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若干思考.doc
《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若干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若干思考 摘要: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的各种形态的金融控股集团虽然受到严格的分业限制,潜在的各种风险尚未完全暴露出来,但随着我国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各金融行业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监管层就不能不高度重视金融控股集团潜在的风险。本文吸收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监管标准以及经验教训,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提出现阶段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重点,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控股集团监管模式与监管内容。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重点 1减少金融控股集团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其透明度 我国现阶段可以要求,(1)金融控股集团只能采取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或银行两类机构中的一种作为母公司;(2)集团内不允
2、许出现交叉持股与反向持股;(3)银行的股份,在集团内或者作为母公司,或者只能由控股公司一家直接持有等,即不允许由集团内的子公司持有(或共同持有)银行的股份,或由母公司与子公司共同持有银行的股份;(4)考虑到我国的监管框架、能力与金融控股集团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现阶段宜禁止金融控股集团拥有非金融机构,即金融控股集团不得从事实业投资;(5)当一个实业控制(包括实质控制)两个及两个以上金融机构时,必须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6)当金融集团收购、兼并其他金融控股集团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应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监管部门应该从市场竞争、集团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对此兼并收购进行审查。 金融控股集团的透明度主要指其
3、结构的透明度,包括对监管部门的透明与投资者、存款人、客户等市场参与者的透明。这一方面的报告与信息披露包括:(1)向监管当局、投资者等市场主体详细披露金融控股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主要业务以及主要管理人员情况等;(2)当金融控股集团欲对集团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股权结构发生变动时,应事先向监管当局汇报变动的理由、变动的具体方式以及这种变动可能对集团与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等. 2防止金融控股集团对银行信用的滥用 现阶段我国可采取以下监管措施:(1)由银行参与的共同销售、共同开展业务等活动中,需对客户明确表明银行在其中负有的责任,防止给客户造成误解,银行为该项业务活动承担无限责任;(2)对于
4、银行与集团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交易,特别是授信活动,除了满足集团关联交易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设定一个更为严格的比例限制;(3)禁止银行对客户的授信以是否与集团内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为条件,也禁止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损害银行的利益来拓展业务。在现阶段可以直接禁止某些类型的交易,如当某个客户为集团内证券公司承销证券的发行人时,在承销期内,集团内银行不得单独为该客户提供贷款(可以作为银团贷款的成员之一,但不可作为银团贷款的发起人),之前,该银行与该客户已有授信,在授信额度内提供贷款的除外,等等。 3对金融机构与金融集团的审慎监管 对金融机构与金融集团的审慎监管是我国现阶段对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重心,主要
5、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独立审慎监管,二是对金融机构与其所在金融集团之间关系的审慎监管,三是对金融集团整体的审慎监管。 对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金融功能)的监管是金融集团监管的基础。单个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主要集中于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敞口(风险集中度)两个方面。 对金融机构与所在集团关系的审慎监管,也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防止金融集团内部的风险过渡传递;二是防止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输送。 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控制金融机构在集团内的风险暴露额度,特别是银行在集团内部的风险暴露程度。可以采取两个指标达到上述目的,一是规定金融机构与集团内其他机构的交易额不超过其资本的一定比例,另一个是规定金融
6、机构与集团内其他机构交易产生的风险资本不能超过其资本的一定比例。根据我国现阶段各金融机构风险计量的水平,宜采取前一个指标来控制风险的过度传递,随着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应逐步过渡到以风险资本作为衡量指标。 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引导金融控股集团及其下属机构建立严格的内控与风险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自身控制风险的积极性。 防止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输送,现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信息披露,特别是与集团内部其他机构的交易,需要较为详细的披露,并且在交易前需向交易对手披露其与相关机构的关系。这里内部交易做广义理解,既包括与集团内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也包括金融机构本身以及集团内其他
7、机构的顾客,特别是重要客户;二是直接禁止某些较易判断的、危害较大的的利益输送;三是禁止金融机构之间高管人员的兼职,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对有关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相互之间不涉及内部信息的交流,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对金融集团整体的审慎监管与单个机构一致,也主要体现在资本充足率与风险集中度(大额风险敞口)两个方面,只不过这时候使用的是集团整体的资本额,需要剔除各种资本的重复计算。为了使监管更有针对性,建议在两个层次上综合计算资本充足率与风险集中度,一个是银行及其下属机构形成的银行控股集团的资本充足率与风险集中度,另一个是整个集团的资本充足率与风险集中度(如果是银行作为母公司的,则只有一个层次的资本充
8、足率与风险集中度要求)。按照目前的法律,除非特许,银行是不允许持有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控制权的股份的。 4加强信息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当前,我国应进一步提高金融控股集团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特别是要规范信息披露,保证信息披露的简明、及时、完整、准确,重点发展中介机构,以提高信息分析的能力,从而使得信息披露对金融集团形成真正的约束。 5要求金融控股集团建立并实施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在微观基础上,最大问题就是治理结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因此,现阶段我国除了要充分利用微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要求金融控股集团自身建立并实施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内控制度
9、与风险管理体系,并作为其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还要协助金融控股集团逐步建立这一系列制度,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股权的分散,提供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体系指引等,加强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力度。 在减少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努力下,不要走向股权过于分散,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另一个极端,即防止对股权分散的过度强调。一股独大,特别是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在金融机构中可能会形成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抽空等缺陷,但如果股权过分分散,仍然存在着股东监督不足,搭便车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还存在领导人的任期问题,中小股东“人袋为安”的思想,有股东利益短期化的倾向,
10、因此,在确定股东结构时,应防止一股独大,同时也要防止股权过分分散,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股东利益最大化与金融体系稳健及结构长期盈利的关系。 对于金融控股集团的治理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1)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结构要与股权比例大体一致,不能由控股公司独占董事会;(2)允许金融控股公司下派高管人员,但不允许人员在金融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兼职,但控股公司的人员可以兼任子公司的董事,也不允许高管人员与董事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兼职;(3)允许子公司采取累积投票的方式表决议案,防止控股股东在所有方面都控制子公司;(4)对于高管人员,包括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除了消极条件外,对积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金融 控股 集团 监管 若干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