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分析.doc
《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 目: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 业:国际政治 班 级:2008级 指导教师: 二 一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走向解体是全球的主要特点,东亚地区的安全结构得到改变。尽管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是影响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依然威胁着东亚敌区的和平与安全。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个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安全领域的冷战结构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地区内军事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而各国在安全领域普遍缺乏信任;各国受到历史遗留“热点”问题的严重影响,有时可能持续升温,尤其是领
2、土和领海问题;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是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稳定受到严重的挑战,可能波及到周边地区造成动乱;再有就是日益突出的地区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冷战思维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依然发挥着作用。这些消极因素给东亚安全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通过了解东亚目前和平局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就可能找到加强前者和限制后者的方法,从而减少战争风险和延续已有的和平。关键词:非传统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 冷战思维 安全威胁 东亚地区 Abstract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poles divorce is a global pattern of the mai
3、n character,East Asian security structure will change.Despite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east Asia overall trend ease, but 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security unstable factors still exists. All sorts of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threats still threatens east Asia enemy threat of peace and securi
4、ty.Bu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globalization, each factors also changing. Security area of the cold war structure with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did not disappear; Within the military balance in imbalance, and countries in the security area general lack of trust; Countries are hot spots problems left
5、over by history of the serious influence, sometimes may be on the rise, especially the territory and territorial waters; Developing countries domestic economic contradiction, ethnic tensions and religious conflict, is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serious challenge, may
6、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cause unrest; Another is the growing threat to regional security of diversity; Cold war thinking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still to play a role. These negative factors for east Asian security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lingering shadows.Through th
7、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st Asia pea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you may find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strengthen limit method,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 and continue the war for peace.Keywords: Non-traditional threats traditional threats Cold war thinking East Asia 目 录引言1第一
8、章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31. 东亚地区传统安全威胁影响减弱12. 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作用的突出13. “有和平但不够安全”状况的持续1第二章 影响东亚安全的因素51. 分裂主义蔓延52. 领土边界与海域争端53武器扩散与军备扩张94恐怖主义的危害95. 经济和金融因素对地区安全的影响9第三章 东亚和平与安全的前景展望81多边安全合作保障东亚安全82促进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83建立东亚经济联盟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9结 论10注 释11参考文献13谢 辞14 引 言自从冷战结束以来,人们一直对东亚的安全问题很是担心,认为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对抗使东亚成为唯一没有消除冷战的地区。因此冷战后,东
9、亚地区进行有关地区安全合作的官方与非官方的研讨特别多。这种担心虽不断地被一些地区军事紧张事件所加强,而东亚地区成为冷战后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和平地区之一。尽管如此,对东亚和平的威胁因素之多,局势之复杂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和平但却不安全”的局面到底为何能持续15年之久,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东亚的和平,又是什么威胁着东亚的安全?本文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两个方面阐述对东亚地区的威胁因素。分析这两方面因素趋势的变化,来重点加强合作,维护持久和平,防范与未然。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按照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军备竞赛、军事威慑和战争三类。战争又有世界大战、
10、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等。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间的军事威胁。但人们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是在国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观提出以后。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词,美国学界把国家安全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几乎变成了军事安全的同义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东亚地区国家很多,消除东亚安全威胁因素,可以让东亚地区的国家处于安全之中,可以更好地发展
11、本国经济。对于国际而言,世界的和平离不开东亚的和平,东亚有很多地区性大国,对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本文研究极具重要意义。通过辨证唯物主义视角,从内外两种因素对东亚的影响。 第一章 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一、东亚地区传统安全威胁影响减弱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间的军事威胁。但人们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是在国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观提出以后。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词,美国学界把国家安全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几乎变成了军事安全的同
12、义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而冷战的结束则是传统安全威胁减弱的重要标志。苏联、东欧阵营解体,标志着冷战时代结束。这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形成的世界政治基本构架的坍塌,预示着国际政治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环境中。在新的大国关系时期里,冷战时期两大集团竞争、对抗背景下形成的全球性战争危险基本不复存在。而原先作为主导国际关系走向的主要矛盾消失,引起各类次要矛盾的影响力却开始相对抬升,对冷战时期多年形成的安全模式和安
13、全理念构成冲击,也对东亚地区在冷战条件下形成的旧式安全结构带来了改变。加之 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这种对安全构架的冲击更加具有普遍性。从而,由现实安全利益和发展需要出发,国际社会和各国政治家开始重新审视现有安全理论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并展开对各类新安全观的普遍探讨,谋求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实践。冷战的结束,使人们意识到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大大缓解。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概念,所特指的军事安全基本定义(包括 军备竞赛、 军事威慑和 战争等主要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已经不能涵盖当代国际关系实践中基本的安全威胁因素,而受到了普遍
