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oc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Y 8821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主题词: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研究生姓名:陈爽导师姓名: 佘恕莲教授 论文起止时间:2005. 12-2006. 04提要上市公司之所以通过其财务报告,屡屡操纵利,粉饰财务状况,对投资人作不 实的报导,有着其自有的行为特征和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选出2005年被揭露出有造假行为的三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三 家公司为科龙电器、G银河、天津磁卡,文中分别对其背景作简短介绍,揭露其使用 的舞弊手法,并针对这些手法的特点作了剖析。三家公司在造假手法、行为特征上都 有相似之处,其造假最终反映在
2、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上,也就是对利润的操纵;而且 三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进行財务舞弊的可能性。三家公司 的造假情况在一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的特色。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一些贯用的造假手法,接着提出一 种有效的财务造假识别方法一分析性程序的应用。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挖 掘中国证券市场中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涉及制度因素、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 问题。现今全球都存在財务造假的问题,但制度因素属于中国所特有。文章的最后尝 试提出一些参考性的财务造假治理建议。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公司治理ABSTRACTIn recent years,
3、the scandal of Financial Fraud has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 It concerns a bunch of huge even famous listed companies who release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s to cheat on their investors all around the world. As a result, the majority of investors lost their trust on these companies financial repor
4、ts and their faith in investment.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this phenomenon exists also, especially in resent years.The financial fraud activity of listed company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has its own specialties and reasons. This article is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the main methods of financial fr
5、aud as well how to discover the listed company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activity in the listed company includ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needs more perfect system
6、 to prevent these financial frauds.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some advices are provided to help the investors how to us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 words: Financial frau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rporate governance引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21世纪 初期,发生了 “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 心。
7、在2001年11月,_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 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 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同样,中国证券 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 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 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 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 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
8、是将财务 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 场屡有财务丑闻曙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 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 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己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成为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本文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主要造假手法及识 别,进而涉及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财务造假治理的几点建议。第一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概述在这一部分,本文将首先阐述涉及到财务造假的一些重要概念及财务造假的特征 和危害。在此基础
9、上,为了获得对于此领域相关研究的一个概貌,在第二小节中笔者 简单描述了有关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识别及防范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然后以案例 分析作为本文的切入点。第一节财务造假概念、特征及危害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与财务造假这一概念相关及相似的概念还有盈余管理、会计违规、欺诈性财务报 告等,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把这些概念整理如下,并给出本文 中所使用的财务造假的解释,与其它概念的不同及其特点。1.相关概念_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 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 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
10、质性的影响”。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划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中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也指出,舞弊意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 故意行为。盈余管理是指根据预定目标操纵利润的行为 这一目标可能是管理者设置的,也 可能是分析人员的预测或者与更为平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利润流相一致的利润数量。 盈余管理是为了改变经营业绩给人们的印象而积极地对会计处理结果进行操纵。3如 果管理者能够从一系列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准则)4中进行选择,那么可以很自然 地预见到他们将会选择使他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和(或)公司市场价值最高的会计政策, 这就称为盈余管理。n999年期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上市公司
11、因滥用盈余管理而导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財务造假问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第4页 中国上市公司財务报表舞弊及审计透视 www.cdbookshop.coni.cai 3 C. Mulfotd and E Comiskey,Financial mmiiiigs(New YorkiJohn Wiley & Sons,1996),p. 360. 公认会计准则(GAAP):编写IE用財务报表的一套公共标准和程序这或者由某个权戚会计管理机构,例如财 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制定,或者是由于长期的广泛使用而被普逾接受的准则。 =W. 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y
12、(Englewood aiffl,NJ:Prentice-Hall,1997),p. 295.致的报告问题上。滥用盈余管理涉及使用多种手法扭曲公司真实财务业绩以实现所需要的业绩。6会计违规指的是故意虚拫或遗漏金额或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事项,以欺骗财务报表 的使用者。欺诈性财务报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遗漏財务事项或金额以欺骗财务 报表的使用者,由行政、民事或刑事诉讼确定为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 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而财务造假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 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管理层采取各种手段使企业
13、利 润以对自身和企业有利的数字对外披露的行为,这些手段既有会计准则允许内的,也 包括违反会计准则的手段。盈余管理属有目的而为,利润操纵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滥 用盈佘管理和利润操纵包括在财务造假中。本文所研究的财务造假行为等同于“财务 舞弊”、財务操纵、“财务欺诈等术语,是指公司管理层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或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造成重大、实质性影响的行为, 包括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它一些舞弊行为。2.财务造假的几个特征(1) 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尽管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伍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 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
14、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 后核査;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 别。上市公司財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 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续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 团舞弊。(2) 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 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 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 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慕改真实
15、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 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 的盈利情况。疏忽行为同属逍假行为勤勉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財务报告 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造假,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5)连续的行为財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 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 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商利润。二、财务造假的恶劣影响财务造假最终要表现为财务报告的造假,即向
16、投资者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提 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造假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 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1. 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造假的会计报表 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2. 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是根据失实的財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遭投资损失。例如 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事件被揭露后,市值分别损失320亿美元和1200亿美 元,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信心基础 之上,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必然会危害证券市场的发展。3.
