任:王铁军(六户中学副校长) 赵银燕(六户中学副教导主任)委 员:靖万贵(六户中学现金员) 袁 昂(袁玉聪哥哥)顾 问:袁廷君六、基金的申请条件和方法(一)申请条件1符合前述条件的奖励和资助对象均可。2以上对象如
9、有违法或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不予申请。 (二)申请方法对于符合要求的学生可直接或由班主任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袁玉聪教育基金申请表,经审核批准后,可得到奖金。七基金审核发放程序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或村委会出据相关证明填写袁玉聪教育基金申请表监委会审核、考察公示监委会、管委会主任签字办理人签发发放基金。八其他事宜1管委会接受监委会和全校、全镇人民的监督,定期对本基金收支情况在校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2以上各种奖励于2013年9月开始执行,以往的学生不作为本基金奖励对象。 3被政府、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资助的学生不在基金资助范围之内。4被资助情况存档备案。5每年举行隆重的奖金发放仪式。
10、6以上各种奖励不重复执行,只享受其中最高一项。7本章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修改和完善。8本章程的解释权归管理委员会。2013年9月1日附件:袁玉聪教育基金申请表袁玉聪教育基金申请表个人情况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籍贯年班身份证号家庭情况住址人口年收入收入来源家庭成员姓名亲属关系年龄职业电话申请奖项理由家庭贫困说明师长推荐说明教师姓名: 电话: 学校意见校长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备注附件二: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实施细则为了加强袁玉聪教育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弘扬社会正能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基金来源来自袁玉聪遗赠30万元。二基金管理1
11、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属于公益性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利用袁玉聪遗赠基金,以从事公益活动为目的,其资金的性质系社会公共财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其资金不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列入财政预算。基金会在接受捐赠时,签订捐赠协议书,开具六户中学收讫捐赠证据,由本会统一收取管理使用。2本会设会计、出纳,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资金实行民主管理,并由基金会管理委员会每年9月30日前,向监管委员会报告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公布收支帐目;接受监管委员会的监督管理,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和监督。3本会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必须经教育局进行财务审计。4本会资金用于六户中学的教育事业。具体使用项目和金额,由管
12、理委员会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并由管理委员会主任签发审批单后,予以支付。5本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资金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教育事业的公益支出,不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6本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从本基金列支。7本会属于公益性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国家的规定,本会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资源提供者向本会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资源提供者不享有本会的所有权;本会不直接以贷款或其他方式将基金借贷给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不经营管理企业。将本会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三资金使用1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签订捐赠协议,按捐赠人意愿使用。2本会基
13、金主要用于六户中学教育事业,分为助英奖和助学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不得挪作他用。32013年9月,将基金中的25万元以5年期存入银行,五年后本息合计达30万元。4另外5万元分批分期存入银行,获得本息分别作为2013年-2017年的奖励基金。 6本基金会原始基金始终保持不少于30万元。7本细则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2013年.9月.1日 附件三: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2012-2013学年度奖励办法根据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和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实施细则要求,为发挥袁玉聪教育基金的作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特制订2012-2013学年度袁玉聪教育
14、基金奖励办法。一奖项设置1.助英奖:原九年级空缺(乌一中正取线上考生无)原八年级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前三名且品质优秀学生3人。原七年级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前三名且品质优秀学生3人。2.助学奖:原九年级乌一中备取线上考生7人。原八年级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前4-10名中评出4人,具备品质优秀家庭贫困的条件。原七年级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前4-10名中评出3人,具备品质优秀家庭贫困的条件。二奖金设置所有获奖学生每人获得奖金500元,总计奖金一万元。三评比办法1.本着宁缺毋滥,重奖优秀的原则。2.助英奖非考试成绩前三名者不奖,非品质优秀者不奖,达不到条件的可以空缺。3.助学奖在学年考试成绩4-10名中间产生,要认真评比
15、是否品质优秀,家庭确实困难,得到此奖学金后对本人学习确有帮助的学生。4.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确定候选人后要按照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章程要求填报申请表上报基金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核实审批。5. 六户中学袁玉聪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的获奖学生名单要在公示栏里公示一周。确定无异议后择期颁奖。此办法六户中学袁玉聪基金管理委员会2013年9月1日 附件四:捐赠协议书甲方(捐赠人):袁廷君乙方(受赠人):六户中学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构建和谐文明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六户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甲方自愿将女儿袁玉聪因公殉职所得30万元抚慰金无偿捐赠乙
16、方,乙方同意接受捐赠财产。现金:(人民币)(大写)三十万元。第二条 甲方保证捐赠资金系其所有之合法财产,且有权捐赠乙方,并保证所捐赠资金无权利瑕疵。第三条捐赠资金用途:用于设立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奖励品学兼优的或者家庭贫困的学生。第四条甲方应按下述时间、地点及方式向乙方交付捐赠财产:1.交付时间:2013年9月1日。2.交付地点:六户中学小会议室。3.交付方式:现金交付。第五条 捐赠资金的所有权因捐赠交付而转移乙方,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甲乙双方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办理。第六条 乙方收到甲方捐赠财产后,应出具合法、有效的财务接收凭证,并登记造册,妥善管理和使用。第七条 甲方有权向乙
17、方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甲方的查询,乙方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如实按照约定方式给予答复。第八条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用途使用捐赠财产。第九条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章之日起生效。本捐赠为公益行为,协议成立后,不能撤销,受法律保护。第十条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意一方有权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一条其他约定事项:无第十二条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签名/盖章): 乙方(签名/盖章):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袁廷君 张国华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4825621029 签订时间:2013年9月
18、1日 签订地点:六户中学 附件五:启动仪式程序主持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袁廷君先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白酒酿成缘客来,黄金散尽为续爱。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会”启动仪式,这是六户中学建校以来首个助学基金会,并以我校97届毕业生袁玉聪的名字命名。袁玉聪,1997年在我校毕业,2000年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2005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公务员,在突泉镇工作,之后调入团县委任职副书记。2012年调入九龙乡任职人大主席。2013年春因公殉职。根据袁玉聪遗愿,根据袁玉聪父亲袁廷君及其家属意愿,将抚恤金30万元捐赠给她曾经学习过的母校设立“六户中学袁玉
19、聪教育基金会”。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仁者大爱的最好体现,这是一个优秀学子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这是爱的传递,这是温暖的延续。这份爱,这份温暖,将在六户中学源远流长!永远延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袁廷君老先生的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参加今天活动的嘉宾,他们是:袁玉聪的父亲袁廷君先生,突泉县教育局副局长张雅范同志,六户镇政府副镇长张冬同志,九龙乡党委组织委员周玉明同志,突泉县团县委学少部部长魏红星同志,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王玉红同志,突泉县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张秀成同志,20位获得六户中学袁玉聪教育基金奖金的学生家长以及六户中学全体师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基金 启动 仪式 策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