14、的质疑。随着冷战后各类国际政治因素的愈加活跃、失控,明显区别于上述意义的新安全威胁问题越来越活跃地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在对这一趋势越来越普遍认可的前提下,各国际政治主体开始逐渐意识到,仅靠传统领域中的片面努力和独善其身的方式,已难以在当今世界中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东亚敌区非传统安全威胁作用的突出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一直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平和发展是东亚地区的主要潮流。东亚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局面正在形成,多变安全对话和合作逐步深化。冷战的结束,使人们意识到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大大缓解,而原本处于世界战争因素制
15、约下的地区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对特定国家和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威胁逐渐引起了关注。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概念,所特指的军事安全基本定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涵盖当代国际关系实践中基本的安全威胁因素受到了普遍的质疑。随着冷战后各类国际政治因素的愈加活跃、失控,明显区别于上述意义的新安全威胁问题越来越活跃地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相对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而言,人们开始对非传统安全因素加强了研究。目前,各国学者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在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均予以普遍的重视,但在归纳和分类上并不甚统一。综合起来,当前世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类自身对社会造成的威胁,
16、包括对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稳定的威胁,如恐怖主义、海盗、毒品走私、金融危机等威胁;第二类是人类社会对自然认识不足而难以抗拒或者不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高传染性疾病和地质灾害,如禽流感、SARS、地震、海啸等威胁;第三类是人类利用自然不当造成的威胁,包括资源短缺、坏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威胁。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体现出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第一, 国际性。首先,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发生载体往往是跨国性的,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世界政治版图变更过程中,这种特性体现得尤其突出。而日益蓬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激活了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超越国家范畴传播、诱发和结合的特性;另一方面,
17、受作用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影响的安全主体,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国家、集团或个人,而是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的群体、阶层,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如以“911”事件为突出范例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既是发生于当今世界各地区的一种普遍国际政治现象,也是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安全与秩序的威胁。第二, 突发性。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普遍存在于各国社会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各个层面中,对其可能产生能量和威胁程度的安全界限平时很难确定。而促使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达到足够威胁国际政治主体水平的条件又极其复杂,几乎存在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有可能运用各类非传统安全因素的行为主体不一定是某个主权国家,却往往是一些非国
18、家的组织、集团、族群、宗派,有时甚至是个人。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工作、生活的环境往往搭建在高技术水平控制的材料、结构和循环中。科学技术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率的同时,也使人类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安全处在一种脆弱的、有时几乎是临界的状态之中,尤其是时刻伴随着潜在危险因素的个别环境和用于特殊途径的高危部门,使启动相应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手段,形成对国际政治主体的破坏性、震荡性影响的过程,并不需要充分的物质准备和长期的时间准备,起码比完成一次传统的战争行为或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容易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由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引发的冲突、骚乱、动荡,常常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如1995年3月,
19、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施放“沙林”毒气、2002年10月,车臣非法武装在莫斯科轴承厂剧院劫持人质,及2003年5月12日在车臣制造的又一起恶性爆炸等重大伤亡事件,都突出表现出了这种特性。第三, 互换性。这体现在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明晰的界线,两者本身及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时常可以发生相互的转换。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利用苏东体系的崩溃,乘胜建立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极力打击异己势力,人为地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为主要载体的不同文明对立起来,更使国际安全对非传统因素的承受力大大降低。“911”事件爆发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军事行动,虽在客观上对以国际恐怖势力为代表
20、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产生了压制作用,但并未能根本消除导致矛盾的根源。处于社会深层的不满情绪仍然高涨,以致成为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的土壤。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由传统安全威胁向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转化变得异乎寻常的容易。由于传统安全因素中战争、武装冲突等重大事件发生,引起非传统安全问题迅速膨胀、冲破临界点的事例多有发生。由于非传统安全的国际性、突发性和互换性的特点,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努力发展本国经济。进入80年代以后,冷战格局下的旧式国际关系构架已经开始出现松动,这更使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有机会产生相对独立的影响。由此,各国政治家们也渐渐形成具有倾向性的认识,长期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居于支配地
21、位的政治、军事对抗关系的影响明显下降,而原先处于非支配地位的诸如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对各国稳定和国际安全的威胁程度明显上升。这一突出的现实,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安全观念和安全理论,也使将非传统安全因素接纳在思考范围内的综合安全意识普遍强化。在东亚国家之中,各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水平原本相对低下、重建国家体系与改组经济模式使发展成本大大提高,加之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宗教对抗、民族冲突、社会犯罪等诸多热点密布,亟待运用综合安全理论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更显突出。三、 “有和平但不够安全”状况的持续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的安全面临着多种威胁,但是地区和平还是持续了下来,从国际
22、关系的历史看,15年的和平也许并不算很长,但是从东亚地区的角度观察,整个地区能保持15年没有国家间的战争,也是少有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种和平非常值得珍惜。不能因为东亚地区的安全还不稳定就否定东亚和平的重要意义。所以东亚地区呈现一种“和平但不够安全”的状况。这种状况让我们更加珍视东亚的和平与安全。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种有危机但是却没有出现战争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东亚如履薄冰的和平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又是什么原因令东亚即使面临再大的威胁,也能将这些威胁抑制住,使其不至严重到引发战争的程度,以保持东亚和平。影响东亚和平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想要将东亚和平长期维持下去,我们所能做的是发现这些核心要素,并
23、巩固和加强这些核心要素。为了认清东亚和平提携的基本结构,我们需要控制变量的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外学者们就开始研究东亚和平是如何维持的。主要解释有三种: 一、中美地缘军事论。有的美国学者从地缘政治分析认为,冷战后的东亚地区和平是靠中美在该地区的地缘均势维持的,即中国作为大陆强权维护东亚大陆和平,而美国式海洋强权了东亚岛国国家的和平。二、伙伴互动理论。中国有的学者认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源于该地区大国建立伙伴关系的互动。冷战后,该地区大国为了在未来多级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采取了建立伙伴关系的策略。三、复杂利益牵制论。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东亚国家的安全利益粗综复杂,各国在实现安全利益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响 东亚 和平 安全 因素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