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doc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就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实际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联系紧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就是启动货币政策后,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包括从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操作目标作用于中介目标,中介目标作用于终极目标的全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包括传统的利率渠道、金融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一、 凯恩斯的利率传导理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灵活、畅通。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信贷量、货币供应量、利率,经过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3个环节,作用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3
2、个变量,影响实体经济,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继承了马歇尔关于货币需求的合理成分,将流动偏好理论和他的就业、收入和产量决定理论联系起来,完成了货币数量论向生产货币论的转变,提出了货币政策经由利率及有效需求影响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基本框架是:货币政策利率有效需求投资、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在存在大量失业时,利率降低,扩大有效需求,促使投资和国民收入增大;当接近充分就业时,扩大有效需求,投资和国民收入增大,物价水平开始上升;当达到充分就业时,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在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利率是核心的传导渠道,但会因下列情况而导致货币
3、政策失效:1.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当利率降到十分低时,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被货币流通速度的减缓所抵消,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货币政策进入“流动性陷阱”,传导机制中断,货币扩张不可能再对实体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2.即使在利率达到“流动性陷阱”之前,如果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比货币数量增加得更快,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可能降低利率,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无效。3.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扩张实现了利率水平的下调,但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并且下降的速度比利率下降的速度还要快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基本是无效的。4.当消费倾向下降,且下降力量大于投资力量时,用来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也无效
4、。5.如果社会处于未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和物价的上涨,但物价上涨的幅度小于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幅度,货币政策传导将丧失部分效率。如果社会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生产资源和劳动力的供给不再具有弹性,商品短期供给弹性逐渐趋于零,此时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上涨,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便会基本上无效。二、 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与无效(一)利率对储蓄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有限的原因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弱,主要是因为9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在养老、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负担加重,这就会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尽量减少消
5、费,所以就影响了从利率变动到储蓄和消费变动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另外,因为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使贫富差距扩大,这也使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弱。收入水平不仅影响储蓄和消费,还制约着储蓄和消费。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当收入差距过大时,高收入者占有较多的财富,由于其消费货币偏低,消费的增加有限,而储蓄增加较多。所以,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影响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健全,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货币市场还不成熟,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较少,风险大。利率的变动通过改变无风险利率水平,影响证券行市。虽
6、然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提供的个人投资渠道很多,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但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有的还存在巨大风险。尤其是我国债券市场发育滞后,股票市场的风险很大,所以我国居民选择积累财产的愿望较高,但是在积累财富的渠道过于单一的情况下,大多数居民仍然选择储蓄。这些都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二)利率的非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我国依旧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制定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一系列经济指标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报国务院批准后,再由商业银行执行。利率的制定还没有实现市场化。1. 利率管制制约着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机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
7、性我国主要金融工具的利率还处在管制状态,利率不仅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还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利率的这种调节职能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地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自主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利率调整跟货币政策目标不一致。并且决策过程复杂,时间长,决策滞后,跟不上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这就严重降低了利率机制的有效性,甚至有可能导致与货币政策目标相反的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制定和调整利率时,所依据的一系列经济指标的精确性或时效性较差,使利率水平调整时机的确定和调整幅度的把握不够准确,难以真正体现市场供求和风险水平,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弱。2.利率管制导致利率结构不合理,影响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在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货币政策 利率 传导 有效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