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问题探讨.doc
《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问题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问题探讨 摘 要 小企业贷款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开拓的新市场,能否有效拓展小企业贷款市场已成为银行在未来的 信贷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本文从商业银行贷款流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现状,找出了我国商 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制度的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小企业贷款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开拓的新市场,特别是
2、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限制以及大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增多,能否有效拓展小企业贷款市场已成为银行在未来的信贷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但是,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小企业贷款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现状 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467.7亿元,比2006年初增加5396亿元
3、,增幅为15.8%。为鼓励商业银行做好小企业贷款,2007年银监会在市场准入和结构布局上对表现出色的单位实行鼓励和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包括:对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准予其增设机构和网点,扩大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果;对在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表现出色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准予其跨区域增设机构和网点,以改进和提高对落后地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二、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若干问题 1. 小企业贷款的准入条件较高。目前,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和少量的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几乎没有,并且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而对于抵押品,银行很少接受除土地、房产之外的其他抵押物,同时还要
4、求小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小企业并未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对厂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不能把土地或厂房作为合格的抵押物。同时,由于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对其信用普遍审慎,加之担保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手续繁琐、收费偏高、过分审慎等因素,企业获得外部担保极为不易。此外,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都不完整,所以其贷款也不能是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分型,因此,在抵押、担保型贷款的发展趋势下,小企业既不能依靠自身资产寻求抵押贷款,又不能凭借本身的优质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直接获取贷款。 2. 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以及执法
5、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小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更为严重。在信贷调查阶段,部分企业由于处于创业阶段,规模较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不健全,只设流水账,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等原因,给商业银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真正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带来了难度,使商业银行难以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手续帮助它们获得贷款。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风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小企业贷款信息的分散与小企业融资的社会环境有关。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公民个人和
6、企业的信用意识,还是整个社会的征信制度建设、基础数据库的信息量和网络覆盖面、征信服务业的发展、征信增值服务等,都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虽然有为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专门机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故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对小企业信用状况调查困难。 3. 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小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运作模式、经营行为,都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当商业银行在向一般的小企业发放贷款时,面临着许多企业信用级别较低、担保难、风险大、综合收益较差,而银企之间信息又
7、严重不对称的问题,这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难度相对较大。 贷款定价的核心是正确评估信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补偿水平。目前,国内小企业信贷定价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式为法定利率上浮法,确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水平;第二种方式为成本加成法,就是按成本核算,综合考虑预期利润、竞争、客户等因素,以此生成利率;第三种方式则是市值定价,即根据企业预期收益现金流贴现。第一种定价方式略显僵硬,未能体现差别化。由于各家企业信贷风险不同,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同,理应得到不同的贷款利率。由于其定价因素较为单一,银行正向第二种方式逐渐过渡,即成本加成法。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其经营原
8、则,由于小企业社会认知度低,经营管理尚未规范,以及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对其发放贷款后特别需要加强贷后管理,从而使贷后管理的成本上升,因此银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贷款管理成本,否则难以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而贷款管理成本包括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前者主要包括资金成本、营运成本、赋税成本三种;后者主要包括风险成本,而且要确定所有反映成本的指标及其具体数值。但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贷款违约率数值的确立要建立在5年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违约损失率数值的确定更是需要7年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必须是分地区分行业的、具体的、真实的数据。而国内大规模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也才是2005年的事,时间并不长,无
9、法获取相应的数据。 4. 独立核算制度的推进步伐缓慢。在2006年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通知中,“独立核算”被表述为“要设立小企业贷款的专业部门,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专业服务。要制定专项考核指标,准确统计分析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小企业贷款实行独立核算和专项考核”。没有独立核算机制,小企业贷款的业务考核、激励约束和专业化等措施就显得不够完善、科学。 目前,部分银行在管理和审批上能够把大中小企业客户分类处理,有些银行还能在分支机构的层面上做到独立核算,如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支行,建立了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工作部门和队伍,但至今还没有一家做到全面、系统的成本和利
10、润的独立核算。在小企业贷款独立核算上,目前建行设立了专门的小企业贷款业务会计科目,交行设立了小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指标,工行、农行和中行也有相关的业绩奖惩规定。尽管部分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设立了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专门负责该业务的拓展工作,但毕竟只有少数,大多数银行仍对独立核算带来的成本等问题有所顾虑。 而独立核算机制的推进步伐缓慢主要与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经营思路等有关。首先,由于国内贷款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独立核算机制的安排,风险系数较低的大客户业务和回报收益较高的零售业务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从而导致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动力不足。其次,当前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商业银行 小企业 贷款 问题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