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残损币现象调研对策.doc
《对人民币残损币现象调研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人民币残损币现象调研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人民币残损币现象调研对策近年来,人民银行抓基础、强管理,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为目的,加大了残损券回笼工作力度,使得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区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市场货币投放量逐年增大,市场上残损人民币流通现象随之扩大。以一人口10万人左右的基层县级地区的人民币在市场的流通情况为例:随着该地区对内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该地区各金融机构人民币投放及回笼数量逐年增加,仅2008年1月至5月份,现金净投放83229.7万元,现金净投放比2007年同期的313万元增加了264.9%,如此大的人民现钞流通数量,使得
2、残损人民币的数量也相应地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基层金融营业网点付出残币现象也日显突出。一、典型案例:2008年4月份一个月所发生的基层金融营业网点付出人民币残损案例及残损币数量、金额情况:案例一:2008年4月16日某商业银行支行支付人民币40万元,发现支付残损币144张,金额1220元。案例二:2008年4月26日某商业银行某分行将一捆腰条为蓝色个人名章贰拾元券付出,即:将已整理的残损币付出。案例三:2008年04月30日,某客户从某商业银行某支行提取现金20万元,其中:贰拾元券6捆,伍元券16捆。经检查人员、现场检查鉴定,贰拾元券2捆中含残币26张,金额540元,伍元券6捆中含残币78张,金
3、额390元。当地人民银行主管机构分别对上述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向外支付残缺污损人民币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警告并处于3000元的罚款,并限期整改。在短期内发生的这三起案例说明:残币从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付出的情况在基层地区的现象,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管理。二、残币从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付出的主要原因1、金融机构服务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金融机构一线业务较为繁忙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柜员往往忙于处理日间业务,无暇认真挑剔残损人民币,对客户要求兑换残损人民币也以种种借口推脱,造成金融机构对外支付的人民币夹带残损券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改善提高。2、片
4、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挑剔残损人民币、为公众调剂人民币券别、兑换残损人民币和反假货币工作,金融机构需增加经营成本,而不能带来直接效益,还可能面临一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此外,目前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大都为聘用合同工,缺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人民币收付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对残损人民币的挑剔及兑换标准掌握不严。3、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多数金融机构除执行本系统上级行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外,对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内部考核、学习培训及奖惩制度执行不严,对临柜人员人民币收付业务学习培训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4、临柜现金收付不规范。一是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服务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币 残损 现象 调研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82988.html