17、 相关机构受害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 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这些机构包括: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 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供货商,同造假公司签订合同的 客户,根据造假上市公司虚报的资产而签订了合约的收购方。转引自鹿小柚,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I .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相关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 师事务所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 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会被证券监管机构处以巨额罚款,还会成
18、为民事诉讼中的 被告,经济上和声誉上遭受重大损失,对于公司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对于公司的高 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 任。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 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遭受重大打击。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 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6. 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瘦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 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了信任,对上市公司的质量失去了信心,如果长此以往, 我们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
19、资,对社会造 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第二节财务造假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由于财务报告舞弊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巨大,国内外对于舞弊性财务报告的研究 都比较多,其中国外的实证研究比较成熟,国内有一些对国外案例的实证研究,但对 国内案例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这趣研究主要集中在舞弊的原因与动机、影响因素、 舞弊的技术手段以及如何才能发现舞弊等方面展开。一、动因理论尽管舞弊的原因和动机不能作为公司一定发生舞弊的证据,但是研究动机有利于 发现警示舞弊的相关指标。1.财务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由美国会计学会会长Albercht提出。他认为,企业造假是因为存在产生 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
20、企业舞弊。因而, 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 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造假。2. CONE理论此理论认为,舞弊由有 G(greed)、0(opportunity)、N(need)、E(exposure)四 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企业造假的风险程度。上述四个英 语单词表达了造假产生的四个条件,即造假者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 只要存在机会并认为事后不能被发现时,他就一定会造假。3. 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风险因子论由现任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Pologna)提出。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 别风险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和
21、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包括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 舞弊后受处拥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 上,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有关舞弊成因的理论。4. 其它动因理论Beiidsh(1999)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財务报告舞弊的 动机之一黑利(Pau丨MHealy,1995)认为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指骨节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金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其结论获得了实证支持。迪安哥罗 (Deangek,1994)、巴哥泰勒和迪切夫(BuistahlerandDichev)等的研究认为处于困境的 公司更倾向于操纵应计利润以保全管理人员的职位,减少公
22、司董事会和监管部门的监 督和干预。Pankaj Saksena从公司内外环境的角度进行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进行了 分析,结果发现财务报告舞弊与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Beasley(19%)从公司治理 结构,主要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构成以及CEO和董事长是否为同一人进行了分折。 McMullen(1996)研究了审计委员构成及其活动情况对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COSO(1999)从公司治理结构、舞弊技术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财务报告舞弊 8二、舞弊手段的研究在財務報告的舞弊技術手段方面,Besaley等(1999)發現典型的財務報告舞弊技術 涉及高估资産和收人,有一增以上的舞弊涉及通過提前或虚假確
23、認來高估收入,并發 現這些收入舞弊中許多發生在重要期間(季報或年報)。Worthy(1984)將操縱利潤的大 部分技衍分爲三類:改變會計方法、某改管理成本和將應該包括在損益中的费用或收舞弊性財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美中经济评论),人在不同期間進行轉移。COSO報告認爲,從舞弊的技術手段來看,通常是通過高估 收人來虚報利潤,不恰當的披露財樹言息同樣也是舞弊較爲常用的手段。候海燕(1999) 對我國的一些典型舞弊案件的統計發現舞弊技術手段與COSO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三、识别理论1. 对造假公司特征的研究1998年,COSO公布了跟踪研究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此项研究考 查了由SEC发布
24、的会计和审计法规实施公报所列的1987年到1的7年共11年间 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样本有机选取了有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200家公司,涉及近 300例造假案件。该报告对公司和管理人员的舞弊特征进行了辨别,在某种程度上可 为审计人员提供预警信号。2. Beneish的造假识别模型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Beneish在利润操纵的识别论文中,提出利用会计数据 差别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造假的思想。该研究以1987年到1的3年间受美国证监会 处罚的74家公司为样本,以全部上市公司为对照级,选用八个在识别造假公司中有 重要作用财务指标,以这八个指标在造假发生当年同前一年的对比指数叙谈变量,利 用Probit差别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上市公司 财务 造假 案例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