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理财趋势分析.doc
《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理财趋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理财趋势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理财趋势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居民财富不断增加,个人理财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与个人理财需求的不断扩张相比,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现状及发展金融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对理财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开拓与培育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关键词:金融理财;理财市场;第三方理财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的增加,“金融理财”正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最时尚的话题 。一方面,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从事理财服务的机构及其提供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
2、开放,海外各金融机构积极进军中国市场,也加剧了理财行业的竞争。因此,开拓与培育中国金融理财市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理财概念 金融理财,英文全称为Financial Planning。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对它的定义是: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要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第二条则规定“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3、。” 金融理财是针对客户一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它的服务范围十分广阔,包括个人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资产和负债分析、现金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个人税务筹划、投资规划、子女教育规划、住房规划、退休计划及遗产规划等各方面。二、 我国金融理财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 我国个人理财需求迅速增长 1. 个人财富水平以及财富集中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家庭所累积的财富也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2005年底,中国有13%的城市家庭步入年收入4万元左右的中产阶层,预计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金融资产出现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占家庭总数10%的最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
4、部金融资产的45%;占家庭总数20%的最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金融资产的66%。但是在家庭金融资产迅速增长的同时却未得到有效的增值服务。因此,对专业的理财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2. 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得住房、医疗、教育、保险等问题日益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对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问题日益市场化,使得这些费用的承担在居民预期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之势。在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市场上,如何科学的安排这一系列的家庭理财规划使之适合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状况,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理财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帮
5、助。3. 理财决策的复杂化。目前居民的资产已由简单的现金和存款发展到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等,甚至房产、汽车、黄金以及古玩字画等多个品种,居民财富中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数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度的加大,市场风险在加剧。消费信贷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少家庭的负债率不断攀升。面对当今信息过剩、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现实,单靠个人能力来管理财富,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理财目标,似乎并不大可能。因此,家庭与个人越来越需要借助于专业理财人员做好资产管理,有效防范家庭与个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二)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1. 加入WTO后,金融同业竞争的需要。20
6、06年底中国履行WTO约定全面开放银行业,各大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外资银行的60%收入来自于包括理财业务的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因此外资银行势必要抢占中国理财市场,争夺我们的客户资源。 2. 完善业务发展模式的需要。一直以来,中资银行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存贷利差。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得近几年在存贷利差大幅降低,迫使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战略转型,由存贷款业务转向个人金融业务。资料显示,在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超过35,平均收益增长率达1215。个人理财业务作为积极发展个人中间业务的重要内容,对于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资银行要积极开展理财业务,应对新的金
7、融形势,完善业务发展模式。 3. 降低金融风险的需要。传统的企业信贷风险程度高,造成了银行大量的坏账。与之相比,居民信贷的及时性强、还款率高,使银行能够保证长时间稳定的现金流。因此,个人理财业务这不仅开辟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信贷风险。 三、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现状分析 (一) 我国金融理财事业蓬勃发展 1. 中外资银行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比较。 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了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服务。而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意味着商业银行竞争性理财业务正是开始。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服务得到迅速发展,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服务的
8、产品包括传统的银行产品或产品组合、各类人民币或外汇理财产品以及代销的其他金融产品。各商业银行出现了个人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理财建议,帮助设计理财方案。理财业务也已成为中资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了银行服务层次,增加了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国内营业网点少,但在无形商业和国际网络上比国内银行有明显优势,因此外资银行市场定位非常明晰,他们利用自身国际品牌集中优势抢占高端客户,实行客户服务的差别管理。近年来,外资银行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员工在产品认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并建立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根据每一位客户情况开展综
9、合理财咨询,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而灵活的理财产品,试图建立并维持与客户一生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及服务,这些措施使外资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和工作效率,也是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所在。 2. 非金融机构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随着理财行业的升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运作已经到了实质性的阶段。一些券商和保险公司,从原来简单推出一些产品的集合到开始在服务方面做文章,陆续推出贵宾理财中心,进行专业化的理财顾问管理,为一些高端客户推出一些金融理财增值服务,而且为了把一些金融增值服务落到实处,都加强了与银行、基金等的合作。 3. 专业理财人员认证体系的建立。2000年和2002年在北京分别召
10、开了第1届和第2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主要介绍国际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ing)理事会成员国实施CFP认证制度的经验,并探讨如何在中国推广CFP认证和金融理财的观念。2004年9月,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建立了中国的CFP资格考试制度。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旨在建立和维护个人金融理财领域的从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授权教育机构开展专业培训,组织统一的职业水平资格考试,并向符合标准的专业人员颁发金融理财师资格证书,负责对获得金融理财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再教育。 (二)制约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1. 分业经营的政策制约力度过大。由于国内金融业仍然施行分业经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金融 理财 市场 发展趋势 未来 趋势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